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意 :给你一个n,让你找出小于等于n的数中因子个数最多的那个数,并且输出因子个数,如果有多个答案,输出数最小的那个
思路 : 官方题解 :
(1)此题最容易想到的是穷举,但是肯定超时。
(2)我们可以知道,计算约数的个数和质因数分解有着很大的联系: 若Q的质因数分解为:Q=p1^k1*p2^k2*…*pm^km(p1…pm为素数,k1…km≥1),则Q有(k1+1)(k2+1)…(km+1)个约数。但是质因数分解的时间复杂度很高,所以也会超时。
(3)通过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突发奇想”:为何不能把质因数分解的过程反过来呢? 这个算法就是枚举每一个素数。初始时让m=1,然后从最小的素数2开始枚举,枚举因子中包含0个2、1个2、2个2…k个2,直至m*2^k大于区间的上限N。在这个基础上枚举3、5、7……的情况,算出现在已经得到的m的约数个数,同时与原有的记录进行比较和替换。直至所有的情况都被判定过了。 这个算法的优化:如果p1*p2*p3*……*pk>N(pi表示第i个素数),那么只要枚举到p k-1,既不浪费时间,也不会遗漏。
(4)以上的算法还不是最好的,还可以继续优化。 我们看以下的例子: 6=2*3 10=2*5 6和10的质因数分解“模式”完全相同,所以它们的约数个数是相同的。但是由于3<5,所以6<10。 12=2^2*3 18=3^2*2 12和18的质因数分解“模式”完全相同,所以它们的约数个数是相同的。但是由于12的质因数分解中2的指数大于3的指数,18的质因数分解中3的指数大于2的指数,所以12<18。 根据以上的举例,我们也可以对(3)中的算法进行一个改进:可以在枚举时进行一个优化,使得枚举到的数字中2的指数不小于3的指数,3的指数不小于5的指数……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质因数分解“模式”相同的最小数(证明略)。再对于每一个得到的数进行比较和记录。这个算法的优化力度极大,效率几乎达到了极限。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ring.h> 3 #include <iostream> 4 #define LL long long 5 using namespace std ; 6 7 LL n,minnum,cnt ; 8 const int prime[20] = {1,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 9 10 //num:当前枚举到的数,k:枚举到的第k大的质因子;cntt:该数的约数个数;maxxcnt:质因子个数上限; 11 void dfs(LL num,LL k,LL cntt,int maxxcnt) 12 { 13 if(k >= 16) return ; 14 15 //如果约数个数更多或者相同,将最优解更新为当前数; 16 if(cntt > cnt || (cntt == cnt && num < minnum)) 17 { 18 cnt = cntt ; 19 minnum = num ; 20 } 21 LL temp = num ; 22 for(LL i = 1 ; i <= maxxcnt ; i++) //开始枚举每个质因子的个数; 23 { 24 if(temp > n / prime[k]) 25 break ; 26 temp *= prime[k] ; //累乘到当前数; 27 dfs(temp,k+1,cntt*(i+1),i) ; 28 } 29 } 30 int main() 31 { 32 int T ; 33 scanf("%d",&T) ; 34 while(T--) 35 { 36 scanf("%I64d",&n) ; 37 minnum = cnt = 1 ; 38 dfs(1,1,1,50) ; 39 printf("%I64d %I64d ",minnum,cnt) ; 40 } 41 return 0 ; 42 }
反素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