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对于一般的交换机,我们买回来后直接就可以使用了,但如果你想要划分虚网、关闭某个端口什么的,这时你就需要对其进行一些配置工作了。要配置就得登陆,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三种登陆方式:通过Console端口直接连接登陆、通过Telnet方式登陆、通过Web浏览方式登陆。

      一、通过Console端口直接连接登陆

      这种方式通常在交换机买回来第一次进行配置时都采用这种登陆方式。

      首先找到交换机自带的Console端口与计算机串口的连接线,然后将两端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Console控制端口与计算机的串口上。

      小提示:有些交换机并不带有这根连接线(如3COM),那么我们需要自己制做一根这样的连接线,制做时主要是注意跳线的规则,而这一般在交换机的说明书中都有详细说明。

      1、打开交换机电源,启动好计算机,依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命令,打开“超级终端”程序。

      小提示:如果没有看到“超级终端”程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 →“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把该程序安装上。

      2、系统自动弹出建立新连接的对话框,在名称栏输入一个连接名称(如:3COM),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3、在“连接时使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与交换机相连的计算机的串口,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如图2所示的对话框。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4、在“波特率”下拉列表框中选择“9600”,因为这是串口的最高通信速率,其他各选项统统采用默认值,单击“确定”按钮,如果通信正常的话就会出现类似于图3(注:这是一款思科交换机)的界面了,然后你就可以大显身手,对交换机进行一番配置了。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二、通过Telnet方式登陆

      这种方式适合于交换机的远程管理,它要求交换机已经被配置好了IP地址信息,并且建立了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账户。

      1、把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普通端口上,或者确保计算机与交换机能连接上。

      2、单击“开始”菜单中“运行”命令,然后输入“telnet”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后打开telnet窗口(如图4)。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3、单击“连接”菜单下的“远程系统”,在“主机名”后输入交换机的IP地址,单击“连接”按钮,出现登陆提示信息,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交换机的配置菜单了(如图5)。通过输入菜单中对应的命令字符我们就可以对交换机的各项配置进行改动设置了。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三、通过Web浏览方式登陆

      当利用Console口为交换机设置好IP地址信息并启用HTTP服务后,即可通过支持JAVA的Web浏览器访问交换机,并可通过Web通过浏览器修改交换机的各种参数并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事实上,通过Web界面,可以对交换机的许多重要参数进行修改和设置,并可实时查看交换机的运行状态。下面我们来看如何登陆:

      1、把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普通端口上,或者确保计算机与交换机能连接上。

      2、打开Web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中栏输入要登陆的交换机的IP地址(如172.20.1.211),按回车键后就会弹出登陆对话框。

      3、输入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单击“确定”按钮,我们就可以看到交换机的配置界面了(如图6)。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4、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Web界面中的提示,一步步查看交换机的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并可根据需要对交换机的某些参数作必要的修改了,例如:我们要关闭第18端口。那么我们只要单击对应的交换机端口图标(有标号提示),就会在界面下方看到该端口的详细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对该端口进行开启、关闭等的操作了(如图7)。

    访问交换机的三种方式
     


      小提示:不同品牌交换机的Web配置界面不一定相同,但配置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具体方法可以参看其真实界面中帮助提示信息或参看其说明书。

  • 相关阅读:
    [core java学习笔记][第五章继承]
    [core java学习笔记][第四章对象与类]
    【转载】Maven中的BOM概念
    【转载】关于docker某些有用的文章
    【转载】linux Jumpserver跳板机堡垒机部署安装使用教程
    四:(之五)Dockerfile语法梳理和实践
    四:FAQ附录(容器交互,镜像交互,镜像导出)
    四:(之四)基于已有镜像构建自己的Docker镜像
    四:(之三)制作镜像和一些docker命令
    四:(之一和之二) docker架构和底层技术分析(C/S架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cword/p/809370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