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sql 双一标准 Linux运维


    sync_binlog1=1
    默认,sync_binlog=0,表示MySQL不控制binlog的刷新,由文件系统自己控制它的缓存的刷新。这时候的性能是最好的,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因为一旦系统Crash,在binlog_cache中的所有binlog信息都会被丢失。
    如果sync_binlog>0,表示每sync_binlog次事务提交,MySQL调用文件系统的刷新操作将缓存刷下去。最安全的就是sync_binlog=1了,表示每次事务提交,MySQL都会把binlog刷下去,是最安全但是性能损耗最大的设置。这样的话,在数据库所在的主机操作系统损坏或者突然掉电的情况下,系统才有可能丢失1个事务的数据。但是binlog虽然是顺序IO,但是设置sync_binlog=1,多个事务同时提交,同样很大的影响MySQL和IO性能。虽然可以通过group commit的补丁缓解,但是刷新的频率过高对IO的影响也非常大。对于高并发事务的系统来说,“sync_binlog”设置为0和设置为1的系统写入性能差距可能高达5倍甚至更多。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N=0 每隔⼀秒,把事务⽇志缓存区的数据写到⽇志⽂件中,以及把⽇志⽂件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上;
    log buffer会每秒写⼊到⽇志⽂件并刷写(flush)到磁盘。但每次事务提交不会有任何影响,也就是 log buffer 的刷写操作和事务提交操作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MySQL性能最好,但如果 mysqld 进程崩溃,通常会导致最后 1s 的⽇志丢失。
    N=1 每个事务提交时候,把事务⽇志从缓存区写到⽇志⽂件中,并且刷新⽇志⽂件的数据到磁盘上;
    当取值为 1 时,每次事务提交时,log buffer 会被写⼊到⽇志⽂件并刷写到磁盘。这也是默认值。这是最安全的配置,但由于每次事务都需要进⾏磁盘I/O,所以也最慢。
    N=2 每事务提交的时候,把事务⽇志数据从缓存区写到⽇志⽂件中;每隔⼀秒,刷新⼀次⽇志⽂件,但不⼀定刷新到磁盘上,⽽是取决于操作系统的调度;
    当取值为 2 时,每次事务提交会写⼊⽇志⽂件,但并不会⽴即刷写到磁盘,⽇志⽂件会每秒刷写⼀次到磁盘。这时如果 mysqld 进程崩溃,由于⽇志已经写⼊到系统缓存,所以并不会丢失数据;在操作系统崩溃的情况下,通常会导致最后 1s 的⽇志丢失。

  • 相关阅读:
    HMM (隐马尔可夫) 推导 (上)
    图模型初识
    K-means 和 EM 比较
    EM-高斯混合模型
    EM算法-完整推导
    EM算法直观认识
    pandas 之 时间序列索引
    K-Means 算法
    接口。
    第一册:lesson ninety-nin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uxmysql/p/1646411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