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工实践个人总结


    一、请回望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我第一次博客的时候说“我更希望在这门课上学到或者体验到一些我个人打代码时无法碰到的事情,不过不太希望是平常没碰到的BUG”。在这一次的软工实践的过程中我很不幸的两个都碰上了,解决其中相当一部分问题以后我的代码能力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的,不过我提升最大的还是我对DDL的抗性。不过在我的代码质量上倒是没什么提升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百度来的。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这几次作业累加起来,大概有2000行左右。

    2、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名 耗时
    第一次博客作业 2h
    第一次个人编程作业 35h
    第一次结对编程作业 18.5h
    团队选题 1h
    第二次结对编程作业 30h
    团队Git现场编程实战 0h
    Alpha冲刺 15h
    Alpha事后诸葛亮 2h
    Beta冲刺 14h
    最终演示 29h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福建赌王”之争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有所有人在一起刷分,我的算法并不算好蹲在电脑前面边刷边查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同时贴出开篇博客“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的回答

    累计花了143.5小时,平均每周13个小时左右。

    这是我当时的回答:“我更希望在这门课上学到或者体验到一些我个人打代码时无法碰到的事情,不过不太希望是平常没碰到的BUG。对于课程我还没有一个具体上的把握,但是如果团队有我的任务我会尽可能多的用我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它。”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unity、Adobe photoshop cc 2018版、IDEA、Github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Axure Rp 8.0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Java和C#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1.通过vs2017和unity来编写C#游戏脚本和针对游戏脚本Debug

    2.通过查找和添加相关依赖库是的程序的开发更加方便

    9、其他方面的提升。

    面对甲方的反复修改需求我的脾气可能更好了一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要讲的话要是团队项目更有内容可以加,我对我们的团队项目的总结就一个字“乱”。结合我们开发“Musland”的实际过程我发现,我们组最根本是乱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组有很多参加学科竞赛的组员除了最后这一次软工实践课我们的人是齐的其他所有时间我们都缺人而且是至少缺三个,所有有参加竞赛的组员在2/3的团队开发中都更注重自己的竞赛其中包括我自己。这导致我们个人对开发项目的时间分配非常偏向于前半段专注于比赛中后期注重开发,后来因为竞赛的主办方的一些骚操作变成了前期和中期注重比赛后期爆肝了。再加上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集合起来开发就变得困难,我们队员在开发过程中的交流也不够有时候会出现下一个队员在开发的时候误删了上一个队员的工作成果,开发也就变得困难了起来。我市主要负责关卡制作器的制作理想的情况下我是希望我能不多完善自己的unity场景和代码但实际上在开发的最后我很多前期的成果直接被删掉了这也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我认为在开发一个项目的时候实践的分配真的很重要。

    三、这学期下来,你最感谢的人是谁?有什么话想要对TA说呢?

    这学期下来我最感谢的是我的舍友钟博,因为unity的UI我实在是不会,要不是他帮我制作关卡制作器的UI关卡制作器的部分真的会很丑。

    四、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

    进计算机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当时我认为

    学了软工以后发现

  • 相关阅读:
    [Re] Spring-4(SourceCode)
    [Re] Spring-3(JdbcTemplate)
    [Re] Spring-2(IOC+AOP)
    [Re] Spring-1(bean)
    08-MyBatis(2)
    08-传输层(7)
    07-传输层(6)
    06-传输层(5)
    05-传输层(4)
    ALS推荐算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uliangce/p/1218330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