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测试 Redis 缓存?【转】


    了解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字典服务)是一个速度非常快的非关系数据库。
    它可以存储键值对,它可以将存储在内存的键值对数据持久化到硬盘,可以使用复制特性来扩展读性能,还可以使用客户端分片来扩展写性能。

    Redis 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呢?

    主要用于:
    缓存、数据共享分布式、分布式锁、全局 ID、计数器、限流、购物车、消息队列、抽奖、点赞、签到、打卡等场景。
    本文我们主要关注缓存的测试。

    为什么要使用缓存?

    当然是为了快和省。
    快是因为业务系统的数据处理结果暂时存在内存中,下次访问时直接从内存取出,所以会很快。省是节省数据的处理流程及服务器的资源消耗。

    什么时候使用缓存?

    当业务出现性能瓶颈时(比如 QPS 较高/对 RT 有要求或服务器/DB 性能较差),可以考虑使用缓存来提升系统性能。

    Redis 怎么用?

    Redis 一般和其他数据库(如:MySQL)搭配使用,用来减轻后端数据库的压力。
    如下所示:
    Redis 会把 MySQL 中经常被查询的数据缓存起来,这样当用户来访问的时候,直接从 Redis 中获取缓存的数据就可以了。
    如果 Redis 中没有用户所要查询的数据,就会去 MySQL 查询,当数据返回给客户端时,同时也会将数据缓存到 Redis 中,下次就可以直接从 Redis 中获取了。

    如何测试 Redis 缓存?

    我们在测试 Redis 缓存时,测试思路跟测试业务功能类似,主要从评审、测试、监控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下面是一些思路。

    1. 评审设计的合理性

    1. 确认缓存的应用场景:
      评估业务场景是否真的需要使用缓存;
      评估 Redis 与 DB 数据短暂不一致对业务的影响。
    2. 规范键值对的设计:
      key:
      一般使用业务名或数据库名作为前缀,以冒号(:)分隔来构造 key 名,不使用含义不清的 key 或特别长的 key;
      命名中只能出现小写字母、数字、点(.)和冒号(。不要包含特殊字符,如下划线、空格、换行、单双引号以及其他转义字符;
      value:
      禁止超过 10KB 的 String 类型的大 key,防止网卡流量、慢查询。
      非 String 类型的大 key,不要使用 del 删除,要使用 hscan、sscan、zscan 方式渐进删除。
    3. 选择合适的缓存模式:
      旁路缓存模式/读写穿透模式/异步缓存写入
    4. 确认缓存的更新策略:
    1.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2. 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3. 先淘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4. 先更新数据库,再淘汰缓存。(推荐)
    1. 确认缓存的过期机制:
      主动的定期删除/被动的惰性删除
    2. 是否有缓存预热机制:
      数据量不大的时候可以不进行缓存预热,或者可以在项目启动的时候自动进行加载。
      数据量很大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热点数据提前加载到缓存。
    3. 确认缓存的淘汰策略:
      淘汰最久没有使用的数据:LRU(Least Recently Used)
      淘汰最不频繁使用的数据:LFU(Least Frequently Used)
      淘汰最先放入缓存的数据:FIFO (first in first out)
    4. 评估业务所需缓存空间大小
    5. 缓存时间设置合理性:
      缓存时间太长会导致用户访问到的数据一直是老的,缓存设置时间太短对数据库访问会比较频繁,所以要设置合理,最好清楚实际数据更新的频次后再设置。

    2. 校验缓存的正确性

    验证基本功能

    1. 缓存增加:
      增加缓存,校验功能和数据是否正确,DB 中的数据跟 Redis 是否一致,缓存过期时间与设计是否一致;
    2. 缓存更新:
      更新缓存,校验功能和数据是否正确,DB 中的数据跟 Redis 是否一致;缓存过期时间与设计是否一致;
      对同一条数据并发执行更新和查询操作,校验功能和数据是否正确,DB 中的数据跟 Redis 是否一致;缓存过期时间与设计是否一致;
    3. 缓存删除:
      删除缓存,校验功能和数据是否正确,再次请求,缓存是否被正确写入,DB 中的数据跟 Redis 是否一致;
    4. 缓存过期:
      设置 Redis 过期时间,校验缓存是否正常过期失效。再次写入缓存,缓存过期时间被更新。(可通过修改服务器时间或手动修改缓存的 TTL)
    5. 缓存读取:
      校验数据在缓存和 DB 中都存在时,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校验数据在 DB 存在,但缓存中不存在时,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校验数据在缓存和 DB 中都不存在时,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验证 DB 返回的数据异常时,没有去缓存;

    验证特殊场景

    1. 缓存超时:
      校验缓存查询达到超时时间后,未返回指定的数据,对系统的影响。
    2. 缓存穿透:
      不断查询一个 DB 和缓存中一定不存在的数据,验证返回数据为空。
    3. 缓存雪崩:
      校验缓存是否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如果缓存大指量同时失效,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4. 缓存击穿:
      缓存中的数据没有人查询过 ,第一次就大并发的访问;
      缓存中的某条数据刚好失效后,就进行大并发访问,校验功能是否正常,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5. 缓存预热:
      大批量缓存在同一时间点过期,验证缓存预热耗时及预热时机。
      在缓存预热期间请求更新接口和查询接口,验证返回数据的正确性。
    6. 缓存上限:
      校验缓存淘汰参数配置与预期一致:增加缓存至达到 maxmemory 限制时(可修改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配置的最大可用内存值),再次请求查询,数据返回正确,且缓存淘汰正确。
    7. 缓存停服:
      校验关闭缓存服务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运行情况。
      验证重启 Redis 服务后,请求查询返回的数据正确,DB 中的数据跟 Redis 一致。
    8. 测试并发:
      并发请求缓存中有的数据,校验返回数据是否正确,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并发请求缓存中没有但 DB 中有的数据,校验返回数据是否正确,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并发请求缓存中没有 DB 中也没有的数据,校验返回数据是否为空,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9. 性能测试:一般用 redis-benchmark 测试一些场景的性能基准,比如:
      对比单机和集群 Redis 吞吐量;
      评估不同类型的存储性能;
      对比开启和关闭持久化的吞吐量;
      对比调优前后的吞吐量;
      对比不同版本的 Redis 的吞吐量;

    3. 监控线上的稳定性

    监控缓存的命中率:评估缓存的设计是否达到预期;
    监控中间件:CPU、内存是否异常;
    监控是否有某个 key 过大;
    监控是否存在缓存的频繁更新。

    参考资料
    《Redis实战》

  • 相关阅读:
    Property总结
    静态类和 关于什么时候使用“静态方法”
    最简单的MVVM结构(学习)
    依赖属性和附加属性1(转载)
    Nested & Access modifiers
    Template methord
    WPF 绑定及惯用法(一) 转载自loveis715
    关于Property赋值
    Different Binding RelativeSource Mode
    依赖属性和附加属性2(转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yitan/p/1629495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