IM工具skype for business的分析
IM工具skype for business的分析
PB15151793
陈灿
1.调研与评测
1.1注册并使用
1.2 bug
1.2.1 bug1:莫名崩溃
和同事工作交流的时候,尽管我和对话的同事(这里是刘思远助教)都是处于Available状态,但是不时会出现无法接收到消息的情况,就像上述一样。
1.2.2 bug2:文件传输失败
和同事工作传输文件的时候,尽管我和对话的同事(这里是kaihu)都是处于Available状态,但是不时会出现接收文件失败的情况,就像上述一样。
1.2.3 bug3:无法方便查询聊天记录
严格来说,这不能算是一个bug,只是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个功能。在微信和QQ里面,只要用户没有删除聊天记录,在相对长的时限下,直接找到和对应用户的聊天窗口,是可以直接查询之前的聊天记录的。而在skype里,我们必须逐个翻阅之前的聊天窗口,十分麻烦。
1.3 用户采访
事实上,MSRA每位员工都要使用这个软件,因此就拿自己作为例子吧。
1.3.1 采访对象的背景和需求
MSRA Speech组实习生,Can Chen,使用此软件是工作需要,痛点就是上述3个bug。
1.3.2 让采访对象使用10 – 30 分钟 <评测软件> 的基本功能
我正在使用,这个就不用上传照片证明啦。
1.3.3 描述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 用户的问题解决了么? 软件在数据量/界面/功能/准确度上各有什么优缺点? 用户体验方面有问题么?
我的问题没有解决;skype for business在界面上来说还是很简洁明快的,文件传输具有较大问题;用户体验还行。
1.3.4 用户对产品有什么改进意见?
建议仿照微信和QQ查阅聊天的记录的功能。
1.3.5 评价
不得不用这个软件
2.分析
2.1 目前的优劣
skype 优点:
1.提供了实体电话和网络电话互通的收费服务,费用低廉;
2.提供的免费视频聊天不论是画面质量还是语音的清晰度都很好,画质很好,也几乎感觉不到延迟;
3.使用了AES(高级加密标准)加密方法,也称为Rijndael,美国政府用同样的加密方法来保护机密信息。Skype使用了256位加密,这种加密方法共有1.1 x 1077种可能的Key,可以动态的将每个呼叫和即时消息加密。Skype采用1536和2048位RSA 来生成对称AES密钥。用户的公共密钥(public keys)在用户登录的时候在 Skype服务器进行验证。此外,多方交流,文件群发也都采用end to end端对端加密,任何人无法截取信息。这不仅使得用户可以与好友们联络感情,还可以方便的进行商务会谈;
4.采用P2P技术,用户越多,每个用户都是服务器,通信效果越有保障。
skype弱点:
提供的一直都是以消费者为主的服务,其业务支持能力和基础设施是否健全尚有待证实。skype不时会崩溃,文件传输功能也不是很可靠。
QQ优点:
1.没有像微信一样限制传输的文件大小,没有像skype一样文件传输经常会崩溃,适合用于大文件传输;
2.不仅仅满足于通讯,在其他层面比如游戏,支付等给予用户更多的功能选择。
QQ弱点:
1.信息没有加密,容易被截取;
2.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是一种营销工具;
3.视频聊天经常有画面声音卡顿的现象。
2.2市场
这里我只找到了2年前的数据关于skype的数据(skype for business与skype在应用上是十分相似的),从市场份额来看,skype处于第五的位置。仅仅从IM的角度来看,我认为skype质量上能进前三。这里我觉得两者不是很匹配。
我觉得不匹配的原因在于:QQ和Wechat除了IM功能之外,还绑定了比如游戏,支付等功能,国民更加偏向于这种娱乐化的软件。此外,skype的优点——安全并不为国民所重视。中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很大的比例,而中国特殊的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款非常优秀的软件,导致市场份额不高。
2.3 团队开发
我在第一部分发现的bug,我认为是团队对用户需求掌握不好导致的。
一个重要的建议:适当结合中国国情,了解中国人民的需求,开发能够在政府政策下成功的软件。
3.建议与规划
IM工具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通信的需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优劣在上一节已经分析过了。
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群是公司的工作人员:
典型用户:陈灿,大四,21岁,计算机专业,爱好排球,收入*
我要设计可以查询过往聊天记录的功能。做这个功能主要是向微信,QQ看齐,这个方面的确QQ和微信比较方便。因为这是个痛点,所以完善了之后,会有更多人来用我的产品。
创新在于更加方便地查询过往的聊天记录,放弃掉原来逐个窗口查询的机制。
如果我可以招聘6个人, 有4个月的时间, 我作为项目经理,我会安排4个人做开发, 1个人做测试,1个人做美工。当然碰到项目中具体情况,会改变人员分配。
具体计划为:
第一周:需求分析,调研典型用户,明确市场对象和需求,了解政府政策,调查竞争产品的优劣
第二周:明确接口,编码规范,进行一些通信方面的技术调研,完成分工
第三周-第九周:产品开发,形成alpha版本,一定要实现基本通信
第十周:对一些用户进行测试
第十一 - 十四周:实现Beta版本
第十五-十六周:测试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