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软工第二次作业——从需求分析看软件开发的挑战


    项目简述

    我们小组的题目是《社区疫情防控追踪系统》,该项目的要求为:基于对生活社区的疫情防控需要,建立一个轻量级易用的追踪系统,可以追踪社区每天进出的个人、每个人的状态,并能在社区间共享相关信息以实现风险评估和预警传播,并且能够在手机上实现个人使用的程序(诸如微信小程序)。下面我想说一下到目前为止对于该项目每个部分的一点心得体会。

    领域分析

    在修这门课程之前,我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因此对于其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知之甚少,还好我们组有一个负责任的组长,在第一次集体线下讨论的时候,我们就该项目的各个部分进行了激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在讨论完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工,我也分配到了自己认为还算“熟悉”的那一部分。然而,在交领域分析作业的时候,我就有点懵了,看着领域分析文档的大纲,我无从下手,以至于大家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选哪一部分来做,于是我就选了大家挑剩下的部分。照着之前选过课的学长所说的内容,我完成了初稿,完成的过程也很艰难,我靠着东拼西凑把我认为要写的内容都添了上去,很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不合格,于是我就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在这里我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组认真负责的组长同学了,我们组员每一次的修改,他都会及时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并且还主动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文档内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我不能只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我还要参考其他同学写的内容进行统一,例如整个文档对于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应该采用同一个名词,在几经修改后,我们的文档终于出炉了。

    需求分析

    如果说领域分析已经给我造成了许多麻烦,那么需求分析对我来说就是如同噩梦一般(这么说还是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最一开始我还能胜任一些文档的工作,然而到了领域分析这个环节我就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类图、状态图、序列图、RCUM图等等各种图接踵而至,每一种任务对我来说都是有些陌生的。在做小组内第一次任务时,我被安排画类图,由于我对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类图的画法理解的不是很充分,第一次的类图做的很糟糕,以至于组长帮我修改了很多(非常感谢),然后就匆忙在上课的时候汇报工作了,那次汇报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建议,很多内容和我们一开始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于是我们又一起商量照着老师所说的进行大修改。在第二次任务中,我依旧是画类图,还附带了画一部分RCUM图和序列图,这次任务中,我吸取了上次画类图的教训,认真分析了一下每个类需要包含的属性以及操作函数,还有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最后画出来的类图我觉得是比前一次要好的(虽然最后还是没能用上),在画RCUM图和序列图时我也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总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小组的工作还是进展的比较顺利,但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小组内成员每个人的日常空余时间不一样,导致了我们每次都没能有一个完整的所有人都在的时间来讨论;还有分工问题,每个人擅长的点不一样,会导致有的组员任务比较繁重而有的组员任务不够;以及组员对项目的理解不统一的问题,在每个人做自己部分的任务时,会带入自己对项目的一些理解,这就导致了细节不统一的问题,我们经常就此在微信群里开小会,这也是因为我们组内讨论不及时所导致的。总而言之,在经过领域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工作之后,我学习到了很多软件开发的知识,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团队要想良好运转,这与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团队中有一个成员跟不上步伐,那么整个团队的进展就要被拖后,因此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好好努力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 相关阅读:
    putty远程登录,no supporte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vailable解决方法(腾讯云)
    spring boot 集成 springbootstarterquartz 集群版配置
    排序算法
    密码发生器
    分解质因数
    python基础面试题
    计算输入密码的时间
    论文解读(GCC)《Efficient Graph Convolution for Joint Node RepresentationLearning and Clustering》 Learner
    期望、方差、协方差 Learner
    论文解读(LGAE)《Simple and Effective Graph Autoencoders with OneHop Linear Models》 Learn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jy08163268/p/1413274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