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存session,cookie还是数据库或者memcache的优劣,部分网上抄录


    从效率考虑:cookie > memcache > 数据库
    cookie对服务器端负载没影响,如果加密、解密会多消耗一点点cpu。带宽倒是会消耗得多一点,同域名下的所有http request header都会附带cookie,所以在大流量下,把js、css、图片放到另外一个域名下会节约掉这部分流量。
    memcache会占用一些服务器内存
    数据库连接本来就是典型的瓶颈,能免则免

    从安全性考虑:memcache/数据库 > cookie
    cookie存放在客户端,需要考虑的安全性比较多一点
    memcache、数据库都在服务器端,相对cookie来说会稍微安全点

    从服务器可扩展性考虑:cookie > memcache/数据库
    如果有多台后端服务器,就需要共享session数据
    memcache、数据库都可以做到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共享session,但是容易形成单点瓶颈,大负载下需要考虑存储路由之类
    cookie完全不需要在服务器端共享session数据,与REST无状态风格暗合,REST无状态风格见下面。
    可扩展性这个点也不是绝对,如果用nginx的ip_hash方式组织多个后端upstream就不需要共享session,但这些都需要后端架构上的考虑和设计,而cookie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扩展性问题
    增补:cookie其实也不是在扩展性上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考虑,说“完全没有”有点绝对了,可扩展性这种事情,复杂度比较高,需要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在比较简单理想的情况下,cookie的可扩展性会比较好点。


    为什么在请求中传递SessionID被普遍认为是unRESTful的,而将用户的credentials包含在每个请求里又是一种非常RESTful的做法
    无状态指的是任意一个Web请求必须完全与其他请求隔离,当请求端提出请求时,请求本身包含了相应端为相应这一请求所需的全部信息。
    REST无状态风格
    RESTful架构对于state的两个不同的解释: 应用状态(Application State)和资源状态(Resource State)。
    应用状态:指的是与某一特定请求相关的状态信息
    资源状态:则反映了某一存储在服务器端资源在某一时刻的特定状态,该状态不会因为用户请求而改变,任何用户在同一时刻对该资源的请求都会获得这一状态的表现(Representation)。
    RESTful架构要求服务器端不保有任何与特定HTTP请求相关的资源,所以应用状态必须由请求方在请求过程中提供。
    在Session ID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用来标识某一会话状态的Key,将其传递给服务器端意味着这样一个请求:“请帮我取出这个状态信息”,也就是说这个请求假设响应方保有着状态信息。由于与某一特定请求相关的状态属于应用状态,而RESTful架构要求任何此类状态由请求方负责提供,所以传递Session ID被认为是unRESTful的做法。反过来,user credential作为一种应用状态,是被期望由请求方提供的,所以在请求中传递user credentials(姑且忽略安全性问题)是符合RESTful架构规范的


    nginx的ip_hash方式:每个请求按访问ip的hash结果分配,这样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解决session的共享问题。


    对于cookie保存验证码,仍旧不能杜绝机器的攻击,机器可以通过将通过种cookie的方式,然后在请求中发送对应的验证码来访问,这样服务的对验证码的判断,一直都是正确的。
    可能有一种办法是验证码拼上时间戳的方式,再加密来种到cookie中,可是就算有了时间戳,也不能避免在你时间戳有效的范围内的攻击。

    session的文件保存
    session机制,在服务端session_start()之后,就会在响应头里面发送一个Set-Cookie字段,下次请求时,cookie中就会带上PHPSESSID,然后服务端根据PHPSESSID找到对应的保存session的文件。
    所以涉及到session的有效期就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客户端
    session.cookie_lifetime=0时,关闭浏览器session就会失效
    服务器端
    session.gc_maxlifetime//session的有效期
    session.gc_probability
    session.gc_divisor
    session.gc_divisor 与 session.gc_probability 合起来定义了在每个会话初始化时启动 gc(garbage collection 垃圾回收)进程的概率。
    此概率用 gc_probability/gc_divisor 计算得来。例如 1/100 意味着在每个请求中有 1% 的概率启动 gc 进程。
    当gc_probability/gc_divisor=1的时候意味着,每次请求来调用session_start()都会执行一次垃圾回收机制,将磁盘过期的session文件删除。亲试。
    如果单独修改了gc_maxlifetime,即使session已经失效,但是如果没有触发垃圾回收机制,当请求再次过来时,session还是可以使用的。所以session做的登录,就可能会由于客户端保留了PHPSESSID导致过了几天再次访问还是登录状态

  • 相关阅读:
    jQuery 集合 搜索操作(父辈元素搜索、同辈元素搜索、子元素搜索)
    struts <s:form action=""> 和 <s:submit action=""> 的区别
    654. 最大二叉树
    701. 二叉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617. 合并二叉树
    98. 验证二叉搜索树
    236. 二叉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700. 二叉搜索树中的搜索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liuguang/p/1057811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