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排序
什么是堆?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
- 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
- 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如下图所示: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是完全二叉树呢?
要想知道什么是完全二叉树,首先得知道什么满二叉树。
- 满二叉树:高度为h,并且由 2^h-1个结点的二叉树,被称为满二叉树,其实不难看出,满二叉树的结点的度要么为0(叶子结点),要么为2(非叶子结点)
- 完全二叉树:一棵二叉树中,只有最下面两层结点的度可以小于2,并且最下一层的叶结点集中在靠左的若干位置上。这样的二叉树称为完全二叉树。
特点: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层和次下层,且最下层的叶子结点集中在树的左部。显然,一棵满二叉树必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未必是满二叉树。
堆与一维数组的映射关系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简单的说对于二叉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假设它的下标为i,那么它左孩子的节点在数组中的下标就是2i+1,而其右孩子节点的下标就是2i+2
因此对于大顶堆来说满足一下的条件: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对于小顶堆来说满足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堆排序的思想
- 利用大顶堆(小顶堆)堆顶记录的是最大关键字(最小关键字)这一特性,使得每次从无序中选择最大记录(最小记录)变得简单。
- 将堆顶元素R[1]与最后一个元素R[n]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1)和新的有序区(Rn),且满足R[1,2...n-1]<=R[n];
- 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R2,......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R[1]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和新的有序区(Rn-1,Rn)。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n-1,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堆排序的动画演示
堆排序的代码实现
package 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arr= {4,6,8,5,9};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heap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堆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将无序的数组构造成一个堆,根据升序或者降序选择大顶堆或者小顶堆
for(int i=arr.length/2-1;i>=0;i--)
{
adjustHeap(arr, i, arr.length);
}
//交换
for(int j=arr.length-1;j>0;j--)
{
int temp=arr[j];
arr[j]=arr[0];
arr[0]=temp;
adjustHeap(arr, 0, j);
}
}
//将数组(二叉树),调整成一个大顶堆
/*
* 完成将以i对应的非叶子节点调整成大顶堆
*
* i表示非叶子节点在数组中的索引
* len代表对多少个元素进行调整,length在不断的减少
*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
int temp=arr[i];//取出当前元素的值,保存为临时变量
//开始调整
//k指向的i这个节点的左子节点
for(int k=i*2+1;k<length;k=k*2+1)
{
if(arr[k]<arr[k+1]&&k+1<length)//左子节点小于右子节点的值
{
k++;//k指向右子节点
}
if(arr[k]>temp)//子节点大于父节点
{
arr[i]=arr[k];//把较大的值赋值给当前的节点
i=k;//i指向k,继续循环比价
}
else
{
break;//因为是从下至上的比较
}
}
//当for循环结束之后已经将以i为父节点的最大值放在i的位置,局部大顶堆
arr[i]=temp;//放到调整后的位置
}
}
堆排序的特点
- 堆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nlogn}
- 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是{O(n)}
- 不稳定的排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