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链模式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使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的重点在于“链”上,由一条链去处理相似的请求在链中决定谁来处理这个请求,并返回相应结果。“链”由多个处理器ConcreateHandler组成,下面看一个通用示例:

    //抽象处理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对请求进行处理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Messag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判断是否是自己的处理级别 if(this.getHandlerLevel().equals(request.getRequestLevel())){ response = this.echo(request); else{ //不属于自己的级别 //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处理者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response = this.nextHandler.handleMessage(request); }else{ //没有下一个处理者了,自行处理 } } return response; }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_handler){ this.nextHandler =_handler; } //每个处理者都有一个处理级别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实现处理任务 protected abstract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抽象处理者需要实现三个职责:一是定义一个请求的处理方法,唯一对外开放的方法;二是定义一个链的编排方法,设置下一个处理者;三是定义具体的请求者必须实现的方法:定义自己能够处理的请求级别和具体的处理任务echo。

    //具体的处理者
    public class Concrea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逻辑处理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oncrea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逻辑处理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oncrea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逻辑处理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return null;
        }
    }

    在处理类中涉及三个类:Level类负责定义请求和处理级别,Request类负责封装请求,Response类负责封装链中返回的结果,三个类都由业务产生。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声明所有的处理节点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设置链中的阶段顺序1-->2-->3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3);
            //提交请求, 返回结果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rMessage(new Request());
        }
    }        

    责任链模式优点:

      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是,将请求和处理分开,请求者不用知道是谁处理的,也不用知道请求的全貌,两者解耦,提高系统灵活性。

    责任链模式缺点:

      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一是请求链都是从遍历都尾的,如果请求链太长会造成性能问题;二是调试不方便,特别是链条比较长的时候,由于采用了类似递归的方式,调试起来会比较麻烦。

    最佳实践:

      控制链条长度,防止链条过长破坏性能,同时结合模板方法模式,让各个实现类只关注自己的业务逻辑,至于什么事要处理,则交由父类决定,让父类实现请求传递功能,子类实现具体请求方法。

  • 相关阅读:
    .NET中使用嵌入的资源
    C#操作注册表
    .Net中大数加减乘除运算
    CYQ.Data 轻量数据层之路 V4.5 版本发布[更好的使用体验,更优的缓存机制]
    关于性能比较的应用误区
    秋色园QBlog技术原理解析:性能优化篇:打印页面SQL,全局的SQL语句优化(十三)
    CYQ.DBImport 数据库反向工程及批量导数据库工具 V1.0 发布
    框架设计之菜鸟漫漫江湖路系列 一:菜鸟入门
    MySql折腾小记二:text/blog类型不允许设置默认值,不允许存在两个CURRENT_TIMESTAMP
    CYQ.Data.Xml XmlHelper 助你更方便快捷的操作Xml/Htm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veBolin/p/972143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