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分为四个步骤:
每个步骤将文件编译成别的格式,如下:
详解:
1.预编译:
预编译过程主要做4件事:
①展开头文件
在写有#include <filename>或#include "filename"的文件中,将文件filename展开,通俗来说就是将fiename文件中的代码写入到当前文件中;
②宏替换
③去掉注释
④条件编译
即对#ifndef #define #endif进行判断检查,也正是在这一步,#ifndef #define #endif的作用体现出来,即防止头文件被多次重复引用
2.编译
将代码转成汇编代码,并且在这个步骤中做了两件很重要的工作:
①编译器在每个文件中保存一个函数地址符表,该表中存储着当前文件内包含的各个函数的地址;
②因为这步要生成汇编代码,即一条一条的指令,而调用函数的代码会被编译成一条call指令,call指令后面跟的是jmp指令的汇编代码地址,而jmp指令后面跟的才是“被调用的函数编译成汇编代码后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但是给call指令后面补充上地址的工作是在链接的时候做的事情。
3.汇编
将汇编代码转成机器码
4.链接
编译器将生产的多个.o文件链接到一起生成一个可执行.exe文件;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编译器做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将每个文件中call指令后面的地址补充上;方式是从当前文件的函数地址符表中开始找,如果没有,继续向别的文件的函数地址符表中找,找到后填补在call指令后面,如果找不到,则链接失败。
举例:
说实话,很多人做了很久的C/C++,也用了很多IDE,但是对于可执行程序的底层生成一片茫然,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可以想象到大公司面试正好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有多悲催不言而喻,这里正由于换工作的缘故,所以打算系统的把之前用到的C/C++补一补。这里权且当做抛砖引玉,大神飘过。
【总述】
从一个源文件(.c)到可执行程序到底经历了哪几步,我想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到时到底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我估计也没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实总的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编辑hello.c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dlib.h> 3 int main() 4 { 5 printf("hello world! "); 6 return 0; 7 }
【第二步】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实质上是处理“#”,将#include包含的头文件直接拷贝到hell.c当中;将#define定义的宏进行替换,同时将代码中没用的注释部分删除等
具体做的事儿如下:
(1)将所有的#define删除,并且展开所有的宏定义。说白了就是字符替换
(2)处理所有的条件编译指令,#ifdef #ifndef #endif等,就是带#的那些
(3)处理#include,将#include指向的文件插入到该行处
(4)删除所有注释
(5)添加行号和文件标示,这样的在调试和编译出错的时候才知道是是哪个文件的哪一行
(6)保留#pragma编译器指令,因为编译器需要使用它们。
gcc -E hello.c -o a.c可以生成预处理后的文件。通过查看文件内容和文件大小可以得知a.c讲stdio.h和stdlib.h包含了进来。
【第三步】编译
编译的过程实质上是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即对a.c做了这些事儿
(1)词法分析,
(2)语法分析
(3)语义分析
(4)优化后生成相应的汇编代码
从 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二进制)
gcc -S hello.c -o a.s可以生成汇编代码
汇编代码如下。
1 .file "hello.c" 2 .section .rodata 3 .LC0: 4 .string "hello world!" 5 .text 6 .globl main 7 .type main, @function 8 main: 9 .LFB0: 10 .cfi_startproc 11 pushl %ebp 12 .cfi_def_cfa_offset 8 13 .cfi_offset 5, -8 14 movl %esp, %ebp 15 .cfi_def_cfa_register 5 16 andl $-16, %esp 17 subl $16, %esp 18 movl $.LC0, (%esp) 19 call puts 20 movl $0, %eax 21 leave 22 .cfi_restore 5 23 .cfi_def_cfa 4, 4 24 ret 25 .cfi_endproc 26 .LFE0: 27 .size main, .-main 28 .ident "GCC: (Ubuntu/Linaro 4.6.3-1ubuntu5) 4.6.3" 29 .section .note.GNU-stack,"",@progbits
gcc -c hello.c -o a.o将源文件翻译成二进制文件。类Uinx系统编译的结果生生成.o文件,Windows系统是生成.obj文件。
编译的过程就是把hello.c翻译成二进制文件
【第四步】链接
就像刚才的hello.c它使用到了C标准库的东西“printf”,但是编译过程只是把源文件翻译成二进制而已,这个二进制还不能直接执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一个动作,
将翻译成的二进制与需要用到库绑定在一块。打个比方编译的过程就向你对你老婆说,我要吃雪糕。你只是给你老婆发出了你要吃雪糕的诉求而已,但是雪糕还没有到。
绑定就是说你要吃的雪糕你的老婆已经给你买了,你可以happy。
gcc hello.c -o a可以生成可执行程序。即gcc不带任何参数。ldd就可以看到你的可执行程序依赖的库。
可以看到a.o的大小是1.1k,毕竟他只是把源文件翻译成二进制文件。a却有7k,应该是他多了很多“绳子”吧。在运行的时候这些“绳子”就将对应的库函数“牵过来”。很形象的比喻是不是?哈哈。libc.so.6 中就对咱们用的printf进行了定义。
这就是编写的整个流程,(⊙o⊙)。谢谢各位看官。不足的地方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