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外行谈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生与死



          首先我是一个外行,不是产品经理,不过参与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而已,所以我的看法可能是非主流的,仅供参考。

           我以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生死决定于需求。

           此处说的需求,不是指的做项目的时候,面对客户的产品需求,现在是公共客户,需求更加丰富和复杂。

           需求从哪里来?

    第一:当然是用户,产品是给用户用的,当然用户说了算,所以需要有一些社交的方式,获取需求,可以产品中有反馈意见模块,可以有产品的qq群、论坛、微信圈、微博等等方式进行交互,也可以搞搞小活动什么的。

    不过二八原则告诉我们,一个产品80%的用户其实多半是人云亦云的,跟着用,最多只有20%的用户,真正算是用的比较细致的,用过有思考的。从性价比考虑,当然是熟络这部分铁杆用户更划算了;

    跟用户需求的关系不可亦步亦趋迷失自我,而要以我为主;


    第二:即便是铁杆用户,也未必真的清楚自己的深层次需求,人很难真正的了解自己。这个时候,产品应该有最基本的行为模式数据采集的模块,进行后期数据挖掘,行为分析,确定将80%的精力投向哪20%的模块,哪些模块使用频率高,增长迅速,或者流量大,等等因素;


    第三:需求还应该来源于技术创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技术创新,哪怕一点点噱头,独一无二,最好有意思好玩,都会产生巨大的广告效益,进而催生出一些以前用户可能连想都没有想到的需求;


    第四:需求还来自营销策略,来自对市场的反馈,产品是要挣钱的,营销策略的创新,产品自然需要全力配合。市场人员本来对产品应该很有发言权,不过由于各种因素,产品的话语权中市场营销人员的偏少了;


    第五:需求来自你的竞争对手,这个绝对是体力活,你的对手强在哪里,弱在哪里,需要人力物力研究,除非有肥肉,否则没必要短兵相接拼个你死我活,差异化发展吧。


    产品的生死不在一个版本得失,做得好不如用得好,持续的精耕细作才是王道,运营能力和研发能力缺一不可,而对于各个方面涌来的需求,如何披沙拣金,根据实际情况决策也是个要命的。

    表面上说是发现需求实现需求能力决定了产品的生死,深里面看,还是这套机制这个完备的生态环境决定了产品的存亡。


  • 相关阅读:
    [C++][编程风格]C++命名规则
    [Android]搜索关键字飞入飞出效果 (转)
    android,性能优化,内存优化管理,高级缓存 (转)
    Java内存泄露原因详解
    Java之线程(2) 调时器
    Java之线程(1) 传统线程机制的回顾
    Hibernate(1) 阻抗不匹配
    No4.传统线程同步通信技术
    Android内存溢出
    MAT Memory Analyzer Tool 插件装配(图解)(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anuyaoo/p/328573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