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
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类型:
结构型模式
应用实例:
1、JAVA JDK 1.1 提供了 Enumeration 接口,而在 1.2 中提供了 Iterator 接口,想要使用 1.2 的 JDK,则要将以前系统的 Enumeration 接口转化为 Iterator 接口,这时就需要适配器模式。
2、在 LINUX 上运行 WINDOWS 程序。
3、JAVA 中的 jdbc。
4、mybatis中的日志模块
角色:
目标(Target)角色: 这就是所期待得到的接口,也就是这类的接口是符合我们要求的。
源(Adapee)角色: 我们要使用的接口,但是这个接口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也就是现在需要适配的接口。
适配器(Adaper)角色: 适配器类是适配器模式的核心。适配器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很显然,这一角色不可以是接口,而必须是具体类。
适配器分类:
1、类适配器模式
类的适配器模式把适配的类的API转换成为目标类的API。从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daptee类并没有sampleOperation2()方法,而客户端则希望使用这个方法。为使客户端能够使用Adaptee类,提供一个中间环节,即类Adapter,把Adaptee的API与Target类的API衔接起来。Adapter与Adaptee是 【++继承关系++】 ,这决定了这个适配器模式是类适配器模式
/**
* 目标角色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
* 这是源类Adaptee也有的方法
*/
void sampleOperation1();
/**
* 这是源类Adapteee没有的方法
*/
void sampleOperation2();
}
/**
* 源类(一直使用的类)
*/
public class Adaptee {
/**
* 这是源类中唯一的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Adaptee】-【sampleOperation1】-我是源类方法");
}
}
/**
* 适配器
*/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
* 由于源类Adaptee没有方法sampleOperation2()
* 因此适配器补充上这个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Adapter】-【sampleOperation2】-我是目标类方法");
}
}
目标接口声明了两个方法:sampleOperation1()和sampleOperation2()。而源角色Adaptee是一个具体类,它有一个sampleOperation1()方法,但是没有sampleOperation2()方法。
适配器角色Adapter继承了Adaptee,同时又实现了目标(Target)接口。由于Adaptee没有提供sampleOperation2()方法,而目标接口又要求这个方法,因此适配器角色Adapter实现了这个方法。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sampleOperation1();
adapter.sampleOperation2();
}
}
测试结果:
【Adaptee】-【sampleOperation1】-我是源类方法
【Adapter】-【sampleOperation2】-我是目标类方法
2、对象适配器模式
与类的适配器模式一样,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把被适配的类的API转换成为目标类的API,与类的适配器模式不同的是,对象的适配器模式不是使用继承关系连接到Adaptee类,而是使用 【++委派关系++】 连接到Adaptee类。从类图中可以看出,Adaptee类并没有sampleOperation2()方法,而客户端则希望使用这个方法。为使客户端能够使用Adaptee类,需要提供一个包装(Wrapper)类Adapter。这个包装类包装了一个Adaptee的实例,从而此包装类能够把Adaptee的API与Target类的API衔接起来。Adapter与Adaptee是委派关系,这决定了适配器模式是对象适配器模式
源类和目标接口同上,以下为对象适配器的实现方式
/**
* 对象适配器
*/
public class AdapterWarpper implement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Warppe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
* 源类Adaptee有方法sampleOperation1
* 因此适配器类直接委派即可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1() {
this.adaptee.sampleOperation1();
}
/**
* 源类Adaptee没有方法sampleOperation2
* 因此由适配器类需要补充此方法
*/
public void sample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AdapterWarpper】-【sampleOperation2】-我是目标类方法");
}
}
public class Adap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
Target adapter = new AdapterWarpper(new Adaptee());
adapter.sampleOperation1();
adapter.sampleOperation2();
}
}
测试结果:
【Adaptee】-【sampleOperation1】-我是源类方法
【AdapterWarpper】-【sampleOperation2】-我是目标类方法
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的区别:
1、继承方式不同
类适配器使用对象继承的方式,是静态的定义方式;而对象适配器使用对象组合的方式,是动态组合的方式。
2、源类Adaptee的子类处理问题
对于类适配器,由于适配器直接继承了Adaptee,使得适配器不能和Adaptee的子类一起工作,因为继承是静态的关系,当适配器继承了Adaptee后,就不可能再去处理 Adaptee的子类了。
对于对象适配器,一个适配器可以把多种不同的源适配到同一个目标。换言之,同一个适配器可以把源类和它的子类都适配到目标接口。因为对象适配器采用的是对象组合的关系,只要对象类型正确,是不是子类都无所谓。
3、源类Adaptee行为重定义问题
对于类适配器,适配器可以重定义Adaptee的部分行为,相当于子类覆盖父类的部分实现方法。
对于对象适配器,要重定义Adaptee的行为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需要定义Adaptee的子类来实现重定义,然后让适配器组合子类。虽然重定义Adaptee的行为比较困难,但是想要增加一些新的行为则方便的很,而且新增加的行为可同时适用于所有的源。
4、对象引用问题
对于类适配器,仅仅引入了一个对象,并不需要额外的引用来间接得到Adaptee。
对于对象适配器,需要额外的引用来间接得到Adaptee。
适配器模式优点:
- 复用性
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此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需要。那么通过适配器模式就可以让这些功能得到更好的复用。
- 扩展性
在实现适配器功能的时候,可以自由调用自己开发的功能,从而自然地扩展系统的功能
适配器模式缺点:
1、过多地使用适配器,会让系统非常零乱,不易整体进行把握。比如,明明看到调用的是 A 接口,其实内部被适配成了 B 接口的实现,一个系统如果太多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一场灾难。因此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可以不使用适配器,而是直接对系统进行重构
2、由于 JAVA 至多继承一个类,所以至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者类,而且目标类必须是抽象类。
注意事项:适配器不是在详细设计使用的,而是对系统扩展修改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