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李笑来


    我经常在各种讲座中提起这件事儿:

    对现在的我来说,毅力和坚持,都是并不存在的概念;之前也有过、用过这些概念,但后来我主动把它们从我的“操作系统”中剔除出去了。。。

    我在罗辑思维出品的“得到”上开通收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后,成为罗辑思维员工最喜欢的作者——这真的不是吹牛,因为我经常请他们吃饭。没有人不喜欢经常请客的人罢?

    他们告诉我,他们内部开会的时候,说:

    你看看李笑来,那么有钱还那么努力,他赚不到钱谁赚得到钱?

    这话真的是莫大的褒奖,不过,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哪儿不对呢?

    努力,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坚持这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样。

    我一向有个看法,若是某件事情你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能够做到,那这事儿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就不喜欢做啊!

    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完全比喻的说法,我们的底层反应来自于内脑与骨髓连接处,也就是说,那儿还真的是大脑深处(你看,相对来说,“内心深处”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概念)。。。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不相信你就试试?再试试?反正你这辈子都已经放弃那么多回了,再多一次也无所谓的。

    我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我磨练出一个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方法为这件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比如说,以我目前的情况,用写文章赚钱,我是很难有动力的,至少不会有极大的动力——这只是大实话。那怎么办?我得想出个办法,赋予它一个重大甚至伟大的意义。于是,我决定,这个专栏赚到的所有税后的收入,我都要捐出去,放到一个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奖学金里去。。。

    接下来发生的变化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开始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创意层出不穷。

    为什么?因为我算了一下,在目前的订阅量下,相当于是每字一百元,于是,只要我写出个二三十字的句子,就相当于资助一个优秀学生一年的奖学金,两千块。一篇文章按照两千字左右计算,那就相当于能够帮助一百名学生。。。这动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写着写着写高兴了就不管字数了,超出一点是一点吧,反正得缴税,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啊。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罢?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要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是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烘烘的努力,这叫什么?这是干脆根本停不下来啊!多有意义的事情啊?谁敢拦我我就和谁急!

    这种策略我用了一辈子。当年为了进新东方教书,要考TOFEL/GMAT,要背两万多个单词。这一听就是苦差事,刚开始我就觉得:靠,这哪是人干的事情啊!

    然后,我花了一个下午琢磨,有没有办法把背单词这件事情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很快我就想到了一个。考过TOFEL/GMAT,拿到高分,在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那。。。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块钱,这个爽啊!

    原来我计划刚开始每天背诵五十个单词适应一段时间,想到这一层,马上决定,不行,第一天就要赚上5000元!这一转眼都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能想象在那样的时代里,一天赚上5000元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到了第二个月,我觉得不过瘾,于是每天开始赚1万元人民币,试了试,觉得也不是很难么!当然——后来真到了新东方教书,发现年薪百万真的是扯淡,税前都做不到,我连讲课带写书,好不容易折腾到税后50万。。。在那里赚了整整7年的钱。算算每个单词竟然粗略相当于175元钱。。。也是醉了。

    所以,你看,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

    一念一世界,这是很实在的道理,一点都不虚。所以,对我来说,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每周跟大家一起升级一个观念,就相当于带着十几万人每星期都要穿越到下一个“平行世界”,真的很爽,爽到根本停不下来的地步,你觉得我需要坚持吗?我需要努力吗?它们根本就没用。所以,在许多年前,我就把这两个概念从我的脑子里剔除出去了。

    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其他人需要坚持,别人需要努力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在你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平行世界里,是“干脆根本停不下来”的事情,是“谁不让我做我就和谁急”的事儿,除了上面提到的“为它赋予很多意义”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与技巧。

    当你决定习得某个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为它赋予了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拿出一张纸罗列,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

    -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个技能,我就跟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有多么的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相信我,这会“吓到”你的大脑(准确地说,是那种你所需要的恐惧深深埋入你的潜意识),然后它就会在很多的时候自动工作了,催促你赶紧弄,否则它就会焦虑,它就会害怕,它就不安生。。。

    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那些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中的一部分。

    你可能并不知道,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胖子,很有可能发生的是,你会慢慢地“被传染”成一个胖子。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现实。首先,因为你的朋友是胖子,那么胖子的存在会影响你对“胖子”这个概念的理解;而后,更重要的是,当半夜他们叫你出去吃夜宵,笑嘻嘻地说:“喝点啤酒呗”的时候,你会欣然接受。。。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这些判断上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行为,你的感受,于是,很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很艰难”、“很痛苦”、“很难坚持”、“没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完全变成了“真好玩”、“停不下来”、“要是能多玩一会有多好”的事情。。。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办一个“新生大学”的原因——仅仅相互见得到,相互知道对方的存在,对于学习者、进步者来说,都是巨大的价值。。。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另外,你可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上回复“镜像神经元”,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别人打针你会疼吗?》,去了解一下什么是“镜像神经元”——这也是为什么学习必然是一种社交活动的根本原因。

    所以啊,你也把“坚持”啊、“毅力”啊什么的,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剔除掉算了罢。

  • 相关阅读:
    【鬼脸原创】github搭建动态网站
    WebStorm配置(2016/11/18更新)
    前端学习入门
    css笔记
    c# 将文本中的数据快速导入到数据库(200万左右的数据量)
    3.数据库单多表查询
    2.数据库表的增删改
    1.数据库建表
    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
    python-路径处理path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oahong/p/750183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