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ain SQL;
在sql语句前面加explain实现“执行计划”的功能。功能是比较准确的显示将要执行这条sql语句的运行状况。
select_simple 是查询类型;table 表名字 possible_keys,key 有可能,真实走的那一列索引 rows 涉及多少条数据
在上述的图片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type
查询时的访问方式,性能:all < index < range < index_merge < ref_or_null < ref < eq_ref < system/const
#ALL --表示全数据表查询
#INDEX --表示全数据表查询
以上两种都是有优化的余地的。从语句到表结构到缓存上。
#range 优于前两者
在使用范围查找的时候(< , > ,= ,>=,<=,!=),若是对索引进行查找会是range类型。否则还是全表扫描。
特别的,!= 和 > 特殊的在此版本的mysql中不为命中索引。但是这也都是不一定的比如:
explain select nid from bigdata where name !="dfhwe32423k3jbf2uh54hk5jb34"; --index
explain select nid from bigdata where name !="zefs"; -- range nid是纯数字并且主键。name是长字符串普通索引。
同样的两条语句会因为查找的条件不同而改变查找类型。同理,当查找目标select后是主键或者数字时又会有所不同。
so,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index_merge
即索引合并,注意OR explain select name from bigdata where name ="dfhwe4" or nid = 3434
#ref
即普通索引,根据索引查找一个或多个值 select * from tb1 where name = 'seven';
#qe_ref
同上,只不过用到了主键或者unique。
#const
表最多有一个匹配行,因为仅有一行,在这行的列值可被优化器剩余部分认为是常数,const表很快,因为它们只读取一次。
select nid from tb1 where nid = 2 ;
#system
表仅有一行(=系统表)。这是const联接类型的一个特例。 select * from (select nid from tb1 where nid = 1) as A;
慢日志查询
slow_query_log = OFF 是否开启慢日志记录
long_query_time = 2 时间限制,超过此时间,则记录
slow_query_log_file = /usr/slow.log 日志文件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OFF 为使用索引的搜索是否记录
以上可以写在配置文件ini文件中,也可以在终端上暂时写进内存中下次重启在永久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