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stst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20332637/article/details/82146753

    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iostat 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基本语法

    语法格式:
    iostat <options> <device name>

    常用选项:
    -c 只显示 CPU 的信息
    -d 只显示设备信息
    --human 以友好的方式显示结果
    -j { ID | LABEL | PATH | UUID | ... }  显示设备的持久化名称
    -k  以 k 为单位显示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N 显示任何设备映射器设备的注册设备映射器名称,用于查看LVM2统计数据
    -p [ { device [,...] | ALL } ] 显示块设备及其分区的信息
    -t 显示每次输出的时间
    -V 显示 iostat 的版本信息
    -x 显示更多的设备列
    -z 如果没有变化就不重复输出信息
    interval 连续输出,每 interval 秒输出一次
    count 与 interval 连用,指定一共输出多少次

    1.不加选项执行iostat

    单独执行iostat,显示的结果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以上输出中,包含三部分:

    选项 说明
    第一行 最上面指示系统版本、主机名和当前日期
    avg-cpu 总体cpu使用情况统计信息,对于多核cpu,这里为所有cpu的平均值
    Device 各磁盘设备的IO统计信息

    avg-cpu中各列参数含义如下:

    选项说明
    Device 设备名称
    tps 每秒向磁盘设备请求数据的次数,包括读、写请求,为rtps与wtps的和。出于效率考虑,每一次IO下发后并不是立即处理请求,而是将请求合并(merge),这里tps指请求合并后的请求计数。
    Blk_read/s 每秒读取的磁盘块的数量。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磁盘块的数量。
    Blk_read 读取的块的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总块数。

    Device中各列参数含义如下:

    选项说明
    %user CPU在用户态执行进程的时间百分比。像 shell 程序、各种语言的编译器、数据库应用、web 服务器和各种桌面应用都算是运行在用户地址空间的进程。这些程序如果不是处于 idle 状态,那么绝大多数的 CPU 时间都是运行在用户态。
    %nice CPU在用户态模式下,用于nice操作,所占用CPU总时间的百分比
    %system CPU处在内核态执行进程的时间百分比。所有进程要使用的系统资源都是由 Linux 内核处理的。当处于用户态(用户地址空间)的进程需要使用系统的资源时,比如需要分配一些内存、或是执行 IO 操作、再或者是去创建一个子进程,此时就会进入内核态(内核地址空间)运行。事实上,决定进程在下一时刻是否会被运行的进程调度程序就运行在内核态。对于操作系统的设计来说,消耗在内核态的时间应该是越少越好。在实践中有一类典型的情况会使 sy 变大,那就是大量的 IO 操作,因此在调查 IO 相关的问题时需要着重关注它。
    %iowait CPU用于等待I/O操作占用CPU总时间的百分比,若%iowait 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steal 管理程序(hypervisor)为另一个虚拟进程提供服务而等待虚拟CPU的百分比
    %idle CPU空闲时间百分比,若%idle 的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若 %idle 的值持续低于10,则系统的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 CPU ,一般情况下, user + nice + idle 应该接近 100%。如果%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

     我们可以使用-c选项单独显示avg-cpu部分的结果,使用-d选项单独显示Device部分的信息。

    2.指定采样时间间隔与采样次数

    与sar命令一样,我们可以以”iostat interval [count] ”形式指定iostat命令的采样间隔和采样次数:

     以上命令输出Device的信息,采样时间为1秒,采样2次,若不指定采样次数,则iostat会一直输出采样信息,直到按”ctrl+c”退出命令。注意,第1次采样信息与单独执行iostat的效果一样,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3.以kB为单位显示读写信息(-k选项)/以mB为单位显示读写信息(-m选项)

    我们可以使用-k选项,指定iostat的部分输出结果以kB为单位,而不是以扇区数为单位:

    4.更详细的io统计信息(-x选项)

    为显示更详细的io设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使用-x选项,在分析io瓶颈时,一般都会开启-x选项:

     对于以上示例输出,我们可以获取到以下信息: 
    - 每秒向磁盘上写30M左右数据(wkB/s值) 
    - 每秒有91次IO操作(r/s+w/s),其中以写操作为主体 
    -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为120.57毫秒,处理时间为6.33毫秒 
    - 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中,平均有11.79个请求驻留

    以上各列的含义如下:

    选项说明
    r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读请求被合并次数,文件系统会对读取同块(block)的请求进行合并
    w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写请求被合并次数
    r/s 每秒完成的读请求次数
    w/s 每秒完成的写请求次数
    rkB/s 每秒读数据量(kB为单位)
    wkB/s 每秒写数据量(kB为单位)
    avgrq-sz 平均每次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数为单位)
    avgqu-sz 平均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awit过大,说明磁盘操作存在问题
    svctm 平均每次IO请求的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util 采用周期内用于IO操作的时间比率,即IO队列非空的时间比率,util是1的话,说明磁盘读写是有问题,需要优化磁盘读写频率
    sec/s 每秒从设备读取或写入的扇区数
    rsec/s 每秒从设备读取的扇区数。
    wsec/s 每秒写入设备的扇区数。
    rqm/s 每秒钟排队到设备的合并后的 I/O 请求数量。
    %rrqm 在发送到设备之前合并到一起的读请求的百分比。
    %wrqm 在发送到设备之前合并到一起的写请求的百分比。
    areq-sz 向设备发出的 I/O 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为 k)。
    rareq-sz 向设备发出的读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为 k)。
    wareq-sz 向设备发出的写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为 k)。
    r_await 平均每次读请求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这包括请求在队列中花费的时间和执行它们所花费的时间。
    w_await 平均每次写请求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这包括请求在队列中花费的时间和执行它们所花费的时间。
    aqu-sz 发送到设备的请求的平均队列长度。

    实际查看时,一般结合着多个选项查看: 如iostat -dxm 3

     5,显示指定磁盘信息

    iostat -d /dev/sda
  • 相关阅读:
    不使用动态sql语句,正确书写case when中的null处理
    VC项目配置详解(转)
    JAXWS 访问SSL 的WebService 老是HTTP transport error: Connection refused错误的解决办法。
    [转]为什么开发人员工作10多年了还会迷茫?没有安全感?
    Tomcat 6.0.24 不兼容的APR版本问题
    WPF滚动条嵌套,响应鼠标滑轮事件的处理
    SqlServer无备份下误删数据恢复
    今天发现竟然有一个粉丝!!!
    好用的开源轻量级DHCP和DNS服务软件“Dual DHCP DNS Server”
    Windows下源码获取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vchengda/p/1273384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