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 malloc内存分配与free内存释放原理


    1.问题的引入:

      为什么要使用malloc,主要是因为在代码中,为了节约内存,很多数据都是动态生成的,所以会用malloc,对应于C++中的new,底层还是调用malloc。

    2.碎片的问题:

      会有内部碎片与外部碎片的问题,内部碎片难以消除(因为字对齐之类的问题),而外部碎片是可以消除的(如果不消除的话,外部的内存块越来越小,虽然数量多了,但是利用率会急剧下降!)

    3.需要解决的问题:

    4.隐式的空闲链表:

      一个简单的堆块,这里只有头部,下面为了优化,还会使用尾部。

    隐式的空闲链表:

    这样就把用链表的方法把堆空间给联系起来了。特点明显,实现简单,但分配时查询空堆块是线性时间的。

    5.放置以分配的块:

      1)、首次适配:从链表开始寻找适合的空堆块,直到找到为止

      2)、下一次适配:从上一次的分配点开始找,直到找到适合的空堆块为止

      3)、最佳适配:查询整个链表,找到最合适(浪费最小)的空堆块

    6.分割空闲块:

      当前的分配的空堆块比所需要的空间大很多的时候,如果不分割,就会照成内部碎片过大,利用率下降。

      当需要3个字节的空间时,首次适配找到了满足条件的第二个堆块,但堆块过大,所以分割成两个16字节的堆块。

    7.获取额外的堆存储器:

      当链表中不能满足申请要求的堆块空间的时候,1)通过合并相邻的堆块空间,形成单个尽量大的堆块空间 2)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分配器通过sbrk函数向内核申请格外的堆空间,分配器将堆空间插入到链表中,然后提供给申请空间的块。

    8.合并

      合并两个块,由于当前块不知道上一个块的情况,它要通过遍历整个链表才能知道上一个堆块的空间是否为空,这样将花费线性的时间来合并与当前相邻的空闲堆块。有个类似双向链表的方法(不过不是真正的双向链表,只是可以加一个信息量,直接就可以知道上一个堆块的情况)。

      共有四种情况:

      从而解决了堆块的合并问题。

    总结:

      malloc函数的实质体现在,它有一个将可用的内存块连接为一个长长的列表的所谓空闲链表。调用malloc函数时,它沿链表寻找一个大到足以满足用户请求所需要的内存块。然后,将该内存块一分为二(一块的大小与用户请求的大小相等,另一块的大小就是剩下的字节)。接下来,将分配给用户的那块内存传给用户,并将剩下的那块(如果有的话)返回到连接表上。调用free函数时,它将用户释放的内存块连接到空闲链上。到最后,空闲链会被切成很多的小内存片段,如果这时用户申请一个大的内存片段,那么空闲链上可能没有可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片段了。于是,malloc函数请求延时,并开始在空闲链上翻箱倒柜地检查各内存片段,对它们进行整理,将相邻的小空闲块合并成较大的内存块。如果无法获得符合要求的内存块,malloc函数会返回NULL指针,因此在调用malloc动态申请内存块时,一定要进行返回值的判断。

  • 相关阅读:
    linux机器间建立信任关系
    Linux shell逐行读取文件的方法
    linux强制用户下线命令
    Linux用户都应该了解的命令行省时技巧
    常用Linux Shell命令组合
    利用TensorFlow object_detection API 训练自己的检测器
    逻辑回归的梯度下降计算
    Android内存优化(使用SparseArray和ArrayMap代替HashMap)
    卷积的三种模式:full、same、valid + 卷积输出size的计算
    关于转置卷积(反卷积)的理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ca1826/p/652240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