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AM—主存储器
为什么需要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内存条插在两个相同颜色的插槽上?
这是多通道设计,该设计在启用多通道内存功能,数据是同步写入/读出多个主存储器。
由于CPU的数据都来自于主存储器(内存条),所以主存储器的数据宽度越大越好。传统的数据宽度只有64位。将讲个主存储器汇总在一起,则数据宽度即可加倍。
2、缓存
对于一些常用的数据,从主存储器上读取,速度还是不够快。如果能从CPU自身读取,那速度就很快。
CPU中有“L2 cache”(第二层高速缓存)
3、ROM—只读存储器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写死在主板上一个内存芯片的程序,这个芯片没有通电时也能将数据记录下来,该芯片就是ROM。
原来是BIOS写在ROM上,无法更改;但是现在有修改升级的需求,所以现在BIOS通常写在闪存(flash)
中
4、VGA—显示适配器
VGA(Vidio Graphics Array)又称显卡,用来处理图形影像。每个图像的显示都会用掉内存,因此显卡上有一个内存的容量。对于3D游戏影像,运算能力也十分重要,早起都由CPU来处理,但考虑到CPU的压力过大,所以GPU就出现了。
5、GPU—图形处理单元
GPU,镶嵌在显卡上的一个加速芯片,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几何转换和光照处理)、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
6、磁盘
参考博客:https://www.cnblogs.com/jswang/p/9071847.html
-
盘片(platter):硬盘中一般会有多个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包含两个面,每个盘面都对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盘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盘片的编号自下向上从0开始,如最下边的盘片有0面和1面,再上一个盘片就编号为2面和3面。
-
磁头(head):每个盘片有两个面,每个面都由一个读/写磁头,即每个盘片有两个磁头
-
磁道(track):盘面中一圈圈灰色同心圆为一条条磁道
-
扇区(sector):从圆心向外画直线,可以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每个磁道上一个弧段被称之为一个扇区(图绿色部分)。扇区是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通常是512字节。(由于不断提高磁盘的大小,部分厂商设定每个扇区的大小是4096字节)
-
柱面(cylinder):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
磁盘存储容量计算:存储容量 = 磁头数 × 磁道(柱面)数 × 每道扇区数 × 每扇区字节数
7、磁盘分区(一)—分区介绍
-
假如400个磁柱,分成4个区,第一个分区为磁道0100,第二个分区为101200,第三个分区为201300,第4个分区为301400
-
如果磁盘名为
/dev/sda
,那么分区名字为/dev/sda1、/dev/sda2、/dev/sda3、/dev/sda4
-
第一个扇区通常是 512bytes 的大小
- 主要启动记录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开机管理程序的地方,有 446 bytes
-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颗硬盘分区的状态,有 64 bytes
-
由于分区表就只有 64 bytes 而已,最多只能容纳四个分区的记录, 这四个分区的记录被称为主要(Primary)或延伸(Extended)分区槽
8、磁盘分区(二)—MBR分区格式
-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即主分区数量+延伸分区数量 ≤ 4。
- 延伸分区(Extended partition):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延伸分区无法格式化,延伸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 逻辑分区槽(logical partition):由延伸分区继续切出来的分区槽,就被称为逻辑分区槽
-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延伸分区的容量
- 延伸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 前面四个号码都是保留给 Primary 或Extended 用! 所以逻辑分区槽的装置名称号码就由 5 号开始, 如下图
- P1:/dev/sda1
- P2:/dev/sda2
- L1:/dev/sda5
- L2:/dev/sda6
- L3:/dev/sda7
- L4:/dev/sda8
- L5:/dev/sda9
- 如果需要硬盘在4个分区后,还有剩余容量用于之后的规划,那么P+P+P+E是最好的分区。因为如果P+P+P+P分区,由于只能有4个分区,所以即使有剩余容量也没用了。
- 如果你要分区超过 4 槽以上时,一定要有 Extended 分区槽,而且必须将所有剩下的空间都分配给 Extended,然后再以 logical 的分区来规划 Extended 的空间。 另外,考虑到磁盘的连续性,一般建议将 Extended 的磁柱号码分配在最后面的磁柱内。
9、磁盘分区(三)—GPT 分区格式
-
在扇区的定义上面, 大多会使用所谓的逻辑区块地址(Logical Block Address, LBA)来处理。第一个 LBA 称为 LBA0 (从0 开始编号)。
-
GPT 使用了 34 个 LBA 区块来记录分区信息,同时与过去 MBR 仅有一的区块,被干掉就死光光的情况不同, GPT 除了前面 34 个 LBA 之外,整个磁盘的最后33 个 LBA 也拿来作为另一个备份
-
LBA0:储存了第一阶段的开机管理程序 + 一个表示此磁盘为 GPT 格式的特殊标志的分区
-
LBA1 (GPT 表头记录):记录了分区表本身的位置与大小, 记录了备份用的 GPT 分区的位置, 放置了分区表的检验机制码 (CRC32),操作系统可以根据这个检验码来判断 GPT 是否正确
-
LBA2-33 (实际记录分区信息处):从 LBA2 区块开始,每个 LBA 都可以记录 4 笔分区记录,所以在默认的情况下,总共可以有 4*32 = 128 笔分区记录。每个记录中分别提供64bits来记录扇区开始/结束的扇区编号。
10、开机流程
- BIOS:开机主动执行的韧体,会认识第一个可开机的装置;
- MBR:第一个可开机装置的第一个扇区内的主要启动记录区块,内含开机管理程序;
- 开机管理程序(boot loader):一支可读取核心文件来执行的软件;
- 核心 文件:开始操作系统的功能...
11、文件系统
- ext2/ext3/ext4: Linux 早期适用的文件系统类型,除非你有特殊的设定需求,否则比较少使用 ext4 项目了
- swap:磁盘仿真成为内存,由于 swap 并不会使用到目录树的挂载,所以用 swap 就不需要指定挂载点。
- 当有数据被存放在物理内存里面,但是这些数据又不是常被 CPU 所取用时, 那么这些不常被使用的程序将会被丢到硬盘的 swap 置换空间当中, 而将速度较快的物理内存空间释放出来给真正需要的程序使用。如果内存足够大,可以不需要swap,但是配置swap用于以防万一
- BIOS boot: GPT 分区表可能会使用到的项目,若你使用 MBR 分区,那就不需要
- xfs:目前 CentOS 预设的文件系统,最早是由大型服务器所开发出来的! 他对于大容量的磁盘管理非常好,而且格式化的时候速度相当快,很适合当今动不动就是好几个 TB 的磁盘的环境
- vfat:同时被 Linux 与 Windows 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如果你的主机硬盘内同时存在 Windows 与 Linux操作系统,为了数据的交换, 确实可以建置一个 vfat 的文件系统
12、linux语系
13、在线文档—man/info
在linux中,通过--help
可以查看到命令的用法,但是只能简单地显示。要查看详细的用法描述,可通man
、info
来查看
14、文件权限
linux中,任何一个文件都具有『User, Group 及 Others』三种身份,即文件拥有者、用户组、其它人。
-
记录文件
- 所有的系统上的账号与一般身份使用者,还有那个 root 的相关信息, 都是记录在
/etc/passwd
- 个人的密码记录在
/etc/shadow
- Linux 所有的组名都纪录在
/etc/group
- 所有的系统上的账号与一般身份使用者,还有那个 root 的相关信息, 都是记录在
-
权限分类
- 文件类型
d
: 表示目录-
:表示文件l
:表示连接文件b
:可供存储的接口设备c
:串行端口设备, 如键盘、鼠标
-
文件权限
r
:可读,数值表示为 4w
:可写,数值表示为 2x
:可执行,数值表示为 1
-
文件权限管理
chown: 修改文件拥有者 chgrp:修改文件所属群组 chmod:修改文件权限 # -R参数表示目录下的所有次目录或文件同时更改
-
修改文件权限
u
、g
、o
、a
分别表示拥有者
、所属群组
、其他人
、所有
-
注意点
-
要想进入某一个目录,必须对该目录有可执行权限
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