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 ——理论、方法与实践》知识概括第七章 面向对象分析


    第7章 面向对象分析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功能模型、分析对象模型、动态模型。

    一、分析的概念

      分析类可以划分为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在UML语言中,使用构造型<<entity>><<boundary>><<control>>分别表示实体类、边界类、控制类。

      分析活动:理解用例模型、识别分析类(识别实体类、识别边界类、识别控制类)、定义交互行为、建立分析类图(定义属性、定义行为、定义关系)、评审分析模型。分析过程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识别分析类和细化分析模型需要多次地循环迭代实现。

    二、识别分析类

      通常,一个参与者与一个用例之间的交互或通信关联对用一个 边界类。边界类收集来自参与者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实体类和控制类使用。

      控制类负责协调边界类和实体类,通常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对用的事物,它负责接收边界类的信息,并将其分发个实体类。控制类与用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用例开始执行时创建,在用例结束时取消。

      实体类通常是用例中的参与对象,对应着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启发分析人员发先生实体类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人员、组织、物品、设备、事件、表格。

    三、定义交互行为

      顺序图绘制步骤:1.列出启动该用例 的参与者;2.勒出启动用例时参与者使用的边界对象;3.列出管理该用例的控制对象;4.根据用例描述的所有流程,按时间顺序列出分析对象之间进行消息访问的序列。

    四、建立分析类图

      对于每一个分析类,从以下方面考虑并发现分析类的属性:

    ·按照一般常识,找出对象的某些属性;

    ·认真研究问题域,找出对象的某些属性;

    ·根据系统责任的要求,找出对象的某些特征;

    ·考虑对象需要系统保存和管理的信息,找出对象的相应属性;

    ·对象为了在服务中实现该功能,需要增设一些属性;

    ·识别对象需要区别的状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一个属性来区别这些状态;

    ·确定属性表示整体与部分结构和实例连接。

      分析模式是描述在系统业务领域发现的通用部分,提高复用性和一致性。

    五、评审分析模型

      在建模完成以后,必须组织开发人员和用户对形成的分析模型进行正式评审,确保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行性

  • 相关阅读:
    动态创建DeepZoom
    MultiSheet Excel Output
    PL/SQL Developer设置技巧
    采购审批专题总结bob
    oracle dbms包和其他包的使用大全
    ARAuto Invoice question
    应收发票相关 脚本
    发运确认停靠站错误
    让R12直接从Form登录
    查找事物处理来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ttle-clever/p/430363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