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观禅修有感


    内观禅修有感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02239

    有句话说得好:其实不是外在世界的事物让你感到开心,痛苦,而是你的内在如何去解读这个感受。

    当一个人有了感受,就会去解释(思考)这个感受,若这个感受被解释成好,那么人就会愉悦感,进而对愉悦感产生执着(希望这个愉悦感持续),就成了贪爱(希望这种愉悦感持续),若被解释为坏,那么就会产生不愉悦感,然后对这个不愉悦感产生一种执着(不喜欢并希望这个感觉消失),就成了嗔恨(希望这种不愉悦感消失)。有了贪爱什么和嗔恨什么,又由于事物时刻在改变(无常),你的感受也是无常的,那你对某件事物的贪爱和嗔恨(这两者可以称为欲望)必然会造成痛苦。愤怒,生气本质上都是因为欲望(你想要什么东西却达不到,你不想要的东西又来)。并且你贪爱的东西和嗔恨的东西给你带来的感受会加以累计,就成了习性(贪爱电玩的感受,贪爱吃的感受,嗔恨痛苦的感受等等等等)。而佛陀刻苦地学习并实修,发现了一个解脱痛苦的方法,这个方法不需要你相信任何事情,只注重实践。那就是平等心地观察感受(不希望愉悦的感受持续,不希望不愉悦的感受消失,一切感受平等)+觉知,一旦你做到这一点,(你会亲自观察到)你旧有的习性(贪爱的事物,嗔恨的事物)会浮现出来并自行消失)。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电池,若你不充电,电就会慢慢耗尽。这个电就是你所贪爱的,嗔恨的东西。这两点贯穿着整个内观禅修。

    什么是怀着平等心地观察呢?这意味着遇到一个愉悦感受,你不贪爱它(不希望其持续)。遇见一个不愉悦的感受,你不嗔恨它(不希望它消失)。只是平等(你深知所有感受是无常的,并且当你不停地练习觉知,你会直接感受到所有感受是平等的,不停地生起又消去)地对待一切感受。

    以上就是重点之一。

    觉知呢,就是去觉知一切感受,从头的感受观察到脚的感受,一旦觉知到一定的程度,你会慢慢地从无感受变成有粗重的感受,最后变成微细的感受。这时你就会悟到,原来所有感受都是会快速消失再快速升起等等,那么对它进行贪爱,嗔恨,就必定会生气痛苦。这就让你有了无常的智慧。但是,在观察全身感受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对所有感受保持平等(不贪爱,不嗔恨,平等心),如果又去希望持续或希望消失,那么你会继续造成贪爱,嗔恨。如此一来,就是在禅修的反面。因为禅修的原理就是不贪爱不嗔恨,平等心,之后你旧的习性就会自行表现出来并消除。当然,你觉知能力增强,你会发现你对外在观察能力加强等,还有很多用处。

    觉知与平等心就像一个人的两只脚,对内观禅修是必需的。

    那么,你刚想去觉知,又或是去观察,结果你注意力太弱,一下就移走了怎么办?这就是观呼吸的重要性了,即,若你注意力太弱,导致你无法觉知,那么就先去练习观呼吸,让注意力变强。(观呼吸能平静下一个人的注意力,这意味着在生活中也可以应用)。怎么观呼吸呢?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鼻孔以及鼻腔内因呼吸时空气划过的感觉上。一开始你的专注力比较粗糙,不能观察到这个区域的感觉,逐渐你观察的较细,你会观察到鼻腔里呼气时的空气是温暖的,吸入的气息相对凉(这是自然原理,你的身体会加热吸进的气体)。一旦注意力移走,微笑的把注意力拉到呼吸的感受上。如果经常移走,请抱以平等心(不贪爱,不嗔恨,一切感受平等)的拉回来,一旦你不以平等心地观察,后果是什么,我已经写过了,你就在制造新的贪爱和嗔恨,那么旧的贪爱和嗔恨就不会浮现出来并消解,有了贪爱和嗔恨,就有了痛苦。请仔细思考并记住这个过程。禅修者会花整整几天的时间来不断的重复这个专注,走神,察觉,重新拉回来的过程,逐渐自己的专注力会变强,并且自己更加平静。无论在任何时候,你无法专注,都可以专注呼吸的感受。

     

    你已经理解了为什么观呼吸让注意力变强后,再平等心地观察身体的感受,觉知。

     

    那理解了这一切,为什么你还会对身体的感受产生贪爱和嗔恨,无法保持平等心呢?因为你只是表层的,知识上的理解,需要通过时间练习,从相信变成真正知道。通过不断的高强度地练习,你会真正掌握到对身体的一切感受达到平等心,不贪爱,不嗔恨。你也能够觉知到身体的很细微的感受,从而知道身体发生的一切,知道感受的无常,并且把自己以前的所有贪爱,嗔恨消除,变成了真正解脱的人。

    这一切似乎有点消极,即使我熟练地能运用这个技能,没贪爱,没嗔恨,那人生还剩下什么呢?从我的体验,我会告诉你,那是无尽的光与爱,这个大爱是狂喜,对他人关怀的慈悲,以及爱的混合物。

    为什么要把慈悲观放在第十日?因为你已经训练了这么多天,你已经消除了大多数贪爱与嗔恨,那一个人剩下的就是平和与爱。

    在第十天的慈悲观,我感受到突然一股电流充满全身,然后我突然想到了所有曾经精神上或肉体上虐待过我的事物,即使这样,我仍然打心底的希望这些人能快乐,安详,解脱。然后,突然这股爱涌到了我的肚子,胸腔,喉咙,然后忍不住了,大哭了出来。但是这是出于对所有有情众生的爱。并在接下来一整天,我都感受到了这种爱,狂喜的混合感受。

    慈悲观不是无用的祈祷,人们可以实验,当一个人拥有慈悲,爱的人做在室内,即使另一个人没有经过提示,过一会儿,另一个人也会感受到平静。所以对于一个让很多人讨厌,甚至恨的人,若你用慈悲对待这个人,那这个人也会感受到慈悲,并开始改变。如果你以恨的态度对待这个人,你已经能猜到这个后果了。

     

    所以这个过程大概为 先观吸使注意力变强(一旦走神,很快就能拉回来)>>>在平等心地(不贪爱,不嗔恨,平等心)地从头到脚地观察身体的部位 >>>若你打坐很久,大多数贪爱和嗔恨的事物会消除,那你就在打坐的最后平静的几分钟去散发出慈悲(希望众生快乐,安详,和谐)

     

    —----———

    以上我所能想到的对课程所有发生的事情的为什么,以及部分原理。以下是我的部分感受。

     

    内观禅修只是开始。一旦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不贪爱,不嗔恨,平等心地区感受一切感受,那你就会把训练出来的这个技能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才是真正的禅修。

     

    爱?

    我正在内观时通过专注呼吸慢慢地,“小我”没了,我感受到了一丝丝的爱。在第十天慈悲观,更是感受到了爱。从而我感觉很有可能,一旦一个人脱离了“小我”,那每个人的本质就是爱。我曾体验过某种濒死感,也感觉到,那个“我”死了以后,剩下的只有光与爱。

    想想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每一个新的数都由前两个数相加定义出来,这也是我们平常的心智,我们每一个新的心智都是一种由以往的经验产生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无新意的,你以为你的心智是新的,但是只是不停的在重复旧有的模式。但是禅修可以让人跳出心智的模式,让你注意到,原来自己的思想只是重复一种模式,并且拥有创造力。

     

    很多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似乎都是天生带有这种爱。爱因斯坦曾对素食主义经过了深刻的思考,并最后决定偏素食主义,爱因斯坦的“我”的程度是相当小的的,比如他对一切名利感受到厌恶,并且爱因斯坦能直接听到莫扎特音乐的模式感。特斯拉曾自诉在睡前也能看见光,并且对动物的爱,最后他爱上了一只鸽子。候世达曾经因为想到要伤害一个小动物,直接晕倒。牛顿曾经喜欢看太阳,并且一天工作18小时。等。这些科学家似乎是天生的禅修者。

     

    禅修对智力的提升是肯定的,因为禅修后专注力变强。并且禅修让你褪去心智所持有的条条框架,让你重新得到小孩子对于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有动力做事情。对于自然的法则,所有科学的法则产生欣赏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入睡的状况,不管你以前有没有禅修过,入睡的本质是你的心会逐渐专注一点(呼吸)并觉知,入睡分为对身体的休息和你思想的休息。身体的休息躺着就好了,但是平常喜欢打妄念,你的思想就休息不了。但禅修者有睡不着的情况,第二天醒来却很清醒。这是因为你在禅修时不停的做着思想在睡眠时所做的规律。禅修可以类比为思想的健身,也可以算是思想的休息。

     

    痛。

    我从生下来到现在刚好十八年,几乎没有打坐一次,身体坐姿以前也很僵硬,所以打坐时非常痛。直到第七天左右,我才学会抱以平等心地观察感受(但有时还是忍不住),直到第十天下午,我才能完全掌握这个抱以平等心地感受的技巧。只要痛却平等心感受它,你就会把以前的习性排出来,这个你已经很清楚了。注意打坐的姿势要背挺直,并且屁股稍微后翘。

    一开始我打坐后会痛一天,但是到第十天,即使连续打坐一小时,我只会感受到身体十分柔软的感觉,而不是持续的痛。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修行而产生的很浅的感受,没有些的更多,目的是为某些人提供帮助。若想了解更多内观,请搜索中文内观官网,或者是《内观 葛印卡的解脱之道》。这篇文章会随着我的经验而有时稍加改动。

    编辑于2019-05-29 18:15
     

    ====================== End

  • 相关阅读:
    第11章 接口与内部类
    第10章 多态
    API接口设计之token、timestamp、sign具体实现
    JDK 监控和故障处理工具
    分布式id生成方案
    SQL优化
    自定义对象存入Redis
    OAuth(开放授权)
    Hystrix使用
    Session机制详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sgxeva/p/1094245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