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oid之MVC模式


           MVC (Model-View-Controller):M是指逻辑模型,V是指视图模型,C则是控制器。一个逻辑模型可以对于多种视图模型,比如一批统计数据你可以分别用柱状图、饼图来表示。一种视图模型也可以对于多种逻辑模型。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而C存在的目的则是确保M和V的同步,一旦M改变,V应该同步更新,这与《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是完全一样。

          MVC好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合适的浏览数据的方式。比如说,对于一篇在线文档,用户可以选择以HTML网页的方式阅读,也可以选择以pdf的方式阅读。从开发者的角度,MVC把应用程序的逻辑层与界面是完全分开的,最大的好处是:界面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到界面开发,程序员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逻辑层上。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设计人员把所有的材料交给开发人员,由开发人员来实现界面。在Eclipes工具中开发Android采用了更加简单的方法,设计人员在DroidDraw中设计界面,以XML方式保存,在Eclipes中直接打开就可以看到设计人员设计的界面。 

           Android中界面部分也采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MVC框架,在Android中: 

      1) 视图层(View):一般采用XML文件进行界面的描述,使用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的引入。当然,如何你对Android了解的比较的多了话,就一定可以想到在Android中也可以使用JavaScript+HTML等的方式作为View层,当然这里需要进行Java和JavaScript之间的通信,幸运的是,Android提供了它们之间非常方便的通信实现。     

      2) 控制层(Controller):Android的控制层的重任通常落在了众多的Acitvity的肩上,这句话也就暗含了不要在Acitivity中写代码,要通过Activity交割Model业务逻辑层处理,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Android中的Acitivity的响应时间是5s,如果耗时的操作放在这里,程序就很容易被回收掉。

      3) 模型层(Model):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里面处理,当然对业务计算等操作也是必须放在的该层的。就是应用程序中二进制的数据。


          在Android SDK中的数据绑定,也都是采用了与MVC框架类似的方法来显示数据。在控制层上将数据按照视图模型的要求(也就是Android SDK中的Adapter)封装就可以直接在视图模型上显示了,从而实现了数据绑定。比如显示Cursor中所有数据的ListActivity,其视图层就是一个ListView,将数据封装为ListAdapter,并传递给ListView,数据就在ListView中现实。 

  • 相关阅读:
    Lambda表达式、依赖倒置
    ASP.NET vNext 概述
    Uname
    RHEL4 i386下安装rdesktop【原创】
    Taxonomy of class loader problems encountered when using Jakarta Commons Logging(转)
    How to decompile class file in Java and Eclipse
    先有的资源,能看的速度看,不能看的,抽时间看。说不定那天就真的打不开了(转)
    Google App Engine 学习和实践
    【VBA研究】VBA通过HTTP协议实现邮件轨迹跟踪查询
    js正則表達式语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akeryan/p/24982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