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 多线程基础(十二)生产者与消费者


     Java 多线程基础(十二)生产者与消费者

    一、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

    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是个非常典型的多线程问题,涉及到的对象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仓库”和“产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生产者仅仅在仓储未满时候生产,仓满则停止生产。
    ②、消费者仅仅在仓储有产品时候才能消费,仓空则等待。
    ③、当消费者发现仓储没产品可消费时候会通知生产者生产。
    ④、生产者在生产出可消费产品时候,应该通知等待的消费者去消费。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具体来讲,就是在一个系统中,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角色,他们通过内存缓冲区进行通信,生产者生产消费者需要的资料,消费者把资料做成产品。生产消费者模式如下图。

    在日益发展的服务类型中,譬如注册用户这种服务,它可能解耦成好几种独立的服务(账号验证,邮箱验证码,手机短信码等)。它们作为消费者,等待用户输入数据,在前台数据提交之后会经过分解并发送到各个服务所在的url,分发的那个角色就相当于生产者。消费者在获取数据时候有可能一次不能处理完,那么它们各自有一个请求队列,那就是内存缓冲区了。做这项工作的框架叫做消息队列。

    二、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

    下面通过生产包子的例子及wait()/notify()方式实现该模型(后面学习线程池相关内容之后,再通过其它方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面包类:

    public class Bread {
        private int capacity;    // 面包的容量
        private int size;        // 面包的实际数量
        public Bread(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this.size = 0;
        }
        
        // 生产面包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roduce(int val) {
            try {
                 // left 表示“想要生产的数量”(有可能生产量太多,需多此生产)
                int left = val;
                while (left > 0) {
                    // 库存已满时,等待“消费者”消费产品。
                    while (size >= capacity)
                        wait();
                    // 获取“实际生产的数量”(即库存中新增的数量)
                    // 如果“库存”+“想要生产的数量”>“总的容量”,则“实际增量”=“总的容量”-“当前容量”。(此时填满仓库)
                    // 否则“实际增量”=“想要生产的数量”
                    int inc = (size+left)>capacity ? (capacity-size) : left;
                    size += inc;
                    left -= inc;
                    System.out.printf("%s produce(%3d) --> left=%3d, inc=%3d, size=%3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val, left, inc, size);
                    // 通知“消费者”可以消费了。
                    notifyAll();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消费面包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onsume(int val) {
            try {
                 // left 表示“客户要消费数量”(有可能消费量太大,库存不够,需多此消费)
                int left = val;
                while (left > 0) {
                    // 库存为0时,等待“生产者”生产产品。
                    while (size <= 0)
                        wait();
                    // 获取“实际消费的数量”(即库存中实际减少的数量)
                    // 如果“库存”<“客户要消费的数量”,则“实际消费量”=“库存”;
                    // 否则,“实际消费量”=“客户要消费的数量”。
                    int dec = (size<left) ? size : left;
                    size -= dec;
                    left -= dec;
                    System.out.printf("%s consume(%3d) <-- left=%3d, dec=%3d, size=%3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val, left, dec, size);
                    notifyAll();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生产者类

    public class Producer{
        Bread bread;
        public Producer(Bread bread) {
            this.bread = bread;
        }
        public void produce(final int val) {
            new Thread(() -> {
                bread.produce(val);
            }).start();;
        }
    }

    消费者类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rivate Bread bread;
        public Customer(Bread bread) {
            this.bread = bread;
        }
        public void consume(final int val) {
            new Thread(() -> {
                bread.consume(val);
            }).start();;
        }
    }

    测试类代码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read bread = new Bread(100);
            Producer producer = new Producer(bread);
            Cunstomer customer = new Customer(bread);
            
            producer.produce(60);
            producer.produce(120);
            consumer.consume(90);
            consumer.consume(150);
            producer.produce(110);
        }
    }
    // 运行结果
    Thread-1 produce( 60) --> left=  0, inc= 60, size= 60
    Thread-5 produce(110) --> left= 70, inc= 40, size=100
    Thread-4 consume(150) <-- left= 50, dec=100, size=  0
    Thread-2 produce(120) --> left= 20, inc=100, size=100
    Thread-3 consume( 90) <-- left=  0, dec= 90, size= 10
    Thread-4 consume(150) <-- left= 40, dec= 10, size=  0
    Thread-5 produce(110) --> left=  0, inc= 70, size= 70
    Thread-4 consume(150) <-- left=  0, dec= 40, size= 30
    Thread-2 produce(120) --> left=  0, inc= 20, size= 50

    说明:

    ①、Producer是“生产者”类,它与“面包(bread)”关联。当调用“生产者”的produce()方法时,它会新建一个线程并向“面包类”中生产产品。
    ②、Customer是“消费者”类,它与“面包(bread)”关联。当调用“消费者”的consume()方法时,它会新建一个线程并消费“面包类”中的产品。
    ③、Bread是面包类,记录“面包的产量(capacity)”以及面包当前实际数目(size)”。
            面包类的生产方法produce()和消费方法consume()方法都是synchronized方法,进入synchronized方法体,意味着这个线程获取到了该“面包”对象的同步锁。这也就是说,同一时间,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只能有一个能运行。通过同步锁,实现了对“残酷”的互斥访问。
           对于生产方法 produce() 而言:当面包量满时,生产者线程等待,需要等待消费者消费产品之后,生产线程才能生产;生产者线程生产完面包之后,会通过 notifyAll() 唤醒同步锁上的所有线程,包括“消费者线程”,即我们所说的“通知消费者进行消费”。
          对于消费方法consume()而言:当仓库为空时,消费者线程等待,需要等待生产者生产产品之后,消费者线程才能消费;消费者线程消费完产品之后,会通过 notifyAll() 唤醒同步锁上的所有线程,包括“生产者线程”,即我们所说的“通知生产者进行生产”。

  • 相关阅读:
    HTTP协议
    优化特定类型的查询
    Feign性能优化注意事项
    Spring Cloud(Netflix) Feign: 以Dubbo暴露服务的方式使用Feign
    Swagger注解
    Myeclipse、eclipse安装lombok
    微服务和单体架构的区别以及springClould版本的说明
    索引优化是对查询性能优化最有效的手段
    Schemal和数据类型的优化
    spring定时器的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gq/p/1304057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