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P打洞和UDP打洞的区别 (转)


    为什么网上讲到的P2P打洞基本上都是基于UDP协议的打洞?难道TCP不可能打洞?还是TCP打洞难于实现?
        假设现在有内网客户端A和内网客户端B,有公网服务端S。
        如果A和B想要进行UDP通信,则必须穿透双方的NAT路由。假设为NAT-A和NAT-B。
        
        A发送数据包到公网S,B发送数据包到公网S,则S分别得到了A和B的公网IP,
    S也和A B 分别建立了会话,由S发到NAT-A的数据包会被NAT-A直接转发给A,
    由S发到NAT-B的数据包会被NAT-B直接转发给B,除了S发出的数据包之外的则会被丢弃。
    所以:现在A B 都能分别和S进行全双工通讯了,但是A B之间还不能直接通讯。

        解决办法是:A向B的公网IP发送一个数据包,则NAT-A能接收来自NAT-B的数据包
    并转发给A了(即B现在能访问A了);再由S命令B向A的公网IP发送一个数据包,则
    NAT-B能接收来自NAT-A的数据包并转发给B了(即A现在能访问B了)。

        以上就是“打洞”的原理。

        但是TCP和UDP在打洞上却有点不同。这是因为伯克利socket(标准socket规范)的
    API造成的。
        UDP的socket允许多个socket绑定到同一个本地端口,而TCP的socket则不允许。
        这是这样一个意思:A B要连接到S,肯定首先A B双方都会在本地创建一个socket,
    去连接S上的socket。创建一个socket必然会绑定一个本地端口(就算应用程序里面没写
    端口,实际上也是绑定了的,至少java确实如此),假设为8888,这样A和B才分别建立了到
    S的通信信道。接下来就需要打洞了,打洞则需要A和B分别发送数据包到对方的公网IP。但是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NAT设备是根据端口号来确定session,如果是UDP的socket,A B可以
    分别再创建socket,然后将socket绑定到8888,这样打洞就成功了。但是如果是TCP的
    socket,则不能再创建socket并绑定到8888了,这样打洞就无法成功。

  • 相关阅读:
    合格的PM的SkillSet
    SharePoint 客户端对象模型 (一) ECMA Script
    SharePoint 2010的学习-概览
    IT专业人士以及开发者眼中的SharePoint2010搜索
    某跨国公司Web2.0战略架构详解
    Extending your MOSS site with ASP.NET AJAX 1.0
    SliverLight Web part
    SHAREPOINT CAML列表查询
    SharePoint 2010 沙盒开发
    JS Bin 在线编辑代码,所见所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y-ok/p/436738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