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工厂方法模式又叫做多态性工厂模式,指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实现这个接口的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把类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种进行。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不在由单一的工厂类生产产品,而是由工厂类的子类实现具体产品的创建。因此,当增加一个产品时,只需增加一个相应的工厂类的子类,实现
产品的创建,便可以解决简单工厂生产太多产品导致其内部代码臃肿(switch...case分支过多)的问题,也符合开闭原则。虽然在简单工厂模式中,我们用反射去解决
了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每个需要创建的对象的构造方法,参数都是统一的。
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场景:
- 创建对象需要大量重复代码。
- 客户端(应用层)不依赖产品类实例如何被创建、实现细节等。
- 一个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
工厂方法模式的UML类图:
由上图可以看到,工厂方法模式主要包含4个角色。
- 抽象工厂(IFactory):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与应用程序无关。任何在模式中创建对象的工厂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
- 具体工厂(FactoryA,B,C):是实现抽象工厂接口的具体工厂类,包含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的逻辑,并且被应用程序直接调用以创建产品的对象。
- 抽象产品(IProduct):是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的对象的超类型,也就是产品对象的公共父类或公共拥有的接口,以达到解耦的作用。
- 具体产品:(ProductA,B,C):这个角色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每个具体的产品和一个具体工厂一一对应。
工厂方法模式案例: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电子书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EBook { /** * 阅读方法 */ public void read(); }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java语言书籍 */ public class JavaBook implements EBoo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阅读java语言书籍"); } }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C语言书籍 */ public class CBook implements EBook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阅读c语言书籍"); } }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抽象工厂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EBookFactory { public EBook createEBook(); }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创建java语言书籍的具体工厂类 */ public class EJavaBookFactory implements EBookFactory{ public EBook createEBook(){ EBook eBook = new JavaBook(); return eBook; } }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创建C语言书籍的具体工厂类 */ public class ECBookFactory implements EBookFactory{ public EBook createEBook(){ EBook eBook = new CBook(); return eBook; } }
package com.liuyi.designmode.creational.factory; /** * 简单工厂模式测试类 */ public class Factor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比如我想读java的书籍 //用java工厂类创建 EBookFactory javaFactory = new EJavaBookFactory(); EBook eBook = javaFactory.createEBook(); eBook.read(); } }
工厂方法模式在slf4j源码中的运用:
我们都指定,使用slf4j可以完成不同日志框架的切换,但是用户本身是感觉不到底层日志框架的改变的,因为用户使用日志的方式始终都是这样
public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FactoryTest.class);我们来看看slf4j的源码是怎么实现的:
进入getLogger方法,可以看到一个抽象工厂角色
进入该工厂接口,可以看到只有一个方法
查看该接口的子类:
进入getILoggerFactory方法,可以看到获取具体的工厂类其实用到了简单工厂方法模式,这里具体slf4j是通过什么机制去选择使用哪种日志框架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
去看看。
这里拿到具体的创建工厂,然后创建对应的logger对象,如果需要添加一种日志实现,首先创建一个实现ILoggerFactory的工厂,然后创建一个实现Logger
的日志产品类,就能在不改变用法的前提实现功能的扩展。
工厂方法模式的优点:
- 灵活性增强,对于新产品的创建,只需要多写一个相应的工厂类。
- 典型的解耦框架。高层模块只需要知道产品的抽象类,无须关心其他实现类,满足迪米特法则、依赖倒置原则和里氏替换原则。
工厂方法模式的缺点:
- 类的个数容易增多,增加复杂性。
- 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
- 抽象产品只能圣餐一种产品,此弊端可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