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
- 数据库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 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将被最先处理,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若这些表之间不存在关系,可以选择将记录条数最少的表放在最后;
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那就需要选择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放在最后;
2. WHERE 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 数据库采用自右而左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左,
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到WHERE子句的右边;
3. SELECT 子句中避免使用 * 号
- 数据库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将 *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这意味着将
耗费更多的时间;
4. 用 TRUNCATE 替代 DELETE,删除整张表;
- DELETE 是逐条删除; TRUNCATE 先摧毁表,再重建表;
- DELETE 是 DML 语句(可以回滚); TRUNCATE 是 DDL 语句(不可以回滚);
- DELETE 不会释放空间; TRUNCATE 会释放空间;
- DELETE 可以闪回(flashback), 即事务提交后,仍可以撤销; TRUNCATE 不可以闪回;
- DELETE 会产生碎片, TRUNCATE 不会产生碎片;
5. 尽量使用 WHERE, 因为 HAVING 是先分组后过滤,而 WHERE 直接过滤. 但是 WHERE 中不能有分组函数.
6. 尽量多使用 COMMIT, 因为COMMIT会释放回滚点;
7. 多使用内部函数提高 SQL 效率;
8. 使用表(或列)的别名;
9. 子查询和多表查询都可以时,尽量使用多表查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