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根目录与分区


    1.2  根目录的建立

    大家一般都会知道根目录的产生方式,就是系统使用mount指令,将系统所在的分区挂载到【/】目录中,这样便完成了所谓的根目录。但你是否想过, 虽然看起来合理却有点诡异,因为根目录既然是Linux的"根",那没有根,哪来的mount指令?系统怎么可以使用呢?这正是要在这一节解释的部分。

    讲到如何产生根目录,必须先知道根目录产生之前的一些基本系统运行动作(如图1-3所示),在开机管理程序启动操作系统,在加载kernel之后 (也就是当用户在开机画面选择某系统选项按【Enter】后),kernel会自行在内存中建立一块叫做rootfs的区域供本身使用,而里面的功能都是 kernel本身所提供的,这也就是编译kernel时所赋予的能力,不过大部分kernel的能力都是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就已经定义好了的,除非是自行 重新将kernel编译过。

    而这一段kernel执行的过程,并不是产生根目录【/】的阶段,也就是说,在kernel启动阶段,并没有使用到根目录,而根目录产生出来的时间 点,是在kernel加载完成后,下一个initrd(Initial ramdisk)加载模块期间。

    这其实是因为在尚未加载initrd之前,如果操作系统是在网络或SCSI接口上,必须要等到相关模块加载后才可以使用(除非是手动将该模块嵌入到 kernel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kernel不支持该存储设备或功能(像SAN),如何能辨认及使用正确的根目录?所以,必须等到initrd加载 正确的模块,并且正确地辨认出存储设备的硬件之后,才能将系统分割区准确地挂载到根目录上,产生出一般使用的【/】根目录。

    从这一段启动的信息(如图1-4所示)可看出,基本上经历了以下3个步骤,根目录被产生出来,不过不同厂商所推出的Linux,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 动作,但概念是差不多的,图1-4所圈选的部分,是用户可以通过启动信息所看到的建立基本目录的三大步骤。

      (点击查看大图)图1-3:进入系统前的运作流程

    建立根目录所需的设备文件。

    先将该设备文件所指的位置(分割区)挂载到【/sysroot】目录下。

    切换目录到根目录下。

      (点击查看大图)图1-4:产生根目录的时间点 完 成这一连串的动作后,重要的【/】根目录就这样被initrd产生完毕,接着就是等待根目录下/sbin/init执行文件启动,由init文件将其下所 负责的软件或服务依序执行,就可以将整个Linux所需的环境建立完成。

    摘自:《Linux系统架构与目录解析》作者: 邱世华
     
     
     
    第二部分:
    一 、Linux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是文件存放在磁盘等存贮设备上的组织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文件和目录的组织上。
      目录提供了管理文件的一个方便而有效的途径。
      Linux使用标准的目录结构,在安装的时候,安装程序就已经为用户创建了文件系统和完整而固定的目录组成形式,并指定了每个目录的作用和其中的文件类型。
                          /根目录
                                  ┃
    ┏━━┳━━━┳━━━┳━━━╋━━━┳━━━┳━━━┳━━━┓
    ┃   ┃      ┃     ┃     ┃     ┃      ┃     ┃     ┃
    bin  home    dev     etc     lib     sbin    tmp      usr    var
                          ┃                               ┃
                      ┏━┻━┓     ┏━━┳━━┳━━┳━┻━┳━━┓
                      ┃      ┃    ┃   ┃    ┃    ┃     ┃    ┃
                     rc.d   cron.d X11R6  src   lib   local    man  bin
                      ┃                              
    ┏━━━┳━━┳━┻━┳━━━┓        
    ┃      ┃    ┃      ┃      ┃
    init.d rc0.d  rc1.d  rc2.d …… linux bin lib src
      Linux采用的是树型结构。最上层是根目录,其他的所有目录都是从根目录出发而生成的。微软的DOS和windows也是采用树型结构,但是在DOS和 windows中这样的树型结构的根是磁盘分区的盘符,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树型结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但是在linux中,无论操作系统管理几个磁盘分区,这样的目录树只有一个。从结构上讲,各个磁盘分区上的树型目录不一定是并列的。
      如果这样讲不好理解的话,我来举个例子:
      有一块硬盘,分成了4个分区,分别是/;/boot;/usr和windows下的fat
      对于/和/boot或者/和/usr,它们是从属关系;对于/boot和/usr,它们是并列关系。
      如果我把windows下的fat分区挂载到/mnt/winc下,(挂载??哦,别急,呵呵,一会就讲,一会就讲。)那么对于/mnt/winc和/usr或/mnt/winc和/boot来说,它们是从属于目录树上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分支。
      因为linux是一个多用户系统,制定一个固定的目录规划有助于对系统文件和不同的用户文件进行统一管理。但就是这一点让很多从windows转到linux的初学者感到头疼。下面列出了linux下一些主要目录的功用。
      /bin 二进制可执行命令
      /dev 设备特殊文件
      /etc 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etc/rc.d 启动的配置文件和脚本
      /home 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lib 标准程序设计库,又叫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windows里的.dll文件
      /sbin 系统管理命令,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tmp 公用的临时文件存储点
      /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呵呵,特权阶级)
      /mnt 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的文件(windows下叫什么.chk)就在这里
      /proc 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  息。
      /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
      /usr 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其中包  含: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录
      /usr/bin 众多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文档
      /usr/include 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
      /usr/lib 常用的动态链接库和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
      二 、linux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指文件存在的物理空间,linux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目录层次结构。linux会将这些分属不同分区的、单独的文件系统按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总的目录层次结构。一个操作系统的运行离不开对文件的操作,因此必然要拥有并维护自己的文件系统。
      Llinux文件系统使用索引节点来记录文件信息,作用像windows的文件分配表。
      索引节点是一个结构,它包含了一个文件的长度、创建及修改时间、权限、所属关系、磁盘中的位置等信息。一个文件系统维护了一个索引节点的数组,每个文件或目录都与索引节点数组中的唯一一个元素对应。系统给每个索引节点分配了一个号码,也就是该节点在数组中的索引号,称为索引节点号。
    linux文件系统将文件索引节点号和文件名同时保存在目录中。所以,目录只是将文件的名称和它的索引节点号结合在一起的一张表,目录中每一对文件名称和索引节点号称为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文件来说有唯一的索引节点号与之对应,对于一个索引节点号,却可以有多个文件名与之对应。因此,在磁盘上的同一个文件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访问它。
      可以用ln命令对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再建立一个新的连接,而不复制文件的内容。连接有软连接和硬连接之分,软连接又叫符号连接。它们各自的特点是:
      硬连接:原文件名和连接文件名都指向相同的物理地址。
    目录不能有硬连接;硬连接不能跨越文件系统(不能跨越不同的分区)
    文件在磁盘中只有一个拷贝,节省硬盘空间;
      由于删除文件要在同一个索引节点属于唯一的连接时才能成功,因此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误删除。
      符号连接:用ln -s命令建立文件的符号连接符号连接是linux特殊文件的一种,作为一个文件,它的数据是它所连接的文件的路径名。类似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
      可以删除原有的文件而保存连接文件,没有防止误删除功能。
      这一段的的内容过于抽象,又是节点又是数组的,我已经尽量通俗再通俗了,又不好加例子作演示。大家如果还是云里雾里的话,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只有先记住,日后在实际应用中慢慢体会、理解了。这也是我学习的一个方法吧。
    三 、挂载文件系统
      由上一节知道,linux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目录层次结构。linux会将这些分属不同分区的、单独的文件系统按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总的目录层次结构。这里所说的“按一定方式”就是指的挂载。
    将一个文件系统的顶层目录挂到另一个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上,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称为挂载。把该子目录称为挂载点。
    举个例子吧:
      根分区:
      /根目录

    ┏━━━━┳━━━━━┳━━━━━┳━━━━━╋━━━━━┳━━━━━┳━━━━━┳━━━━━┓
    ┃ ┃ ┃ ┃ ┃ ┃ ┃ ┃ ┃
    bin home dev etc lib sbin tmp usr var

    ┏━┻━┓
    ┃ ┃
    rc.d cron.d

    ┏━━━┳━━━┳━┻━┳━━━━┓
    ┃ ┃ ┃ ┃ ┃
    init.d rc0.d rc1.d rc2.d ……
      /usr分区 :
      usr

    ┏━━━━┳━━━╋━━━┳━━━┳━━━┓
    ┃ ┃ ┃ ┃ ┃ ┃
    X11R6 src lib local man bin
    ┃ ┃
    ┃ ┏━━━╋━━━┓
    ┃ ┃ ┃ ┃
    linux bin lib src
      挂载之后就形成了文章开始时的那个图。像不像挂上去的?
      注意:1、挂载点必须是一个目录。
      2、一个分区挂载在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
    对于其他操作系统建立的文件系统的挂载也是这样。但是需要理解的是:光盘、软盘、其他操作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的格式与linux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是不一样的。光盘是ISO9660;软盘是fat16或ext2;windows NT是fat16、NTFS;windows98是fat16、fat32;windows2000和windowsXP是fat16、fat32、 NTFS。挂载前要了解linux是否支持所要挂载的文件系统格式。
      挂载时使用mount命令:
    格式: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 [挂载点]
      其中常用的参数有
      -t 指定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常见的有:
      minix linux最早使用的文件系统
      ext2 linux目前常用的文件系统
      msdos MS-DOS的fat,就是fat16
      vfat windows98常用的fat32
      nfs 网络文件系统
      iso9660 CD-ROM光盘标准文件系统
      ntfs windows NT 2000的文件系统
      hpfs OS/2文件系统
      auto 自动检测文件系统
      -o 指定挂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有些也可用在/etc/fstab中。常用的  有
      codepage=XXX 代码页
      iocharset=XXX 字符集
      ro 以只读方式挂载
      rw 以读写方式挂载
      nouser 使一般用户无法挂载
      user 可以让一般用户挂载设备
      提醒一下,mount命令没有建立挂载点的功能,因此你应该确保执行mount命令时,挂载点已经存在。(不懂?说白了点就是你要把文件系统挂载到哪,首先要先建上个目录。这样OK?)
      例子:windows98装在hda1分区,同时计算机上还有软盘和光盘需要挂载。
      # mk /mnt/winc
      # mk /mnt/floppy
      # mk /mnt/cdrom
      #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winc
      # 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现在就可以进入/mnt/winc等目录读写这些文件系统了。
      要保证最后两行的命令不出错,要确保软驱和光驱里有盘。(要是硬盘的磁盘片也可以经常随时更换的话,我想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 )
    如果你的windows98目录里有中文文件名,使用上面的命令挂载后,显示的是一堆乱码。这就要用到 -o 参数里的codepage iocharset选项。codepage指定文件系统的代码页,简体中文中文代码是936;iocharset指定字符集,简体中文一般用cp936或 gb2312。
      当挂载的文件系统linux不支持时,mount一定报错,如windows2000的ntfs文件系统。可以重新编译linux内核以获得对该文件系统的支持。关于重新编译linux内核,就不在这里说了。
      四 、自动挂载
      每次开机访问windows分区都要运行mount命令显然太烦琐,为什么访问其他的linux分区不用使用mount命令呢?
      其实,每次开机时,linux自动将需要挂载的linux分区挂载上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设定让linux在启动的时候也挂载我们希望挂载的分区,如windows分区,以实现文件系统的自动挂载呢?
      这是完全可以的。在/etc目录下有个fstab文件,它里面列出了linux开机时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列表。我的/etc/fstab文件如下:
      /dev/hda2 / ext3 defaults 1 1
      /dev/hda1 /boot ext3 defaults 1 2
      none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hda3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noauto,codepage=936,iocharset=gb2312 0 0
      /dev/fd0 /mnt/floppy auto noauto,owner,kudzu 0 0
      /dev/hdb1 /mnt/winc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dev/hda5 /mnt/wind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在/etc/fstab文件里,第一列是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设备名,第二列是挂载点,第三列是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第四列是挂载的选项,选项间用逗号分隔。第五六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望高手指点。
      在最后两行是我手工添加的windows下的C;D盘,加了codepage=936和iocharset=cp936参数以支持中文文件名。参数defaults实际上包含了一组默认参数:
      rw 以可读写模式挂载
      suid 开启用户ID和群组ID设置位
      dev 可解读文件系统上的字符或区块设备
      exec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
      auto 自动挂载
      nouser 使一般用户无法挂载
      async 以非同步方式执行文件系统的输入输出操作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列表里,光驱和软驱是不自动挂载的,参数设置为noauto。(如果你非要设成自动挂载,你要确保每次开机时你的光驱和软驱里都要有盘,呵呵。)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1990/showart_267948.html
     
    第三部分:

    Linux-根目录(/)的意义与内容

    根目录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目录,因为不但所有的目录都是由根目录衍生出来的,同时根目录也与开机/还原/系统修复等动作有关。因此FHS标准建议根目录(/)所在分区应该越小越好,且应用程式所安装的软体最好不要与根目录放在同一个分区内,以保持根目录越小越好。 如此不但效能较佳,根目录所在的文件系统也较不容易发生问题。说白了,就是根目录和Windows的C盘一个样

    根据以上原因,FHS认为根目录(/)下应该包含如下子目录:
    目录 应放置档案内容
    /bin 系统有很多放置执行档的目录,但/bin比较特殊。因为/bin放置的是在单人维护模式[quest-?]下还能够被操作的指令。在/bin底下的指令可以被root与一般帐号所使用,主要有:cat, chmod(修改权限), chown, date, mv, mkdir, cp, bash等等常用的指令。
    /boot 主要放置开机会使用到的档案,包括Linux核心档案以及开机选单与开机所需设定档等等。 Linux kernel常用的档名为:vmlinuz,如果使用的是grub这个开机管理程式,则还会存在/boot/grub/这个目录!
    /dev 在Linux系统上,任何装置与周边设备都是以档案的型态存在于这个目录当中。 只要通过存取这个目录下的某个档案,就等于存取某个装置。比要重要的档案有/dev/null, /dev/zero, /dev/tty , /dev/lp*, / dev/hd*, /dev/sd*等等
    /etc 系统主要的设定档几乎都放置在这个目录内,例如人员的帐号密码档、各种服务的启始档等等。 一般来说,这个目录下的各档案属性是可以让一般使用者查阅的,是只有root有权力修改。FHS建议不要放置可执行档(binary)在这个目录中。 比较重要的档案有: /etc/inittab, /etc/init.d/, /etc/modprobe.conf, /etc/X11/, /etc/fstab, /etc/sysconfig/等等。 另外,其下重要的目录有:
    • /etc/init.d/ 所有服务的预设启动script都是放在这里的,例如要启动或者关闭iptables的话:『 /etc/init.d/iptables start』、『/etc/init.d/ iptables stop』
    • /etc/xinetd.d/ :这就是所谓的super daemon管理的各项服务的设定档目录。
    • /etc/X11/ :与X Window有关的各种设定档都在这里,尤其是xorg.conf或XF86Config这两个X Server的设定档。
    /home 这是系统预设的使用者家目录(home directory)。 在你新增一个一般使用者帐号时,预设的使用者家目录都会规范到这里来。比较重要的是,家目录有两种代号:
    ~ :代表当前使用者的家目录,~guest:则代表用户名为guest的家目录!
    /lib 系统的函式库非常的多,而/lib放置的则是在开机时会用到的函式库,以及在/bin或/sbin底下的指令会呼叫的函式库而已 。 什么是函式库呢?妳可以将他想成是『外挂』,某些指令必须要有这些『外挂』才能够顺利完成程式的执行之意。 尤其重要的是/lib/modules/这个目录,因为该目录会放置核心相关的模组(驱动程式)喔!
    /media media是『媒体』的英文,顾名思义,这个/media底下放置的就是可移除的装置啦! 包括软碟、光碟、DVD等等装置都暂时挂载于此。 常见的档名有:/media/floppy, /media/cdrom等等。
    /mnt 如果妳想要暂时挂载某些额外的装置,一般建议妳可以放置到这个目录中。在古早时候,这个目录的用途与/media相同啦! 只是有了/media之后,这个目录就用来暂时挂载用了。
    /opt 这个是给第三方协力软体放置的目录 。 什么是第三方协力软体啊?举例来说,KDE这个桌面管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计画,不过他可以安装到Linux系统中,因此KDE的软体就建议放置到此目录下了。 另外,如果妳想要自行安装额外的软体(非原本的distribution提供的),那么也能够将你的软体安装到这里来。不过,以前的Linux系统中,我们还是习惯放置在/usr/local目录下
    /root 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 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如果进入单人维护模式而仅挂载根目录时,该目录就能够拥有root的家目录,所以我们会希望root的家目录与根目录放置在同一个分区中。
    /sbin Linux有非常多指令是用来设定系统环境的,这些指令只有root才能够利用来『设定』系统,其他使用者最多只能用来『查询』而已。放在/sbin底下的为开机过程中所需要的,里面包括了开机、修复、还原系统所需要的指令。至于某些伺服器软体程式,一般则放置到/usr/sbin/当中。至于本机自行安装的软体所产生的系统执行档(system binary),则放置到/usr/local/sbin/当中了。常见的指令包括:fdisk, fsck, ifconfig, init, mkfs等等。
    /srv srv可以视为『service』的缩写,是一些网路服务启动之后,这些服务所需要取用的资料目录。 常见的服务例如WWW, FTP等等。 举例来说,WWW伺服器需要的网页资料就可以放置在/srv/www/里面。呵呵,看来平时我们编写的代码应该放到这里了。
    /tmp 这是让一般使用者或者是正在执行的程序暂时放置档案的地方。这个目录是任何人都能够存取的,所以你需要定期的清理一下。当然,重要资料不可放置在此目录啊! 因为FHS甚至建议在开机时,应该要将/tmp下的资料都删除!

    事实上FHS针对根目录所定义的标准就仅限于上表,不过仍旧有些目录也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具体如下:
    目录 应放置文件内容
    /lost+found 这个目录是使用标准的ext2/ext3档案系统格式才会产生的一个目录,目的在于当档案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遗失的片段放置到这个目录下。 这个目录通常会在分割槽的最顶层存在,例如你加装一个硬盘于/disk中,那在这个系统下就会自动产生一个这样的目录『/disk/lost+found』
    /proc 这个目录本身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system)』喔! 他放置的资料都是在内存当中,例如系统核心、行程资讯(process)(是进程吗?)、周边装置的状态及网络状态等等。因为这个目录下的资料都是在记忆体(内存)当中,所以本身不占任何硬盘空间!比较重要的档案(目录)例如: /proc/cpuinfo, /proc/dma, /proc/interrupts, /proc/ioports, /proc/net/*等等。呵呵,是虚拟内存吗[guest]?
    /sys 这个目录其实跟/proc非常类似,也是一个虚拟的档案系统,主要也是记录与核心相关的资讯。 包括目前已载入的核心模组与核心侦测到的硬体装置资讯等等。 这个目录同样不占硬盘容量!

    除了这些目录的内容之外,另外要注意的是,因为根目录与开机有关,开机过程中仅有根目录会被挂载,其他分区则是在开机完成之后才会持续的进行挂载的行为。因此根目录下与开机过程有关的目录,就不能够与根目录放到不同的分区去(在linux下目录和分区是完全区分的,windows下有时会混淆,例如“D盘”可以说是个目录也是个分区,要想搞清楚,看看Windows和Linux在目录上的区别吧,很不错啊,我写的)!那哪些目录不可与根目录分开呢? 如下所示:
    • /etc:设定档
    • /bin:重要执行档
    • /dev:所需要的装置档案
    • /lib:执行档所需的函式库与核心所需的模组
    • /sbin:重要的系统执行档

    这五个目录千万不可与根目录分开在不同的分区!

    PS:

     

    竟然没有/boot [quest-?],这么说boot应该更早被访问喽

     
    第四部分:
    不要反Windows系统的概念带到Linux,如果那样做的话,你会很难入门的。首先你要理解在Windows下的磁盘根分区如C:D:之类的盘符并不是根目录,而是磁盘上的一个逻辑块区(在物理磁盘上,这些块区可能并不相邻在一起,而是乱七八糟东一块西一块,所以Windows搞了一个磁盘整理的玩意来让你们折腾硬盘)。
    在类Unix的系统(如FreeBSD和Linux)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切设备皆是文件。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在系统的角度看来,所有的外部设备都是一个个不同的文件,都能以文件调用的方式去使用对应的设备。在系统安装的时候,必须要在硬盘上划出一块空间,这块特殊的空间就叫作根(root), 是一切文件的出发点,在系统路径中表示为“/”,然后你也可以划分其他子路径为区如存放系统可执行文件的/usr, /bin 存放类库和程序配置文件的/etc, /lib 存入设备目录的/dev,存放临时文件的/tmp,存放用户文件的/home和管理员的/root等分区。如果你不去划分这些分区,系统会自动帮你分配
     
     
    linux会有磁盘分区:为根目录分一个;为boot分一个;为swap分一个。至少会有这三个。  根目录也是目录,目录就是文件,文件就要空间存储,所以觉得是先有磁盘分区,然后再磁盘分区下有了根目录,然后其他的文件或分区都挂载到了根目录上。
  • 相关阅读:
    eclipse快速收缩展开代码
    Java中this关键字在构造方法中的使用
    Java中String的常用方法
    Java中的Comparable<T>和Comparator<T>接口
    Oracle中的自增-序列-SEQUENCE
    Java中的代码块
    Oracle中的约束
    Oracle中对表的操作
    ROWID-Oracle中删除重复行数据
    Selenium简单回顾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cword/p/1492659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