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acle学习 十 数据库的语句优化(持续更)


    平时关注Oracle数据库的网友都知道,Oracle性能优化保证了Oracle数据库的健壮性。下面就此提出需要注意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注意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 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尤其是“主键ID=?”这样的条件。

    原则二: 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

    简单地讲,语句执行的时间越短越好(尤其对于系统的终端用户来说)。而对于查询语句,由于全表扫描读取的数据多,尤其是对于大型表不仅查询速度慢,而且对磁盘IO造成大的压力,通常都要避免,而避免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索引Index。

    使用索引的优势与代价。
    优势:
    1)索引是表的一个概念部分,用来提高检索数据的效率,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 当ORACLE找出执行查询和Update语句的最佳路径时, ORACLE优化器将使用索引. 同样在联结多个表时使用索引也可以提高效率.
    2) 另一个使用索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主键(primary key)的唯一性验证.。那些LONG或LONG RAW数据类型, 你可以索引几乎所有的列. 通常, 在大型表中使用索引特别有效. 当然,你也会发现, 在扫描小表时,使用索引同样能提高效率.
    代价: 虽然使用索引能得到查询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 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 , DELETE , 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 , 5 次的磁盘I/O .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 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而且表越大,影响越严重。

    使用索引需要注意的地方:

    1、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OT ,  
    我们要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NOT, NOT会产生在和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相同的影响. 当ORACLE”遇到”NOT,他就会停止使用索引转而执行全表扫描.

    2、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数的一部分.优化器将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扫描. 举例: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低效: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12 > 25000; 
    高效: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25000/12;

    3、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IS NULL和IS NOT NULL 
    避免在索引中使用任何可以为空的列,ORACLE性能上将无法使用该索引.对于单列索引,如果列包含空值,索引中将不存在此记录. 对于复合索引,如果每个列都为空,索引中同样不存在此记录. 如果至少有一个列不为空,则记录存在于索引中.举例: 如果唯一性索引建立在表的A列和B列上, 并且表中存在一条记录的A,B值为(123,null) , ORACLE将不接受下一条具有相同A,B值(123,null)的记录(插入). 然而如果所有的索引列都为空,ORACLE将认为整个键值为空而空不等于空. 因此你可以插入1000 条具有相同键值的记录,当然它们都是空! 因为空值不存在于索引列中,所以WHERE子句中对索引列进行空值比较将使ORACLE停用该索引.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低效:(索引失效) SELECT … FROM DEPARTMENT WHERE DEPT_CODE IS NOT NULL; 
    高效:(索引有效) SELECT … FROM DEPARTMENT WHERE DEPT_CODE >=0; 


    4、注意通配符%的影响 
    使用通配符的情况下Oracle可能会停用该索引。如 :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ELECT…FROM DEPARTMENT WHERE DEPT_CODE like ‘%123456%'(无效)。 
    SELECT…FROM DEPARTMENT WHERE DEPT_CODE = ‘123456'(有效) 

    5、避免改变索引列的类型.: 
    当比较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时, ORACLE自动对列进行简单的类型转换. 
    假设 EMPNO是一个数值类型的索引列.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 = ‘123' 实际上,经过ORACLE类型转换, 语句转化为: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 = TO_NUMBER(‘123') 幸运的是,类型转换没有发生在索引列上,索引的用途没有被改变. 现在,假设EMP_TYPE是一个字符类型的索引列.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_TYPE = 123 这个语句被ORACLE转换为: SELECT … FROM EMP WHERETO_NUMBER(EMP_TYPE)=123 因为内部发生的类型转换, 这个索引将不会被用到! 为了避免ORACLE对你的SQL进行隐式的类型转换, 最好把类型转换用显式表现出来. 注意当字符和数值比较时, ORACLE会优先转换数值类型到字符类型 

    6、索引的一些“脾气” 
    a. 如果检索数据量超过30%的表中记录数.使用索引将没有显著的效率提高. 
    b. 在特定情况下, 使用索引也许会比全表扫描慢, 但这是同一个数量级上的区别. 而通常情况下,使用索引比全表扫描要块几倍乃至几千倍! 

    除了使用索引,我们还有其他能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法:

    1、用EXISTS替换DISTINCT: 
    当提交一个包含一对多表信息(比如部门表和雇员表)的查询时,避免在SELECT子句中使用DISTINCT. 一般可以考虑用EXIST替换, EXISTS 使查询更为迅速,因为RDBMS核心模块将在子查询的条件一旦满足后,立刻返回结果.
    例子: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低效): SELECT DISTIN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 , EMP E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And E.sex =man 
    (高效): SELE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 
    WHERE EXISTS 
    ( SELECT ‘X' FROM EMP E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And E.sex =man 
    ); 

    2、用(UNION)UNION ALL替换OR (适用于索引列) 
    通常情况下, 用UNION替换WHERE子句中的OR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对索引列使用OR将造成全表扫描. 
    注意, 以上规则只针对多个索引列有效. 如果有column没有被索引, 查询效率可能会因为你没有选择OR而降低. 在下面的例子中, LOC_ID 和REGION上都建有索引. 
    如果你坚持要用OR, 那就需要返回记录最少的索引列写在最前面.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高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UNION ALL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REGION = “MELBOURNE” 
    低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OR REGION = “MELBOURNE” 

    3、用UNION-ALL 替换UNION ( 如果有可能的话): 
    当SQL语句需要UNION两个查询结果集合时,这两个结果集合会以UNION-ALL的方式被合并, 然后在输出最终结果前进行排序. 如果用UNION ALL替代UNION, 这样排序就不是必要了. 效率就会因此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UNION ALL 将重复输出两个结果集合中相同记录. 因此各位还是要从业务需求分析使用UNION ALL的可行性. UNION 将对结果集合排序,这个操作会使用到SORT_AREA_SIZE这块内存. 对于这块内存的优化也是相当重要的. 
    4、Order By语句加在索引列,最好是主键PK上。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SELECT DEPT_CODE FROM DEPT ORDER BY DEPT_TYPE(低效) 
    SELECT DEPT_CODE FROM DEPT ORDER BY DEPT_CODE (高效) 

    5、避免使用耗费资源的操作: 
    带有DISTINCT,UNION,MINUS,INTERSECT的SQL语句会启动SQL引擎 执行耗费资源的排序(SORT)功能. DISTINCT需要一次排序操作, 而其他的至少需要执行两次排序. 通常, 带有UNION, MINUS , INTERSECT的SQL语句都可以用其他方式重写. 如果你的数据库的SORT_AREA_SIZE调配得好, 使用UNION , MINUS, INTERSECT也是可以考虑的, 毕竟它们的可读性很强 

    6、使用Where替代Having(如果可以的话) 
    优化GROUP BY: 
    提高GROUP BY 语句的效率, 可以通过将不需要的记录在GROUP BY 之前过滤掉.下面两个查询返回相同结果但第二个明显就快了许多.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

    低效: 
    SELECT JOB , AVG(SAL) 
    FROM EMP GROUP JOB HAVING JOB = ‘PRESIDENT'AND AVG(SAL)>XXX 
    高效: 
    SELECT JOB , AVG(SAL) 
    FROM EMP 
    WHERE JOB = ‘PRESIDENT' 
    OR JOB = ‘MANAGER' GROUP JOB Having AND AVG(SAL)>XXX 

    7、通常来说,如果语句能够避免子查询的 使用,就尽量不用子查询。因为子查询的开销是相当昂贵的。具体的例子在后面的案例“一条SQL的优化过程”中。 
     
     8、在oracle中效率排行:表连接>exist>not exist>in>not in;
    因此如果简单提高效率可以用exist代替in进行操作,当然换成表连接可以更快地提高效率,具体是用left join代替not in 和not exist,用inner join 代替in和exist,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具体例子如下:
    A、NOT IN、NOT EXISTS的相关子查询可以改用LEFT JOIN代替写法。
    SELECT PUB_NAME 

    FROM PUBLISHERS 

    WHERE PUB_ID NOT IN (SELECT PUB_ID FROM TITLES WHERE TYPE = 'BUSINESS')

    可以改写成: 

    SELECT A.PUB_NAME 

    FROM PUBLISHERS A LEFT JOIN TITLES B ON B.TYPE = 'BUSINESS' AND A.PUB_ID=B. PUB_ID

    WHERE B.PUB_ID IS NULL
    (2)
    SELECT TITLE 

    FROM TITLE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TITLE_ID FROM SALES WHERE TITLE_ID = TITLES.TITLE_ID)

    可以改写成:
    SELECT TITLE 

    FROM TITLES LEFT JOIN SALES ON SALES.TITLE_ID = TITLES.TITLE_ID

    WHERE SALES.TITLE_ID IS NULL 

    B、 如果保证子查询没有重复 ,IN、EXISTS的相关子查询可以用INNER JOIN 代替。

    比如:
    SELECT PUB_NAME 

    FROM PUBLISHERS 

    WHERE PUB_ID IN (SELECT PUB_ID FROM TITLES 

    WHERE TYPE = 'BUSINESS') 

    可以改写成:
    SELECT DISTINCT A.PUB_NAME 

    FROM PUBLISHERS A INNER JOIN TITLES B ON B.TYPE = 'BUSINESS' AND A.PUB_ID=B. PUB_ID
     
     
     
     
    1~7条转自http://www.jb51.net/article/23071.htm
    8转自http://bbs.csdn.net/topics/390834967
     
  • 相关阅读:
    python学习之第二课时--运行程序和字符编码
    python学习之前言
    一天一道算法题--6.14--思维题
    TOJ--2119--最小生成树和map
    NOJ--1046--dfs
    TOJ--1343--dfs
    一天一道算法题--6.13---计算几何
    一天一道算法题---6.12---链表结点的删除
    TOJ--1114--rmq/线段树
    TOJ--1278--最小生成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lcdbk/p/423311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