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blog.csdn.net/qq1452008/article/details/50855810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cuckoos/articles/5049984.html 关于include的深入探索
1. 为什么要使用后缀名为 .d 的依赖文件?
在 Makefile 中, 目标文件的依赖关系需要包含一系列的头文件。
比如
main.c 源文件内容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efs.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rintf("Hello, %s! ", NAME); return 0; }
defs.h 头文件如下:
#ifndef _DEFS_H_ #define _DEFS_H_ #define NAME "makefile" #endif _DEFS_H_
那么依赖关系如下(依赖的文件省略了绝对路径):
main.o : main.c stdio.h defs.h ...
假设目标文件的依赖关系缺少了 defs.h 文件,当 defs.h 文件中的内容改变后,根本不会重新编译目标文件,这是致命的,因为目标文件内部引用了 defs.h 文件中的宏定义。
如果是一个比较大型的工程,我们必需清楚每一个源文件都包含了哪些头文件,并且在加入或删除某些头文件时,也需要一并修改 Makefile,这是一个很没有维护性的工作。为了避免这种繁重而又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使用 C/C++ 编译器的 “-M” 选项,即自动获取源文件中包含的头文件,并生成一个依赖关系。例如,执行下面的命令:
gcc -M main.c
其输出如下:
main.o : main.c defs.h
由编译器自动生成依赖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 不必手动书写若干目标文件的依赖关系,由编译器自动生成
- 不管是源文件还是头文件有更新,目标文件都会重新编译
2. 使用说明
参数介绍:
-M
生成文件的依赖关系,同时也把一些标准库的头文件包含了进来。本质是告诉预处理器输出一个适合 make 的规则,用于描述各目标文件的依赖关系。对于每个源文件,预处理器输出 一个 make 规则,该规则的目标项 (target) 是源文件对应的目标文件名,依赖项 (dependency) 是源文件中 “#include” 引用的所有文件,生成的规则可以是单行,但如果太长,就用’'换行符续成多行。规则显示在标准输出,不产生预处理过的 C 程序。
注意:该选项默认打开了 -E 选项, -E 参数的用处是使得编译器在预处理结束时就停止编译
例如:
gcc -M main.c
则在终端上输出如下:
main.o: main.c defs.h /usr/include/stdio.h /usr/include/features.h /usr/include/sys/cdefs.h /usr/include/gnu/stubs.h /usr/lib/gcc-lib/i486-suse-linux/2.95.3/include/stddef.h /usr/include/bits/types.h /usr/include/bits/pthreadtypes.h /usr/include/_G_config.h /usr/include/wchar.h /usr/include/bits/wchar.h /usr/include/gconv.h /usr/lib/gcc-lib/i486-suse-linux/2.95.3/include/stdarg.h /usr/include/bits/stdio_lim.h
-MM
生成文件的依赖关系,和 -M 类似,但不包含标准库的头文件
例如:
gcc -MM main.c
则在终端上输出如下:
main.o: main.c defs.h
-MG
要求把缺失的头文件按存在对待,并且假定他们和源文件在同一目录下,必须和 ‘-M’ 选项一起用。
-MF File
当使用了 “-M” 或者 “-MM” 选项时,则把依赖关系写入名为 “File” 的文件中。若同时也使用了 “-MD” 或 “-MMD”,“-MF” 将覆写输出的依赖文件的名称 。
例如:
gcc -M -MF main.d main.c
则 “-M” 输出的内容就保存在 main.d 文件中了
-MD
等同于 -M -MF File,但是默认关闭了 -E 选项。其输出的文件名是基于 -o 选项,若给定了 -o 选项,则输出的文件名是 -o 指定的文件名,并添加 .d 后缀,若没有给定,则输入的文件名作为输出的文件名,并添加 .d 后缀,同时继续指定的编译工作。
注意:-MD 不会像 -M 那样阻止正常的编译任务,因为它默认关闭了 -E 选项,比如命令中使用了 -c 选项,其结果要生成 .o 文件,若使用了 -M 选项,则不会生成 .o 文件,若使用的是 -MD 选项,则会生成 .o 文件
例 1:
gcc -E -MD main.c 本目录下生成了以下文件: main.d 同时在终端上输出了 main.c 文件的预处理结果 经实测发现,不使用 '-o' 指定输出文件名,以下情况有细微的差别: gcc -E main.c //不使用 '-o',则把结果输出在终端上 gcc -S main.c //不使用 '-o',则把结果输出到以输入文件名为名称的 .s 文件中,即 main.s gcc -c main.c //同上 gcc main.o //不使用 '-o',则把结果默认输出到 a.out 可执行文件中
例 2:
gcc -E -o tmp.i -MD main.c 本目录下生成了以下文件: tmp.d tmp.i
例 3:
gcc -c -MD main.c 本目录下生成了以下文件: main.d main.o
例 4:
gcc -c -o tmp.o -MD main.c 本目录下生成了以下文件: tmp.d tmp.o
例 5:
gcc -MD main.c 本目录下生成了以下文件: a.out main.d
例 6:
gcc -M -MD main.c 本目录下生成了以下文件: main.d #注释:并不会生成a.out可执行文件,因为 '-M' 默认打开了 '-E' 选项, #使得编译器在预处理结束后就停止编译
-MMD
类似于 “-MD”,但是输出的依赖文件中,不包含标准头文件
-MP
生成的依赖文件里面,依赖规则中的所有 .h 依赖项都会在该文件中生成一个伪目标,其不依赖任何其他依赖项。该伪规则将避免删除了对应的头文件而没有更新 “Makefile” 去匹配新的依赖关系而导致 make 出错的情况出现。
(英文描述:This option instructs CPP to add a phony target for each dependency
other than the main file, causing each to depend on nothing. These
dummy rules work around errors ‘make’ gives if you remove header
files without updating the ‘Makefile’ to match.)
例1:
gcc -c -MM -MD main.c 生成的 main.d 文件内容如下: main.o: main.c defs.h
例 2:
gcc -c -MM -MD main.c -MP 生成的 main.d 文件内容如下: ------------> main.o: main.c defs.h #该选项会生成该伪目标,其没有任何依赖项, #若不使用 '-MP' 选项,则不会生成该伪目标规则 defs.h: <------------
-MT Target
在生成的依赖文件中,指定依赖规则中的目标
例:
gcc -MF main.d -MG -MM -MP -MT main.d -MT main.o main.c $ cat main.d #查看生成的依赖文件的内容 main.d main.o: main.c 注:依赖规则中 main.d 和 main.o 目标都是通过 “-MT” 选项指定的
3. 使用参考
以上简单介绍了 gcc -M 相关的选项,旨在让 make 自动推导并生成文件的依赖关系。以下提供一个比较好的 gcc -M 选项的参考示例, 它将自动生成依赖文件,并保存在指定目录下的 “.d” 文件中。
Makefile 如下所示:
SRCS=$(wildcard *.c) OBJS=$(SRCS:.c=.o) DEPS=$(SRCS:.c=.d) .PHONY: all clean all: main #注释:'-'号的作用:加载错误时,会继续执行 make, #主要是考虑到首次 make 时,目录中若不存在 '*.d' 文件时, #加载便会产生错误而停止 make 的执行 -include $(DEPS) %.o:%.c gcc -c -g -Wall $< -o $@ -MD -MF $*.d -MP main: $(OBJS) gcc $^ -o $@ #注释:$^:表示所有的依赖文件 $@:表示目标文件 clean: rm -f *.d *.o main
仍旧以本篇文章开头的源文件进行 make,将生成如下文件:
main : 可执行文件
main.o : 编译的二进制目标文件
main.d:保存了 main.o 依赖关系的文件
注释: $* 表示目标模式中 '%' 及其之前的部分.如果目标是 'dir/a.foo.b', 并且目标的模式为 'a.%.b',那么 '$*' 的值就是 'dir/a.foo'。 如果目标中没有模式的定义,那么 '$*' 就不能被推导出; 但是,如果目标文件是 make 所识别的,那么 '$*' 就是除了后缀的那一部分。 例如: 目标是 'foo.c',因为 '.c' 是 make 所能识别的后缀名, 所以 '$*' 的值就是 'foo',这个特性是 GNU make 的。
4. 延伸说明
Makefile 文件中使用比较多的自动变量:
- $@ : 表示一个规则中的目标.当规则中有多个目标时, $@ 所指的是其中任何造成规则的命令运行的目标; - $^ : 表示规则中的所有依赖项; - $< : 表示规则中的第一个依赖项;
例如:
Makefile 文件内容如下: ----------> target1 target2:dep1 dep2 dep3 @echo "Tar:$@, First Dep:$<, All Dep:$^" #注释:不写以下行目标规则,执行 make 会报错, #因为 makefile 文件所在目录下不仅没有 dep1 dep2 dep3 文件, #makefile 文件中也没有以这些依赖文件做为目标的规则. dep1 dep2 dep3: <---------- ============================================================== 运行 make: 1. make target1 或者 make (把文件中第一个目标当作首要目标) 终端输出如下: Tar:target1, First Dep:dep1, All Dep:dep1 dep2 dep3 2. make target2 终端输出如下: Tar:target2, First Dep:dep1, All Dep:dep1 dep2 dep3 3. make target1 target2 终端输出如下: Tar:target1, First Dep:dep1, All Dep:dep1 dep2 dep3 Tar:target2, First Dep:dep1, All Dep:dep1 dep2 dep3
相信大家在看了以上例子,能够更加理解这三个自动化变量的含义,尤其是 ‘$@’,前面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有些内容引用了其他博客,在此感谢博主;
以上内容若有差错,欢迎指正,以免误人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