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业的要求参见【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8fall/homework/2101】
通读《构建之法》,发布随笔1篇,要求列出5个问题,可以是读后不理解的,或者读后反对的。要有观点、有证据或分析。字数不是直接的考核标准,但是要求长到能把观点表述清楚。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①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②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
③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一个模板可以是这样:
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引用文字),有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 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引用说法),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描述自己的经验)。 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说明困惑)。
【或者】我反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大学生应该能写出自己的思考, 而不是摘抄书本内容。
提示:编程经验不多的同学,建议看16章 “创新”, 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1.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能否创新?
在书中16.1.1 “迷思之一:灵光一闪,伟大的创新就紧随其后”中讲到:在我们熟悉的计算机和IT领域,所有我们看到酷的东西,都是几代人,许多团队前赴后继持续创新的结果,就像拼图一样,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找到并拢对所有的拼图块,以为能打造一个巨大的创新。那这样说的话,创新需要几代人,许多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我一个仅仅三年的研究生能否做到创新?
问题2:作为学生,我有了我认为好的想法,是否应该提出来并坚持实现这个想法呢?
在书中16.1.3“迷思之三:好的想法会赢”中运用键盘的布局和国际标准衡量制度(米/千克)和英制衡量制度(英尺/磅)的对比告诉我们好的想法不一定会“赢”,这时,我突然有的好的想法是否能够提出呢?是否能够继续将我的想法坚持下去呢?
问题3:既然领域的专家有时候没有领域外的创新者那么有创意,如果只单纯的追求创新,我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在计算机领域深造,只单纯的提供创新的想法呢?
在书中16.1.5“迷思之五:要成为领域的专家,才能创新”中讲到:70%的创新者说,他们最成功的创新,是在他们的拿手领域之外发现的。既然这样,如果只单纯的追求创新,我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在计算机领域深造,只单纯的提供创新的想法呢?
问题4:既然没有成功包袱的小公司反而能把颠覆性的创新带到市场,那么,我在经过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之后,是选择进入成功的公司,还是小公司?
在书中16.1.7“迷思之七:成功的团队更能创新”中说到:当成功的企业步入中年,它们当年发迹的市场成熟了,当年赖以成功的创新技术成了主流的成熟技术,在成熟的市场和维持性的技术环境中,技术的创新并不是影响企业成败的主要因素。然而,颠覆性的创新会带来产品和市场的巨大风险,这些企业中的流程、价值观和文化会排斥颠覆性的创新。那些没有成功包袱的小公司反而能把颠覆性的创新带到市场,挑战成熟企业的霸主地位。既然这样,毕业之后,步入社会的我该如何抉择?
问题5:创新者是“屡败屡战”,那我是否应该坚持创新?
在书中16.1.8“迷思之八:创新者就是冒险家”中讲到:创新人士的关键特点不是喜欢冒险,也不是躲避风险,而是从错误中恢复并继续努力,就像文言文中说的屡败屡战。如果我的一个想法在我实验了N次,而这N次都是失败,我自己觉得都看不见希望的时候,是否还应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