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刚接触构建之法课本时提出的5个问题,如下:
1、现实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比理论中多出很多问题,比如需要如何能够将需求细化到任务,然后在细化到设计,最终使得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的完成目标?
2、如果最后做性能分析的时候发现性能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前期一个隐藏在很深地方的不妥当架构造成的,这个时候该如何取舍?
3、团队项目如何合理的分配成员的任务?
4、若用户需求和优化后的软件起冲突时,要按照用户的需求继续做还是优化的软件?
5、结对成员一定要区分出强弱进行结对么?
现在这5个问题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
1. 要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才能做到软件开发的时候有章法。在课程实践中认真做好每个步骤,并反馈结果。
2.应该早做测试,早发现问题,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啦。
3.如何分配好团队成员的任务,首先你要做好任务的分解,这个你可以实践WBS做法,人员任务的分配,最好的是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那个角色的任务,达到互补,所以你需要理解项目所需要的各种角色分别是什么,了解你的队员们又各自擅长做什么,再做匹配,任务的分解和匹配也是PM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大家要经常总结、交流进度。
4.若发生这种情况则取决于多种因素,阅读课本理解,功能是核心功能、外围功能还是辅助功能,理解用户对产品的误解需要做用户调研,也要对用户做画像,分析此用户是核心用户还是酱油用户,他的需求对产品市场的影响因子是怎样的等等,然后做优先级排序。
5.不可否认的是结对编程能够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两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若是强强联手,势必会事半功倍,无论是在程序质量,还是交流学习上,两人都会受益良多,并共同促进整个项目的高效完成。但对于一些菜鸟来说,结对明显是一种强大的压力。在结对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由于自身水平太差,会担心拖累整个项目的进程,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至于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导致任务完成效果差强人意。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想结对合作也不例外。
新提出的问题:
1、psp依赖于数据,如果一些数据不利于工程师本人,我们怎么能保证工程师能够如实的记录这些数据呢?
2、工程师提前完成了任务,且工程师如实的记录了psp,但是psp显示效率较低,那么他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呢?
3、优秀的工程师要具有哪些优秀的素质呢?
4、为什么软件开发周期总是预估的2到3倍?
5、测试人员怎样知道哪里是测试关键的地方?如何测试最关键的地方?
对学弟学妹们的话:
好好听杨老师的话,让干啥就干啥,作业一定要尽力呀。
如果重新来过一次
这个问题我不敢想,只想说软件工程课不会教编程,时间安排和目标取舍很重要。对于自己来说以后应该多看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且动手开始写代码。
最后感谢杨贵福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指导,工作那么忙还会每天看同学们的博客,并且总是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的问题,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