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如何利用304让浏览器去更新数据


    ETag 是 Entity Tag 的缩写,中文译过来就是实体标签的意思。在HTTP1.1协议中其实就是请求HEAD中的一个属性而已。

    HTTP/1.1 200 OK
    Date: Mon, 23 May 2005 22:38:34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Encoding: UTF-8
    Content-Length: 138
    Last-Modified: Wed, 08 Jan 2003 23:11:55 GMT
    Server: Apache/1.3.3.7 (Unix) (Red-Hat/Linux)
    ETag: "3f80f-1b6-3e1cb03b"
    Accept-Ranges: bytes
    Connection: close
    
    <html>
    <head>
      <title>An Example Page</title>
    </head>
    <body>
      Hello World, this is a very simple HTML document.
    </body>
    </html>
    

    请注意第8行的 ETag: "3f80f-1b6-3e1cb03b"配置,那么为什么要用ETag呢?

    ETag是HTTP1.1中才加入的一个属性,用来帮助服务器控制Web端的缓存验证。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当浏览器请求服务器的某项资源(A)时, 服务器根据A算出一个哈希值(3f80f-1b6-3e1cb03b)并通过 ETag 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把"3f80f-1b6-3e1cb03b" 和 A 同时缓存在本地,当下次再次向服务器请求A时,会通过类似 If-None-Match: "3f80f-1b6-3e1cb03b" 的请求头把ETag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再次计算A的哈希值并和浏览器返回的值做比较,如果发现A发生了变化就把A返回给浏览器(200),如果发现A没有变化就给浏览器返回一个304未修改。这样通过控制浏览器端的缓存,可以节省服务器的带宽,因为服务器不需要每次都把全量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注:HTTP中并没有指定如何生成ETag,哈希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ETag更类似于资源指纹(fingerprints),如果资源发生变化了就会生成一个新的指纹,这样可以快速的比较资源的变化。在服务器端实现中,很多情况下并不会用哈希来计算ETag,这会严重浪费服务器端资源,很多网站默认是禁用ETag的。有些情况下,可以把ETag退化,比如通过资源的版本或者修改时间来生成ETag。

    如果通过资源修改时间来生成ETag,那么效果和HTTP协议里面的另外一个控制属性(Last-Modified)就雷同了,使用 Last-Modified 的问题在于它的精度在秒(s)的级别,比较适合不太敏感的静态资源。

     

    第二种方法:

      对js做md5加密串拼接, 每次更新拉新的数据

  • 相关阅读:
    Spark IMF传奇行动第19课:spark排序总结
    Spark IMF传奇行动第18课:RDD持久化、广播、累加器总结
    Spark IMF传奇行动第17课Transformations实战总结
    Spark IMF传奇行动第16课RDD实战总结
    Spark3000门徒第15课RDD创建内幕彻底解密总结
    Spark3000门徒第14课spark RDD解密总结
    Spark3000门徒第13课Spark内核架构解密总结
    Spark3000门徒第12课Spark HA实战总结
    Spark3000门徒第11课彻底解密WordCount运行原理总结
    Spark3000门徒第10课Java开发Spark实战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jiliang/p/917647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