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yield


    写了那么久的Python,你应该学会使用yield关键字了

    写过一段时间代码的同学,应该对这一句话深有体会:程序的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往往是矛盾的,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可以用空间换时间,但很难同时提高一个程序的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但如果你尝试使用生成器来重构你的代码,也许你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既提高时间利用率,又提高空间利用率。

    我们以一个数据清洗的简单项目为例,来说明生成器如何让你的代码运行起来更加高效。

    在 Redis 中,有一个列表datalist,里面有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纯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字符串"敏感信息"。现在我们需要实现:从 Redis 中读取所有的数据,把所有的字符串敏感信息全部丢掉,把所有中文数字全部转换为阿拉伯数字,以{'num': 12345, 'date': '2019-10-30 18:12:14'}这样的格式插入到 MongoDB 中。

    示例数据如下:

    41234213424
    一九八八七二六三
    8394520342
    七二三六二九六六
    敏感信息
    80913408120934
    敏感信息
    敏感信息
    95352345345
    三三七四六
    999993232
    234234234
    三六八八七七
    敏感信息
    复制代码

    如下图所示:

     

    如果让你来写这个转换程序,你可能会这样写:

    import redis
    import datetime
    import pymongo
    
    
    client = redis.Redis()
    handler = pymongo.MongoClient().data_list.num
    
    CHINESE_NUM_DIC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def get_data():
        datas = []
        while True:
            data = client.lpop('datalist')
            if not data:
                break
            datas.append(data.decode())
        return datas
    
    def remove_sensitive_data(datas):
        clear_data = []
        for data in datas:
            if data == '敏感信息':
                continue
            clear_data.append(data)
        return clear_data
    
    def tranfer_chinese_num(datas):
        number_list = []
        for data in datas:
            try:
                num = int(data)
            except ValueError:
                num = ''.join(CHINESE_NUM_DICT[x] for x in data)
            number_list.append(num)
        return number_list
    
    def save_data(number_list):
        for number in number_list:
            data = {'num': number, 'date':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handler.insert_one(data)
    
    raw_data = get_data()
    safe_data = remove_sensitive_data(raw_data)
    number_list = tranfer_chinese_num(safe_data)
    save_data(number_list)
     

    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这段代码,看起来很 Pythonic,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看起来也满足编码规范。最后运行结果也正确。能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这段代码,每个函数都会创建一个列表存放处理以后的数据。如果 Redis 中的数据多到超过了你当前电脑的内存怎么办?对同一批数据多次使用 for 循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能不能只循环一次?

    也许你会说,你可以把移除敏感信息,中文数字转阿拉伯数字的逻辑全部写在get_data函数的 while循环中,这样不就只循环一次了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样一来,get_data就做了不止一件事情,代码也显得非常混乱。如果以后要增加一个新的数据处理逻辑:

    转换为数字以后,检查所有奇数位的数字相加之和与偶数位数字相加之和是否相等,丢弃所有相等的数字。

    那么你就要修改get_data的代码。

    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我们应该面向扩展开放,面向修改封闭,所以不同的逻辑,确实应该分开,所以上面把每个处理逻辑分别写成函数的写法,在软件工程上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做到处理逻辑分开,又不需要对同一批数据进行多次 for 循环呢?

    这个时候,就要依赖于我们的生成器了。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一段代码的运行效果:

    def gen_num():
        nums = []
        for i in range(10):
            print(f'生成数据:{i}')
            nums.append(i)
        return nums
    nums = gen_num()
    for num in nums:
        print(f'打印数据:{num}')
     

    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现在,我们对代码做一下修改:

    def gen_num():
        for i in range(10):
            print(f'生成数据:{i}')
            yield i
    nums = gen_num()
    for num in nums:
        print(f'打印数据:{num}')

    其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大家对比上面两张插图。前一张插图,先生成10个数据,然后再打印10个数据。后一张图,生成一个数据,打印一个数据,再生成一个数据,再打印一个数据……

    如果以代码的行号来表示运行运行逻辑,那么代码是按照这个流程运行的:

    1->5->6->2->3->4->6->7->6->2->3->4->6->7->6->2->3->4->6->7....

    大家可以把这段代码写在 PyCharm 中,然后使用单步调试来查看它每一步运行的是哪一行代码。

    程序运行到yield就会把它后面的数字抛出到外面给 for 循环, 然后进入外面 for 循环的循环体,外面的 for 循环执行完成后,又会进入gen_num函数里面的 yield i后面的一行,开启下一次 for 循环,继续生成新的数字……

    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创建一个列表来保存中间的数据,从而达到节约内存空间的目的。而整个过程中,虽然代码写了两个 for 循环,但是如果你使用单步调试,你就会发现实际上真正的循环只有for i in range(10)。而外面的for num in nums仅仅是实现了函数内外的切换,并没有新增循环。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如何使用生成器来修改代码呢?实际上你几乎只需要把return 列表改成yield 每一个元素即可:

    import redis
    import datetime
    import pymongo
    
    
    client = redis.Redis()
    handler = pymongo.MongoClient().data_list.num_yield
    
    CHINESE_NUM_DICT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def get_data():
        while True:
            data = client.lpop('datalist')
            if not data:
                break
            yield data.decode()
    
    def remove_sensitive_data(datas):
        for data in datas:
            if data == '敏感信息':
                continue
            yield data
    
    def tranfer_chinese_num(datas):
        for data in datas:
            try:
                num = int(data)
            except ValueError:
                num = ''.join(CHINESE_NUM_DICT[x] for x in data)
            yield num
    
    def save_data(number_list):
        for number in number_list:
            data = {'num': number, 'date': datetime.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handler.insert_one(data)
    
    raw_data = get_data()
    safe_data = remove_sensitive_data(raw_data)
    number_list = tranfer_chinese_num(safe_data)
    save_data(number_list)
     

    代码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开启 PyCharm 调试模式,你会发现,数据的流向是这样的:

    1. 从 Redis 获取1条数据
    2. 这一条数据传给remove_sensitive_data
    3. 第2步处理以后的数据传给tranfer_chinese_num
    4. 第3步处理以后,传给 save_data
    5. 回到第1步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条流水线一样,数据一条一条地进行处理和存档。不需创建额外的列表,有多少条数据就循环多少次,不做多余的循环。

  • 相关阅读:
    存储过程
    springMVC学习
    springMVC学习
    学习之hibernate下册
    学习hibernate上册
    学习Struts2框架之下册
    学习Struts2框架上册
    四道java语言练习基础题:
    在开发第一个Android应用之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JAVA程序员必须要学习的知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anhaifeng/p/1186327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