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反射
反射的概念是由Smith在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自省)。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引发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关于应用反射性的研究。它首先被程序语言的设计领域所采用,并在Lisp和面向对象方面取得了成绩。
python面向对象中的反射:通过字符串的形式操作对象相关的属性。python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对象(都可以使用反射)
四个可以实现自省的函数:
hasattr(object,name)
当然对于python的对象而言,属性包含变量和方法;有则返回True,没有则返回False;需要注意的是name参数是string类型,所以不管是要判断变量还是方法,其名称都以字符串形式传参;getattr和setattr也同样;
getattr(object,name,default=None)
获取object对象的属性的值,如果存在则返回属性值,如果不存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default参数时,会直接报错;给定了default参数,若对象本身没有name属性,则会返回给定的default值;如果给定的属性name是对象的方法,则返回的是函数对象,需要调用函数对象来获得函数的返回值;调用的话就是函数对象后面加括号,如func之于func();
setattr(object,name,value)
给object对象的name属性赋值value,如果对象原本存在给定的属性name,则setattr会更改属性的值为给定的value;如果对象原本不存在属性name,setattr会在对象中创建属性,并赋值为给定的value;
delattr(object,name)
删除object的name属性,不存在则报错
class BlackMedium: feature='Ugly' def __init__(self,name,addr): self.name=name self.addr=addr def sell_house(self): print('%s 黑中介卖房子啦,傻逼才买呢,但是谁能证明自己不傻逼' %self.name) def rent_house(self): print('%s 黑中介租房子啦,傻逼才租呢' %self.name) b1=BlackMedium('万成置地','回龙观天露园') #检测是否含有某属性 print(hasattr(b1,'name')) print(hasattr(b1,'sell_house')) #获取属性 n=getattr(b1,'name') print(n) func=getattr(b1,'rent_house') func() # getattr(b1,'aaaaaaaa') #报错 print(getattr(b1,'aaaaaaaa','不存在啊')) #设置属性 setattr(b1,'sb',True) setattr(b1,'show_name',lambda self:self.name+'sb') print(b1.__dict__) print(b1.show_name(b1)) #删除属性 delattr(b1,'addr') delattr(b1,'show_name') delattr(b1,'show_name111')#不存在,则报错 print(b1.__dict__) 四个方法的使用演示
二、为什么用反射
好处一:实现可插拔机制
可以事先定义好接口,接口只有在被完成后才会真正执行,这实现了即插即用,这其实是一种‘后期绑定’,什么意思?即你可以事先把主要的逻辑写好(只定义接口),然后后期再去实现接口的功能
class FtpClient: 'ftp客户端,但是还么有实现具体的功能' def __init__(self,addr): print('正在连接服务器[%s]' %addr) self.addr=addr
#from module import FtpClient f1=FtpClient('192.168.1.1') if hasattr(f1,'get'): func_get=getattr(f1,'get') func_get() else: print('---->不存在此方法') print('处理其他的逻辑')
好处二:动态导入模块(基于反射当前模块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