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运工】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流程


    文章转载【https://www.cnblogs.com/imyalost/p/6854479.html

    一、准备工作

    1、系统基础功能验证

    性能测试在什么阶段适合实施?切入点很重要!一般而言,只有在系统基础功能测试验证完成、系统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性能测试,否则性能测试是无意义的。

    2、测试团队组建

    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情况,组建一个几人的性能测试team,其中DBA是必不可少的,然后需要一至几名系统开发人员(对应前端、后台等),还有性能测试设计和分析人员、脚本开发

    和执行人员;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应该对脚本开发和执行人员进行一些培训,或者应该由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

    3、工具的选择

    综合系统设计、工具成本、测试团队的技能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最起码应该满足一下几点:

    ①支持对web(这里以web系统为例)系统的性能测试,支持http和https协议;

    ②工具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

    ③支持对webserver、前端、数据库的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4、预先的业务场景分析

    为了对系统性能建立直观上的认识和分析,应对系统较重要和常用的业务场景模块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以对接下来的测试计划设计进行准备。

    二、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阶段最重要的是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系统性能目标。

    1、性能测试领域分析

    根据对项目背景,业务的了解,确定本次性能测试要解决的问题点;是测试系统能否满足实际运行时的需要,还是目前的系统在哪些方面制约系统性能的表现,或者,哪些系统因素导致

    系统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确定测试领域,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用户场景剖析和业务建模

    根据对系统业务、用户活跃时间、访问频率、场景交互等各方面的分析,整理一个业务场景表,当然其中最好对用户操作场景、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为测试脚本开发提供依据。

    3、确定性能目标

    前面已经确定了本次性能测试的应用领域,接下来就是针对具体的领域关注点,确定性能目标(指标);其中需要和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以及结合当前系统的响应时间等数据,确定

    最终我们需要达到的响应时间和系统资源使用率等目标;比如:

    ①登录请求到登录成功的页面响应时间不能超过2秒;

    ②报表审核提交的页面响应时间不能超过5秒;

    ③文件的上传、下载页面响应时间不超过8秒;

    ④服务器的CPU平均使用率小于70%,内存使用率小于75%;

    ⑤各个业务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在不同测试环境下,各指标随负载变化的情况等;

    4、制定测试计划的实施时间

    预设本次性能测试各子模块的起止时间,产出,参与人员等等。

    三、测试脚本设计与开发

    性能测试中,测试脚本设计与开发占据了很大的时间比重。

    1、测试环境设计

    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需要验证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性能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硬件配置是否会是制约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测试环境中,需要部署多个不同的测试环境,

    在不同的硬件配置上检查应用系统的性能,并对不同配置下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结果(最适合当前系统的配置)。

    这里所说的配置大概是如下几类:

    ①数据库服务器

    ②应用服务器

    ③负载模拟器

    ④软件运行环境,平台

    测试环境测试数据,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预期来确定,比如需要测试的业务场景,数据多久执行一次备份转移,该业务场景涉及哪些表,每次操作数据怎样写入,写入几条,需要多少的

    测试数据来使得测试环境的数据保持一致性等等。

    可以在首次测试数据生成时,将其导出到本地保存,在每次测试开始前导入数据,保持一致性。

    2、测试场景设计

    通过和业务部门沟通以及以往用户操作习惯,确定用户操作习惯模式,以及不同的场景用户数量,操作次数,确定测试指标,以及性能监控等。

    3、测试用例设计

    确认测试场景后,在系统已有的操作描述上,进一步完善为可映射为脚本的测试用例描述,用例大概内容如下:

    用例编号:查询表单_xxx_x1(命名以业务操作场景为主,简洁易懂即可)

    用例条件:用户已登录、具有对应权限等。。。

    操作步骤:

    ①进入对应页面。。。。。。

    ②查询相关数据。。。。。。

    ③勾选导出数据。。。。。。

    ④修改上传数据。。。。。。

    PS:这里的操作步骤只是个例子,具体以系统业务场景描述;

    4、脚本和辅助工具的开发及使用

    按照用例描述,可利用工具进行录制,然后在录制的脚本中进行修改;比如参数化、关联、检查点等等,最后的结果使得测试脚本可用,能达到测试要求即可;

    PS:个人而言,建议尽量自己写脚本来实现业务操作场景,这样对个人技能提升较大;一句话:能写就绝不录制!!!

    四、测试执行与管理

    在这个阶段,只需要按照之前已经设计好的业务场景、环境和测试用例脚本,部署环境,执行测试并记录结果即可。

    1、建立测试环境

    按照之前已经设计好的测试环境,部署对应的环境,由运维或开发人员进行部署,检查,并仔细调整,同时保持测试环境的干净和稳定,不受外来因素影响。

    2、执行测试脚本

    这一点比较简单,在已部署好的测试环境中,按照业务场景和编号,按顺序执行我们已经设计好的测试脚本。

    3、测试结果记录

    根据测试采用的工具不同,结果的记录也有不同的形式;现在大多的性能测试工具都提供比较完整的界面图形化的测试结果,当然,对于服务器的资源使用等情况,可以利用一些计数器或

    第三方监控工具来对其进行记录,执行完测试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五、测试分析

    1、测试环境的系统性能分析

    根据我们之前记录得到的测试结果(图表、曲线等),经过计算,与预定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是否达到了我们需要的结果;如未达到,查看具体的瓶颈点,然后根据瓶颈点的具体数据,

    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影响性能的因素很多,这一点,可以根据经验和数据表现来判断分析)。

    2、硬件设备对系统性能表现的影响分析

    由于之前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测试环境,故可以根据不同测试环境的硬件资源使用状况图进行分析,确定瓶颈是再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抑或其他方面,然后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等操作。

    3、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可以从用户能感受到的场景分析,哪里比较慢,哪里速度尚可,这里可以根据258原则对其进行分析;

    至于其他诸如网络带宽、操作动作、存储池、线程实现、服务器处理机制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4、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在性能测试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某些功能上的不足或存在的缺陷,以及需要优化的地方,这也是执行多次测试的优点。

    六、性能测试思维导图

    以上就是一个较简单,完整的性能测试过程,当然其中很有很多值得分析和探讨的内容,限于篇幅和时间问题,这里不一一赘述,以后会慢慢对性能测试执行、瓶颈分析、优化的内容不断补充,也希望看到的童鞋可以提出建议和指正,如有兴趣,可加入博客主页的群链接,一起交流关于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和经验。。。

  • 相关阅读:
    ubuntu安装KVM
    从磁盘上卸载虚拟机安装的系统,彻底删除虚拟机
    VIM退出命令
    ubuntu修改IP地址和网关的方法
    linux 创建连接命令 ln -s 软链接
    OVF? OVA? VMDK? – File Formats and Tools for Virtualization
    How to: Launch the Debugger Automatically
    winform listview默认第一项光标选中
    基于TCP通信的客户端断线重连
    客户端程序传送图片到服务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lelong/p/1055824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