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内核镜像文件格式与生成过程(转)


    <Linux内核镜像格式>

      Linux内核有多种格式的镜像,包括vmlinux、Image、zImage、bzImage、uImage、xipImage、bootpImage等.

    kernel镜像格式vmlinux

      vmlinux是可引导的、未压缩、可压缩的内核镜像,vm代表Virtual Memory。(表示Linux支持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它是由用户对内核源码编译得到,实质是elf格式的文件.也就是说vmlinux是编译出来的最原始的内核文件,未压缩.这种格式的镜像文件多存放在PC机上.

     

    ☢elf格式文件 :

      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可执行可链接格式,是UNIX实验室作为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而发布的,扩展名为elf.可以简单的认为,在elf格式的文件中,除二进制代 码外,还包括该可执行文件的某些信息,比如符号表等。

      vmlinuz 是可执行 的Linux内核,它位于/boot/vmlinuz,它一般是一个软链接,比如是 vmlinuz-3.13.0-32-generic 的软链接。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二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

    kernel镜像格式:Image

      Image是经过objcopy处理的只包含二进制数据的内核代码,它已经不是elf格式了,但这种格式的内核镜像还没有经过压缩.

    objcopy:

      GNU使用工具程序objcopy作用是拷贝一个目标文件的内容到另一个目标文件中,也就是说,可以将一种格式的目标文件转换成另一种格式的目标文件. 通过使用binary作为输出目标(-o binary),可产生一个原始的二进制文件,实质上是将所有的符号和重定位信息都将被抛弃,只剩下二进制数据。

    kernel镜像格式:zImage

      zImage是ARM linux常用的一种压缩镜像文件它是由vmlinux经过objcopy , objcopy实现由vmlinux的elf文件拷贝成纯二进制数据文件加上解压代码经gzip压缩而成,命令格式是#make zImage.这种格式的Linux镜像文件多存放在NAND上. 适用于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

     

    kernel镜像格式:bzImage

      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表示big zImage,其格式与zImage类似,但采用了不同的压缩算法,注意,bzImage的压缩率更高 ,是压缩的内核映像。 
      zImage/bzImage: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解压缩代码。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 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

    kernel镜像格式:uImage

      uImage是uboot专用的镜像文件,它是在 zImage 之前加上一个长度为0x40的头信息(tag)(也就是说uImage 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在头信息内说明了该镜像文件的类型、加载 位置、生成时间、大小等信息.换句话说,若直接从uImage的0x40位置开始执行,则zImage和uImage没有任何区别.命令格式是#make uImage.这种格式的Linux镜像文件多存放在NAND上. 

    怎么生成uImage  

        在uboot的/tools目录下寻找mkimage文件,把其copy到系统/usr/local/bin目录下,这样就完成制作工具。然后在内核目录下运行make uImage,如果成功,便可以在arch/arm/boot/目录下发现uImage文件,其大小比zImage多64个字节。 
      由于bootloader一般要占用0x0地址,所以,uImage相比zImage的好处就是可以和bootloader共存。其实就是一个自动跟手动的区别,有了uImage头部的描述,u-boot就知道对应Image的信息,如果没有头部则需要自己手动去搞那些参数。

    kernel镜像格式:xipImage

      这种格式的Linux镜像文件多存放在NorFlash上,且运行时不需要拷贝到内存SDRAM中,可以直接在NorFlash中运行.

    <Linux内核镜像的产生过程>

      在嵌入式Linux中,内核的启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启动代码放在arch/arm/kernel/head.S文件中,该文件与体系结构相关,与开发板周边硬件无关,主要是初始化ARM内核等.第二阶段启动代码是init目录下的main.c.现以执行命令#make zImage为例来说明,arm-linux内核镜像的产生过程.

    ➣当用户对Linux内核源码进行编译时,kernel的第1/2阶段代码会生成可执行文件vmlinux,该文件是未被压缩的镜像文件,非常大,不能直接下载到NAND中,通常放在PC机上,这也是最原始的Linux镜像文件.一般该文件约50M左右.

    ➣镜像文件vmlinux由于很大,肯定不能直接烧入NAND中,因此需要进行二进制化,即经过objcopy处理,使之只包含二进制数据的内核代 码,去除不需要的文件信息等,这样就制作成了image镜像文件.该镜像文件也是未压缩,只是经过了二进制化而变小.该文件约5M左右.

    ➣ 一般来说,内存SDRAM中的内核镜像是经过压缩的,只是在运行时再将其解压.所以,编译时会先使用gzip将镜像文件image进行压缩(压缩比约为 2:1),再将压缩后的镜像文件和源码中的两个文件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arch/arm/boot /compressed/misc.c一起链接生成压缩后的镜像文件compress/vmlinux.该文件约为2.5M左右。注意,这两个源码文件是解压程序,用于将内存SDRAM中的压缩镜像zImage进行解压.

    ➣压缩后的镜像文件compress/vmlinux经过二进制化,最终生成镜像文件zImage,试验时该文件约为2.5M.当然,在内存 SDRAM中运行压缩镜像文件zImage时,会首先调用两个解压程序arch/arm /boot/compressed/head.S、arch/arm/boot/compressed/misc.c将自身解压,然后再执行kernel 的第一阶段启动代码arch/arm/kernel/head.S.简而言之,在内存中运行内核时,kernel先自身解压,再执行第一阶段启动代码.试 验时运行在内存中的镜像文件约为5M,与image镜像文件大小相同.

    <注意事项>

    ➣网站:http://lxr.linux.no/该网站通过了Linux内核源码,不用解压,在线查询,非常方便.

    ➣生成的镜像文件vmlinux放在源码的顶层目录下.

    ➣生成的镜像文件image、zImage均在arch/arm/boot目录下.

    ➣启动开发板时,在超级终端内会有许多的提示信息,其中: 

    ➣booting linux … /表示正在将内核从NAND拷贝到内存中/ 

    ➣unpressed… /表示正在解压内核/

    ➣只有当用户输入boot命令或在boot_delay延时时间后,vivi才将NANDFlash中的内核kernel拷贝到内存SDRAM中.也就是说,当vivi进入命令行模式时,在SDRAM中并没有内核kernel.

    ➣在kernel源码目录下执行命令: 

    ➣<1> #tree /打印出kernel源码的目录结构/ 

    ➣<2> #tree -L 1 /打印出kernel源码的第一级目录结构/ 

    ➣<3> #tree > /home/lishuai/linux.txt /将kernel源码的目录结构重定向到某个文件中,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其目录结构,非常方便/

  • 相关阅读:
    MarkDownPad 注册码
    ADB server didn't ACK 解决方法
    Python基础教程思维导图笔记
    Java快捷键
    关于chm提示 已取消到该网页的导航的解决方法
    网络基础知识
    将博客搬至CSDN
    hadoop之 yarn (简单了解)
    hadoop之 HDFS 数据I/O(一)
    hadoop 之源码 ResourceManag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maden/p/1043849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