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 Java 程序都有一个缺省的主线程,对于 Java 应用程序,主线程是 main()方法执行的线索;对于 Applet 程序,主线程是指挥浏览器加载并执行 Java Applet 程序的线索。要想实现多线程,必须在主线程中创建新的线程对象。任何线程一般具有五种状态,即创建、就绪、运行、阻塞、终止。
1、新生状态
在程序中用构造方法(new操作符)创建一个新线程时,如new Thread(r),该线程就是创建状态,此时它已经有了相应的内存空间和其它资源,但是还没有开始执行。
2、就绪状态
新建线程对象后,调用该线程的 start()方法就可以启动线程。当线程启动时,线程进入就绪状态(runnable)。由于还没有分配CPU,线程将进入线程队列排队,等待 CPU 服务,这表明它已经具备了运行条件。当系统挑选一个等待执行的Thread对象后,它就会从等待执行状态进入执行状态。系统挑选的动作称之为“CPU调度"。一旦获得CPU线程就进入运行状态并自动调用自己的run方法。
3、运行状态
当就绪状态的线程被调用并获得处理器资源时,线程就进入了运行状态。此时,自动调用该线程对象的 run()方法。 run()方法定义了该线程的操作和功能。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自己的run方法中代码。直到调用其他方法或者发生阻塞而终止。
4、阻塞状态
一个正在执行的线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被人为挂起或需要执行耗时的输入输出操作时,将让出 CPU 并暂时中止自己的执行,进入堵塞状态。在可执行状态下,如果调用 sleep()、 suspend()、 wait()等方法,线程都将进入堵塞状态。堵塞时,线程不能进入排队队列,只有当引起堵塞的原因被消除后,线程转入就绪状态。重新到就绪队列中排队等待,这时被CPU调度选中后会从原来停止的位置开始继续执行。
记住:阻塞被消除后是回到就绪状态,不是运行状态。
5、死亡状态
线程调用 stop()方法、destory()方法或 run()方法执行结束后,线程即处于死亡状态。处于死亡状态的线程不具有继续运行的能力。
不推荐使用stop()方法【会产生异常】 destory()方法【destory是强制终止,不会释放锁】
推荐使用boolen标识来停止线程,如下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class TestThraed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boolean flag = true ; //线程使用标识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flag) { for ( int i = 0 ; i < 10 ; i++) { System.out.println( "TestThread在运行" +i); } } } //停止线程 public void stop(){ //如果是extends Thread方式实现多线程。不能使用stop方法名。因为Thread类中对stop修饰为final不可重写 this .flag = false ; } } |
可以通过getState()方法来获取线程当前的状态:NEW 、RUNNABLE、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TERMINATED
线程的状态经典图:
分析上图:
1、线路1:新生-->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sleep或者join造成阻塞-->回到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死亡
2、线路2:新生-->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遇到synchronized,需要等待锁的释放。释放完成后-->回到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