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的意义


    我的个人公众号寒雁Talk开通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思考应该写点什么,毕竟是第1篇嘛。

    这半年时间,我没有发布博客,不过积累了不少话题,也有一些未完成的文章,但是,我意识到,写什么内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本身。

    我的个人博客(https://kiwenlau.com)已经写了接近5年了,一共185篇,接近20万字,除去翻译和产品博客,大概也有10万字。写得不算太多,也不算少。所以,对于写作这件事,我还是有一些感悟的。

    写作是一件具有长期价值的事情,这一点类似于健身与读书。

    最重要的职业技能

    当我和导师讨论要不要读博的时候,他没有去强调学术研究以及博士学位本身的价值,而提到了一点:

    读博可以训练写作能力,这一点对于职业生涯是非常关键的。

    导师对于写作确实要求非常严谨,他会逐字逐句地批阅我的论文,认真检查各种细节,比如标点、错别字、引用资料、行文逻辑等。这的确帮助我提高了写作能力,养成了更加严谨的写作习惯。我在写博客的时候,也会和写论文一样认真阅读引用资料,并把引用资料列在文章后面。

    工作几年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导师说的话。写作确实是最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

    作为程序员,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大概是写代码,写足够Clean的代码。当然,写Clean Code这一点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如果代码写得好的话,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想要进一步突破的话,还需要足够强的写作能力。

    程序员并不是整天都在写代码,仔细想想,其实写文字的事情也并不少,我们要写comment,写commit,写readme,写开发方案,写技术文档,写内部技术博客,写日报,写周报,写会议记录,写述职报告等等。很多人并不会把与技术强相关的内容(比如comment、commit、readme、技术方案、技术文档)当做写作,所以就放飞自我了:

    • comment和commit随便写,没人看得懂,自己都看不懂。
    • readme一般不写,大部分都是脚手架生成的内容,谁也不知道这个项目最基本的信息,干什么的?有PRD、设计稿、API文档链接么?有啥要点?有重要的参考资料吗?
    • 开发方案不存在的,需求看起来挺简单的,上来就是撸代码,遇到问题再说,大不了推倒重来。
    • 技术文档不写,想用的话自己看代码啊,很简单的,或者勉强写一点文档,改天自己也得看代码才知道是咋回事。

    从短期来看,这些东西不写或者随便写貌似不影响写代码,甚至还可以“提高效率”,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借口。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自己、对同事、对职业生涯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当我们正在做一个项目时候,有些简单的信息确实很容易查到的,但是用不了多久,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查询,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坑自己,当然有时也会坑别人尤其是新人。坑的人多了,会给大家一种不靠谱的感觉,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限的。

    写作能力强的人,理解写下来的重要性,也知道要写什么,还懂得怎么写,对文字型的工作会更加认真,做事会靠谱很多,大家都喜欢和他共事,潜力当然大。

    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调侃:

    善于写作的程序员前途无量。

    这句话有点夸张,不过也算是从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总结了互联网行业,虽然程序员被莫名其妙地黑得很惨,但是国内外的互联网大佬大部分都是程序员,他们的写作能力都还不错,如果读过一些互联网大佬比如雷军、张一鸣等人的文章的话,应该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写作大概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了。哪怕写一个再小的话题,也可以发现自己一些不知道的或者忘掉的知识点。如果写长篇博客的话,较真起来大概要认真阅读数十篇博客,有时还需要翻书或者看Paper,因为很可能会触及最底层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 当我在写《Chrome是如何成功的?》的时候,我了解了Sundar Pichai是如何成为谷歌CEO的,理解了Chrome的产品哲学,即Speed, Security, Stability以及Simplicity(绝大多数产品都做不到);
    • 当我在写《V8引擎是如何工作的?》的时候,我理解了JS是如何执行的,也明白了处于编程语言鄙视链底端的JS为什么可以在质疑声中迅速崛起(V8引擎功不可没);
    • 当我在写《JavaScript黑客是这样窃取比特币的》的时候,我学到一些混淆代码的技巧,也发现了所谓Vue被攻击是不存在的(不要轻信标题党,他们没有去看代码);
    • 当我在写《重新思考单元测试》的时候,我重新梳理了单元测试的重要意义,理解了了应该如何把握单元测试的粒度;

    这就是所谓的费曼学习法,通过输出倒逼输入。这里所说的输入,有3层含义:

    • 梳理知识体系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把零散的知识系统性地整理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备忘,随时查阅。我偶尔会翻阅自己写的博客,很多知识点细节是很容易忘掉的。如果可以将一个话题写一个系列的博客,则这样的收获会更加明显,碎片化的知识经过梳理之后,会成为具有完整逻辑的知识体系。做得更好一点,是可以写书的,我想这是很多写作者最美好的追求。

    • 发现知识盲点

    这大概是写作过程中最头疼也最有收获的一点了吧,每一个专业术语背后都可能有一个平时忽略的知识点。如果不搞清楚的话,我们会不知如何下笔。用一些写作技巧一笔带过,或者摘录他人的文字当然可以,但是这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读者不负责任。对于不知道的东西,要么不写,要写的话就静下心来弄清楚,收获很多。如果每次写文章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多花点时间去研究那些不知道的东西,积累的知识也是相当可观的。听乔布斯的话,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好奇心:

    Stay foolish, Stay hungury. -- Steve Jobs

    • 锻炼思考能力

    对于一个知识点,了解What是不够的,还应该理解Why,而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给自己提问的过程,当我们自己可以轻松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写起来会顺畅很多,如果不懂装懂,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太大的价值。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场景不同,需要我自己独立去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正如我写这篇文章,更多地是给自己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写作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没有很好的答案的话,我可能很难坚持下去。每一个独立的问题想清楚之后,还需要再将离散的片段按照一定的逻辑清晰地组织清楚,这很考验结构化的思考能力。

    最佳的个人品牌

    博客写得好,有读者,有粉丝,有流量,也算是“网红”吧。网红这个词有些负面,感觉像是靠一些肤浅甚至不堪的东西牟利,比如标题党、追热点、洗稿、盗图等,所以我倾向于用“个人品牌”这个词。

    不过,网红和个人品牌,在有一点上是殊途同归的,它们都意味着流量,而流量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变现的。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再到物联网时代,有一个公式是恒久不变的:

    流量 = 钱

    大概创业过的人,对这一点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但是,网红和个人品牌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为了快速变现,而后者看重的是长期价值。就写作这件事情而言,如果真的要打造个人品牌的话,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字,不要为了流量去写作,要为了个人品牌去写作,写一些有价值、有诚意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流量是靠优质的内容带来的,粗制滥造的内容是在贬低自己的品牌。

    创作优质内容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在前端领域,几乎所有人都看过阮一峰的博客,而他的博客都是非常浅显易懂的,很多博客篇幅也挺短的。不过,他的博客确实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强调写作质量,并不意味着必须写深刻的内容或者长篇大论,写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如果可以写得足够清楚,而简单的内容其实受众更广。

    也正是因为阮一峰的博客比较简单了,有一些人会吐槽,似乎自己也能写,这就有点不自量力了。阮一峰的博客已经写了17年了,现在每月的PV是210万。我估算了一下,阮一峰博客每年的广告收入大概是20万,那些吐槽的人能做得到吗?至少我还做不到。

    如果可以靠写作直接变现,当然不错,不过这其实很难做到,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知名技术博客酷壳的博主在某个知识付费平台做了一个课程,估计卖了好几百万,羡慕吧?其实他的博客也写了16年了,而且内容相对要复杂很多。

    对于我们这种还没写几年的业余写作者而言,不要对直接变现抱有太多期待,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写作只是业余爱好,副业都远远谈不上。

    个人品牌虽然很难直接快速地变现,但是间接的好处还是挺多的,当然前提是创作优质的内容:

    • 找工作:博客写得不错的人找工作更简单,博客可以看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面试是加分的;
    • 工作邀请:博客写得非常优秀的人,其实不用找工作,会有人找你的,我招人的时候也是通过博客去找人;我自己也经常收到读者的工作邀请,这好像是在自夸了:)
    • 招聘:文章里放一些团队招聘信息还是有效果的,因为读者大多都是同行;
    • 影响力:通过树立个人品牌,打造行业内的影响力,认识更多优秀的同行;
    • 创业:如果你的博客流量还可以,是可以为产品导流的,我创业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挺明显的;

    结尾

    如果真的有人因为我的博客,开始认真写作了,那就太好了。当然,这一点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所以,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以及所有业余作者,我想大家会有一些共鸣,要相信写作这件事,继续坚持,不要在意短期的收益,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Most people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one year and und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ten years. -- Bill Gates.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寒雁Talk

    招聘

    阿里巴巴业务平台事业部招聘P6及以上前端大佬,参与最前沿的阿里前端生态系统,一起探索数据中台技术,拥抱未来,内推地址:hanyan.lk@alibaba-inc.com

  • 相关阅读:
    Centos7创建systemctl服务
    in a frame because it set 'X-Frame-Options' to 'sameorigin'
    systemd-journald服务占用CPU过高
    Centos7修改了最大文件打开数不生效
    Docker部署Redis主从和哨兵
    基于Vue的前端项目访问首页刷新后报404
    npm的.npmrc文件在哪里?缓存及全局包文件在什么位置?
    react native 淘宝镜像
    react native 示例代码
    iOS9 & iOS10 & iOS11 HTTP 不能正常使用的解决办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iwenlau/p/the-value-of-writing.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