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笔记】深入理解js原型和闭包(14)——从【自由变量】到【作用域链】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自由变量”。

    在A作用域中使用的变量x,却没有在A作用域中声明(即在其他作用域中声明的),对于A作用域来说,x就是一个自由变量。如下图

    如上程序中,在调用fn()函数时,函数体中第6行。取b的值就直接可以在fn作用域中取,因为b就是在这里定义的。而取x的值时,就需要到另一个作用域中取。到哪个作用域中取呢?

    有人说过要到父作用域中取,其实有时候这种解释会产生歧义。例如:

    所以,不要在用以上说法了。相比而言,用这句话描述会更加贴切——要到创建这个函数的那个作用域中取值——是“创建”,而不是“调用”,切记切记——其实这就是所谓的“静态作用域”。

    对于本文第一段代码,在fn函数中,取自由变量x的值时,要到哪个作用域中取?——要到创建fn函数的那个作用域中取——无论fn函数将在哪里调用。

    上面描述的只是跨一步作用域去寻找。

    如果跨了一步,还没找到呢?——接着跨!——一直跨到全局作用域为止。要是在全局作用域中都没有找到,那就是真的没有了。

    这个一步一步“跨”的路线,我们称之为——作用域链

    我们拿文字总结一下取自由变量时的这个“作用域链”过程:(假设a是自由量)

    第一步,现在当前作用域查找a,如果有则获取并结束。如果没有则继续;

    第二步,如果当前作用域是全局作用域,则证明a未定义,结束;否则继续;

    第三步,(不是全局作用域,那就是函数作用域)将创建该函数的作用域作为当前作用域;

    第四步,跳转到第一步。

    以上代码中:第13行,fn()返回的是bar函数,赋值给x。执行x(),即执行bar函数代码。取b的值时,直接在fn作用域取出。取a的值时,试图在fn作用域取,但是取不到,只能转向创建fn的那个作用域中去查找,结果找到了。

    这一节看似很轻松的把作用域链引出来,并讲完了。之所有轻松是有前几节的基础,否则将很难解释。

    接下来咱们开始正式说说一直期待依旧的朋友——闭包。敬请期待下一节。

    ---------------------------------------------------------------------------

    本文已更新到《深入理解js原型和闭包》的目录更多内容可参考《深入理解js原型和闭包》

  • 相关阅读:
    扩展中国剩余定理学习笔记
    寻找宝藏
    卢卡斯定理学习笔记
    [国家集训]矩阵乘法
    中国剩余定理学习笔记
    [CTSC2018]混合果汁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章2.82.11 动态链表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章2.12.7
    C语言中换行符和回车符的区别(转)
    C的xml编程libxml2(转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uzhishuai/p/1007837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