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pack搭建前端一条龙服务


    作为从grunt、gulp一路走来的老码农,一开始用webpack的时候我是很抗拒的。但由于核心库使用了vue,而webpack又是vue的最佳拍档(vue作者专门为其写了vue-loader),所以用webpack来构建项目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各个流程都跑通了,「从入门到放弃」的那点事也就都不算事了。

    webpack是以模块为中心的打包工具,但由于其日渐丰富的插件,能做的事情已经很多了,从开发环境搭建到上线构建,几乎可以一条龙包办了。事实上我在最近的项目中,连gulp都省了,完全用webpack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下面一一道来。

    本地server

    在前后端分离的大前提下,前端本地已不需要起后端服务了,那为什么还要起一个本地server呢?这个server主要提供以下支持:

    1. 静态资源访问

    2. 代码热更新(实时刷新浏览器)

    3. 模拟请求数据

    4. 代理http请求

    本地server是由webpack插件webpack-dev-middleware提供的,它是基于express的,所以还需要把express也装上。配置代码相当简单:

    var devMiddleware = require('webpack-dev-middleware')(compiler, {
        publicPath: config.output.publicPath,
        stats: {
            colors: true,
            chunks: false
        }
    });
    
    app.use(devMiddleware);

    通常我们把它保存为dev-server.js,然后配合npm script来启动这个server,在package.json中写好:

    "scripts": {
        "dev": "node ./build/dev-server.js"
    }

    然后一行命令就可以启动了:npm run dev

    需要注意的一点事,当我们起了本地server之后,webpack打包后的文件并不写入到硬盘上,而是保存在内存中。所以你并不会在目录下看到生成的文件,但是浏览器已经能够按照路径进行访问了,这样开发环境下的编译速度就大大加快。

    独立vue组件

    用了webpack之后,写vue组件最爽的就是可以写成单独的.vue文件了,在一个文件中写好所有的样式、模板、js逻辑。然后vue-loader就会帮我们编译成标准的vue组件。

    令人高兴的是,vue2.0引入了虚拟DOM来提高性能,vue-loader也会将我们的模板编译成虚拟DOM来使用,你也不必费劲再去写render函数了。

    编译ES6

    之前也说过项目已经完全用ES6了,所以我们在开发环境需要用babel进行编译,我们写ES6代码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js文件,另一个是.vue文件中的。

    js文件的在webpack配置文件中配置loader即可:

    {
        test: /.js$/,
        loader: 'babel',
        exclude: /node_modules/
    }

    而.vue文件中的,vue-loader已经天然帮我们做了,所以不需要任何设置。

    babel的配置项,写在.babelrc中放在根目录下即可。

    编译sass

    前端进入编译时代,css当然也是少不了的。项目中使用了sass来编写css代码,所以也需要在开发环境进行编译。需要编译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外链的.scss文件,另一个是.vue文件中的。

    对于.scss文件,我们还是用loader来处理,安装sass-loader,然后在webpack配置文件中配好:

    {
        test: /.scss$/,
        loader: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style', 'css!sass')
    }

    至于.vue文件中的,vue-loader早帮我们做好了工作,只需在<style>标签加上lang属性就可以了,例如编译sass

    <style lang="sass">
    /*此处可以写sass代码啦*/
    
    </style>

    代码检查

    在开发阶段进行代码检查也是一项必要工作,检查ES6当然eslint是标配,在配置文件中可以通过preLoaders来配置:

    preLoaders: [
    {
        test: /.(js|vue)$/,
        exclude: /node_modules/,
        loader: 'eslint-loader'
    }
    ]

    这样在js文件和.vue文件中的代码都会用eslint规则进行检查。eslint的配置同样写在.eslintrc文件中放在根目录下。

    代码热更新

    编译工作就是以上这些了。当我们开始正式敲代码之后,还有一个功能是梦寐以求的,那就是代码热更新。即编辑器保存代码后,浏览器实时刷新。这个特性在webpack中叫做”模块热替换(hot module repacement)“,使用webpack-hot-middleware这个插件来完成。

    这个插件跟我们以前用的live-reload不同,它不会刷新浏览器页面,而是把模块进行热替换。这样的好处是,应用的当前状态还能保持,但是代码已经更新了。比以前爽了不止一点半点。

    模拟数据

    前后端分离开发中,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前端mock数据。在后端接口开发完成之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模拟的数据完成调试。

    事实上mock数据并不需要webpack提供,而是通过我们的本地server,写express中间件的方式。需要以下两步:

    第一步,根目录下建一个mock目录,用于放置假数据,每个接口一个js文件,为了便于express使用,文件的格式如下:

    module.exports = {
        api: '/api/mock/banner',
        response: function (req, res) {
            res.json({
                success: true,
                data: {
                    name: 'test'
                }
            });
        }
    }

    第二步,在dev-server中把mock的数据挂载到express上,代码如下:

    var mockDir = path.resolve(__dirname, '../mock');
        fs.readdirSync(mockDir).forEach(function (file) {
        var mock = require(path.resolve(mockDir, file));
        app.use(mock.api, mock.response);
    });

    这样当我们请求的路径中含有/api/mock字样时,就会返回我们mock的数据啦。当后端的接口开发完成时,我们就可以把路径中的mock去掉,从而去请求后端的接口。

    代理请求

    由于我们起了本地server,ajax路径是相对的,所以请求会打到本地的这个server上。当我们需要调试后端接口时,就得把请求转发到后端服务器。为了避免跨域的麻烦,通常需要配置http代理。

    我使用了http-proxy-middleware这个中间件,这也是和webpack无关的,它也是一个express中间件。配置方法如下:

    app.use(proxy('/api', {
        target: {
            host: 'localhost',
            protocol: 'http:',
            port: 5050
        },
        logLevel: 'debug'
    }));

    我们和后端协商好,所有异步请求都带"/api"前缀,这样我就把请求转发到后端服务器了。此处我把host填了localhost,意味着我本地起了一个后端服务,事实上可以指向任何一台可以提供接口的服务器。

    这个proxy中间件有一个小坑,就是路径必须向我这样分开写。如果拼在一起不会生效,我目前没找到原因。

    移动端远程调试

    出于平台兼容性的考虑,移动端调试我选择了weinre。用过weinre的同学应该知道,我们需要在页面上嵌一个<script>标签才能使用weinre。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这篇:http://www.cnblogs.com/lvdabao/p/3436620.html

    所以,我们需要对当前运行的环境进行判断,如果是开发环境才嵌入这个标签。我用了一个叫做DefinePlugin的插件来在通过webpack在页面全局定义变量,用法如下: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LOCAL_IP: JSON.stringify(localIP),
        __ENV__: JSON.stringify('dev'),
        WEINRE_RUN: JSON.stringify(process.argv[2]=='weinre')
    })

    这样,在页面初始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当前的环境来决定是否嵌入这个<script>啦,如下:

    if(__ENV__ == 'dev' && WEINRE_RUN){
        document.write('<script src="http://'+LOCAL_IP+':8080/target/target-script-min.js#anonymous"></script>');
    }

    插入<script>标签

    我们的js打包好后,下一步就是把它引入到html文件了。由于我们通常会用md5作为文件名来控制js版本,所以html中的文件地址就需要每次构建后进行更新。

    webpack中是通过HtmlWebpackPlugin这个插件来实现的,它的特点在于,每次构建基于一个html模板来生成新的html文件,所以并不是替换js路径。在webpack的plugins选项中如下配置: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path.resolve(__dirname, '../static/dist/index.html'),
        chunks: ['vendor', 'components', 'app'],
        template: path.resolve(__dirname, '../static/src/index.html'),
        inject: true
    })

    代码压缩

    在gulp时代,我们是通过配置gulp任务来完成js的压缩。在webpack中,是通过插件来完成的,相同的道理,在plugins中进行如下配置:

    new webpack.optimize.UglifyJsPlugin({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
    })

    另外,webpack可以进行sourcemap配置,用于帮助映射文件,开启代码如下:devtool: 'source-map'

    打包结果分析

    在打包完成之后,我们经常会有这个心理:生成的文件完全不可读,打包的结果到底对不对,有没有重复打包,有没有冗余的东西。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分析工具了,webpack有这样一个插件,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打包结果,为你提供分析需求。它就是BundleAnalyzerPlugin,相当好用,我上一张我的截图:

    上线构建

    以上大部分是开发环境需要的配置,当我们本地测试完毕需要上线时,就需要真正生成文件了。

    我们一般会准备两个或者多个(如何有多个环境,如test环境)webpack配置文件,用于不同的环境。在线上服务器跑的配置文件我们一般会修改输出地址,如果需要配cdn的话,把output中的publicPath填成cdn地址即可。然后直接运行webpack编译命令,而不是像本地server那样起。

    同样我们也会写一个npm script,像这样:

    "scripts": {
        "dev": "node ./build/dev-server.js",
        "build": "webpack --config ./build/prod.webpack.config.js"
    }

    我对webpack的应用大概就是这么多了,本想大致介绍,没想到一贴就是这么多代码~~其实webpack的精髓我本篇并未提及,那就是打包策略的选择,不同的项目架构需要不同的打包方式,而这个过程,则充满了挑战,你懂的。

    (本文始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doctor-programmer),整理重新编辑后发于博客,有兴趣的同学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右边扫码去吧~)

  • 相关阅读:
    字符串
    决策树
    结构体实验
    指针实验
    打印杨辉三角
    P176 1.2.3
    第七次作业
    第六次作业
    第五次作业
    第四次修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vdabao/p/webpack-front.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