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群笔记


    我看了J.P.Elliot1958年关于SU(3)解释壳模型计算中转动谱的一篇著名文章,我想搞明白SU(3)以及相应的群表示指标,所以在看Greiner的《量子力学:对称性》中《SU(3)群》这一章。看了一部分以后觉得有些地方很迷惑,就翻别的书,找了A.Zee的《Group theory in a nutshell for physicists》,看了1.3节《Rotations and the Notation of Lie Algebras》,立即明白了几个疑点,记录如下。

    Lie的观察:转动可以由一系列完全相同的无穷小转动构成。

    这个性质与群元的指数形式(U(a) = e^{-i sum_mu a_mu L_mu})是直接相关的。
    因为有了上面Lie的观察,才能从单位元的邻域内,推导出指数形式。
    看Greiner的书,会觉得他假定了所有李群都可以用这种指数形式表达。但是Zee提醒了,并不是这样,Cartan给出了反例:SL(2,R)——把生成元(L_mu)放进指数,并不能得到所有群元。

    李代数、生成元、Casmir算符

    取无穷小转动(R=I+A)(R'=I+B)(R,R')是否对易,决定了(RR'R^{-1})是否等于(R')
    (R)的逆元是(R^{-1} = I-A)(因为(A)是无穷小算符)。
    (RR'R^{-1} approx I + B + AB - BA = R' + [A,B])
    可以定义一个线性无关的无穷小算符集合,即生成元。搞清楚生成元之间的对易关系,就搞清楚了这个李群的“乘法结构”。生成元之间的对易关系就是李代数。换言之,对于李群,我们只研究单位元附近的群元,也就是研究李代数,就可以了解这个李群。
    分析可以得到([L_i, L_j] = iC_{ijk}L_k)(C_{ijk} = - C_{jik})
    例如,通过对SO(4)李代数的讨论,A.Zee展示了,在单位元附近,SO(4)同构于SO(2)(otimes)SO(2),这叫做局域同构。他说后面会解释,SO(4)不是完全同构于SO(2)(otimes)SO(2)。

    Casmir算符:与所有生成元对易的算符

    相互对易的生成元的最大个数是Casmir算符的个数。

    指数形式

    因为Lie的观察,(N)趋于无穷时,李群群元(e^{sum_mu i a_mu L_mu / N})自乘(N)次,会得到
    ((e^{sum_mu i a_mu L_mu / N})^N = ( 1+ sum_mu i a_mu L_mu / N )^N = e^{sum_mu i a_mu L_mu})
    似乎SO(3), SU(3) 等等很多物理常用的群都可以写成这个指数形式。

    (U(n))

    若把群元写成(U = e^{iH}),则(U)幺正(Leftrightarrow H)厄米。厄米的矩阵一共有(n^2)个自由度,所以(U(n))群一共有(n^2)个自有参数,相应地有(n^2)个生成元。

    (SU(n))

    若限定(detU = 1),则得到SU(n)群。(U(n))群元相当于(e^{ialpha/n}E)乘上一个(SU(n))群的群元,(e^{ialpha} = Tr(U)),所以我猜(U(n) = U(1)otimes SU(n))
    (SU(2))的生成元是泡利算符。

    (SU(3))生成元

    (lambda_1 = egin{bmatrix} 0 & 1 & 0 \ 1 & 0 & 0 \ 0 & 0 & 0 end{bmatrix})(lambda_2 = egin{bmatrix} 0 & -i & 0 \ i & 0 & 0 \ 0 & 0 & 0 end{bmatrix})(lambda_3 = egin{bmatrix}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0 end{bmatrix})(lambda_4 = egin{bmatrix} 0 & 0 & 1 \ 0 & 0 & 0 \ 1 & 0 & 0 end{bmatrix})
    (lambda_5 = egin{bmatrix} 0 & 0 & -i \ 0 & 0 & 0 \ i & 0 & 0 end{bmatrix})(lambda_6 = egin{bmatrix} 0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end{bmatrix})(lambda_7 = egin{bmatrix} 0 & 0 & 0 \ 0 & 0 & -i \ 0 & i & 0 end{bmatrix})(lambda_8 = frac{1}{sqrt{3}} egin{bmatrix}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2 end{bmatrix})
    这些生成元的对易关系为([lambda_i, lambda_j]=2if_{ijk}lambda_k)(f_{ijk})是完全反对称的,它的值为:
    (f_{123} = 1, f_{147} = f_{516} = f_{246} = f_{257} = f_{345} = f_{637} = frac{1}{2}, f_{458} = f_{678} = sqrt{3}/2),其他未列出的都是0.
    反对易关系为({ lambda_i, lambda_j } = frac{4}{3} delta_{ij}E + 2d_{ijk} lambda_k), (d_{ijk})是完全对称的。
    (f_{ijk}, d_{ijk})还有些很对称的等式,在Greiner的书上。我证了一遍,懒得抄在这里了。
    若定义(F_i = frac{1}{2}lambda_i),则有([F_i, F_j]=if_{ijk}lambda_k)
    Casmir算符:(C_1 = sum_i F^2_i, C_2 = sum_{ijn}d_{ijn} F_i F_j F_n)

    (SU(3))的子代数

    所有生成元线性组合构成的线性空间中,如果存在一个子空间,子空间内的元素之间对易关系闭合,则称作是子代数。

    三个(SU(2))子代数

    显然,(lambda_1, lambda_2, lambda_3)的关系就和三个Pauli矩阵一样,所以有(SU(2))子代数。
    类似地,(lambda_4, lambda_5, frac{1}{2}(lambda_3 + sqrt{3}lambda_8))也构成行列指标(1,3)上的三个Pauli矩阵,所以也有(SU(2))子代数。
    (lambda_6, lambda_7, frac{1}{2}( -lambda_3 + sqrt{3}lambda_8))也构成(SU(2))子代数。

    方便标记的量子数

    定义(T_pm = F_1 pm iF_2, V_pm = F_4 pm iF_5, U_pm = F_6 pm i F_7),即上面3个子代数的阶梯算符。可以证明,([T_3, T_pm] = pm T_pm, [ T_3, V_pm ] = pm frac{1}{2} V_pm, [ T_3, U_pm ] = mp frac{1}{2} U_pm)
    这说明,这些阶梯算符都是(T_3)的l阶梯算符,将(T_3)的量子数升降(pm frac{1}{2}, pm 1)
    (T_3)只设计生成元矩阵对角元的一种情况,在迹0的约束下,还可以找一个算符(Y = frac{1}{sqrt{3}} lambda_8)
    可以证明,([Y, T_pm] = 0, [ Y, U_pm ] = pm U_pm, [Y, V_pm] = pm V_pm).
    所以,这些阶梯算符也都是(Y)的阶梯算符。(T_3)的相关(SU(2))代数与(Y)完全无关。
    (T_3, Y)这两个量子数,在((T_3,Y))二维平面上画出格点,每个点代表一个((T_3, Y))值。
    为了比例好看点,我们将(Y)轴乘了一个因子(scaling = sqrt{3}/2)
    image
    这六个阶梯算符有以下性质:

    1. 上图中相邻的(夹角为60度)的阶梯算符的对易子都是0.
    2. 上图中夹角为120度的阶梯算符的对易子都正比于它们之间的阶梯算符。
      ([T_+, U_+] = V_+),
      ([V_+, T_-] = - U_+),
      ([U_+, V_-] = T_-),
      ([T_-, U_-] = -V_-),
      ([V_-, T_+] = U_-),
      ([U_-, V_+] = -T_-),很对称很漂亮,连负号都是隔一个出现一次。
    寻找多重态
    1. 从上面的子代数可以看出来,原则上,两个量子数也可以不选((T_3, Y)),可以用(U_3, V_3)中的一个,然后另外构造一个类似(Y)的量子数。所以多重态的图形应该是旋转120度不变的。
    2. 应该是关于(T_3, U_3, V_3)轴对称的。
      所以多重态的图是一个六边形,三条边一样长((p+1)个点),另外三条边一样长((q+1)个点),分别相间。
    3. 选一个(T_3)最大的点,确定最外层各边边长以后,可以证明,最外壳上每个点只对应1个量子态,即不可能用这些阶梯算符构造出另一个((T_3,Y))的不同的态。
    4. 根据Greiner的书,越往内层,内层壳上的点的重数越大,直到遇到三角形,点的重数就不再增加。
    5. 根据这套逻辑,(p-q = 3k+1)时,可以推出(D(p,q))的维数是(d = frac{1}{2}(p+1)(q+1)(p+q+2))
  • 相关阅读:
    excelhelp
    导入数据到GridView
    sql2005悠改sa
    状态存储管理 encode,decode,transfer
    Session持久化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数据类型
    Cookie (HttpCookie的实例)
    role设计
    ajax
    poj 3370 Halloween treats 夜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yi07/p/1455545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