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业的要求来自于:https://www.cnblogs.com/greyzeng/p/9581624.html,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的第一感受是:别给自己找过多的理由,“梅花香自苦寒来”,总得锻炼磨砺一把,才能有所收获,敢于向自己挑战,战胜自身的懒惰,想要成为自己向往的那种人,真的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看得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得到自己的缺点,懂得反思和行动,少抱怨抱怨没有用,毕竟“彪悍的人生从来就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在路上了,开始的路就不叫远方。
(虽然脑子有点慢,但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读完这篇文章,感觉是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选择得出不同的结果。我所向往的师生关系是:良师益友,就像文章所讲述的那种是健身教练/健身学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是谁想提高自己水平? 是那些学员, 这些学员的想法得足够强烈, 他/她才会花钱去参加这样的健身活动。 在健身活动中, 谁要做各种运动, 流汗呢? 是学员。 谁在这个活动中对别人指指点点, 提出各种要求,鼓励别人更加努力? 是教练。”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只有自己有着强烈的自我驱动力,才能把学业搞好,健身教练/健身学员这种关系把理想的师生关系很好地比喻出来了。我所向往的也正是这种良师益友关系,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的付出,挖掘激发自己的潜力,锻炼出自己的“肌肉”(能力)。
第一部分:结缘计算机
我之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当时觉得自己沟通交际能力不是很好,所以是逃避吧当时,报考专业就选择了很多技术类的东西,最后被现在这个专业录取。其实,那时的我才刚刚接触计算机不久,打字也是很生疏。等真正接触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后,才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逻辑等等能力真的很差很差,所以学得很辛苦,但没办法,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只能花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投入进去,两倍、三倍甚至更长……
“用不断地做事情、看书和思考,压抑心底深处的对前途的迷茫。”读到这句话仿佛找到了“解药”——一种从心里深处涌现出来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我是一个不太会“转弯”的,也是不知道怎么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心里常常冒出的迷茫之感,尤其是投入了很多很多时间却看不到进步,而别人都飞速进步的时候,就会去追本溯源,我当初的选择是不是选错了……
(参考: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老实说计算机不是我喜欢的领域,更别说擅长了,有时会因为解决不了问题而失去耐心讨厌计算机,抱怨当初的选择,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所以只能慢慢地熬。到后来,真的印证了高三时偶尔看到并记忆深刻的那句话“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开始就有兴趣的,只是你花的时间多了,它就成了你的兴趣”。当解决问题的时候,那种成就感,记住那种了感觉,虽然还会常常对没有解决问题的焦虑,但心里会始终有个期待,“漫长的修炼”也便没了枯燥,因为我知道我在路上,只要我不放弃,问题终会被解决。
从一开始的“被迫”,到逐渐有好感,我相信从它身上我收获了很多,耐心,专注,不放弃。我也会越来越喜欢上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首先,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高中和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看青春励志的电视剧,电影,那时幻想着的大学生活也一定是那样子的,无忧无虑,轰轰烈烈,可是到了大学才发现并不是那样子,相反,有时比高中还要累,做作业能占据一切空闲时间(现在看来一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不会做,方法不对)。很长一段时间追求理想中的大学,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我的心态很不稳定,使我灰心丧气。我不知道国外的大学生活是怎样子的,从影视作品和道听途说中了解到那应该是学术氛围浓厚,学生选择比较多、比较自由那样子,还有常听的就是“外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但我觉得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子的,因为自己没有体验过,而且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大的发展方向的不同,也是基于各国之间不同的国情吧。
迄今为止,关于我写了多少代码,我自己也不知道,没有统计过,两年下来应该有一万行吧(哈哈)。记得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有几门课程是做大作业,不是考试,当时听说不用考试很多同学多乐开了花,但事实证明是我们想多了,大作业的检查更严格,模拟毕业答辩,展示自己的作品等等。我记得我当时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的做的是货物中转站这样一个大作业,现在看来虽然不是很难,更谈不上最复杂,但当时真的把我难住了,一遍遍地翻阅资料,好几个通宵的赶,但到最后结果还是不如人意。从那以后,我便认识到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真的很差,再加上自己有点自闭的性格特点,很多东西也只会自己跟自己死磕。渐渐地,我也就发生了改变,主动请教,沟通,学着和别人团队合作。改变心态,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摒弃浮躁,慢也是快,不怕方法笨,就怕自己一直抱怨还迟迟不行动。
第三部分:未来规划
享受过程,珍惜每一个生命阶段,不害怕,不退缩,不逃避心中的渴望,做自己的主人,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步的行动、执行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当你做到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自信。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原因在于自我控制力有差距。”
(参考: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对于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我的梦想是成为高级工程师到项目经理,基于自己现在的能力,给自己下的目标是至少要在IT行业奋斗十年。
关于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我的计划是多读相关技术类的书,不懂的就多问,多思考为什么,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多看视频学习别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提高英语能力。在还不清楚自己的方向之前就多尝试,多探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动手,实践实践再实践。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持之以恒,誓不罢休。学会团队合作,加强沟通表达能力,加强职业认知,关注行业动态等相关资讯,了解并搜集工作信息,并积极尝试,提高求职技能。
对于实习方面,我是比较倾向于到企业实习的,因为我觉得在那个环境下我才能逐渐融入进IT行业中,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
关于对这门课的期待和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我认为这门课是我们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所以我对它的期待还是很高的,我想从这门课中学会系统的开发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从中培养加强空间思维理解能力,和反过来促进加强编程能力。我觉得一天差不多要1.5到2个小时之间,一周15个小时是理想状态。但这门课又是比较重在思维层面,加上这学期还有其他方面实操性比较强的课,如果花较多时间在这门课上自己可能会出现“浪费”时间的心理(因为心里可能惦记着别的作业还没完成,思维方面感觉没怎么得到进步)所以我觉得我平均每周至少能拿出用在这门课上的时间是10小时。
最后,因为自己喜欢拖延的习惯,所以更想告诉自己:毅力比你强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怕,很多人都是熬出来的,下定决心立志要成为厉害的人,就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功夫,不骄不躁的心态。
想法参考:徐宥:掉进读书的兔子洞(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刘帅:在失望中寻找希望(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一直在路上——记我从初中到本科近十年的学习成长历程(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