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回顾:
问题: 在写一个脚本读入IP分区表文件到list并做比较的时候,发现该成立的语句总是不成立,经调试后发现开头是这样:xefxbbxbf1.0.3.0,故比较不成功。
解决办法:经查询后发现,xefxbbxbf 是utf-8编码带BOM的标识,把文件转化为不带BOM的utf-8后,脚本正常。
用VIM去掉UTF-8方法:
1 '去掉utf-8 BOM
2 :set nobomb
3 '保留utf-8 BOM
4 :set bomb
二、UTF-8最好不要带BOM说明
BOM——Byte Order Mark,就是字节序标记
在UCS 编码中有一个叫做"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符,它的编码是FEFF。而FFFE在UCS中是不存在的字符,所以不应该出现在实际传输中。UCS规范建议我们在传输字节流前,先传输 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这样如果接收者收到FEFF,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Big-Endian的;如果收到FFFE,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Little- Endian的。因此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又被称作BOM。
UTF-8不需要BOM来表明字节顺序,但可以用BOM来表明编码方式。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UTF-8编码是EF BB BF。所以如果接收者收到以EF BB BF开头的字节流,就知道这是UTF-8编码了。
UTF-8 不需要 BOM,尽管 Unicode 标准允许在 UTF-8 中使用 BOM。
所以不含 BOM 的 UTF-8 才是标准形式,在 UTF-8 文件中放置 BOM 主要是微软的习惯(顺便提一下:把带有 BOM 的小端序 UTF-16 称作「Unicode」而又不详细说明,这也是微软的习惯)。
BOM(byte order mark)是为 UTF-16 和 UTF-32 准备的,用于标记字节序(byte order)。微软在 UTF-8 中使用 BOM 是因为这样可以把 UTF-8 和 ASCII 等编码明确区分开,但这样的文件在 Windows 之外的操作系统里会带来问题。
所以不含 BOM 的 UTF-8 才是标准形式,在 UTF-8 文件中放置 BOM 主要是微软的习惯(顺便提一下:把带有 BOM 的小端序 UTF-16 称作「Unicode」而又不详细说明,这也是微软的习惯)。
BOM(byte order mark)是为 UTF-16 和 UTF-32 准备的,用于标记字节序(byte order)。微软在 UTF-8 中使用 BOM 是因为这样可以把 UTF-8 和 ASCII 等编码明确区分开,但这样的文件在 Windows 之外的操作系统里会带来问题。
详细讨论见:http://www.cnblogs.com/findumars/p/362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