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篇学习摘抄: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yrchina/article/details/7004998
为了编写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ISP的程序,大概学习了一下HEX文件格式。把学习笔记写出来,以为重新巩固所学习内容。
HEX文件以行为单位。每行以字符 ‘:’ (0x3a)开头,以回车换行符0x0d, 0x0a为结束。每行开始和结束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以字符形式表现的。例如数据如果是 0x1A ,那么转换到HEX格式的行里面就是0x31 0x41。如果数据是16bit的,例如地址,则先显示高位,后显示底位。例如 0x1234,转换成HEX格式文件后变成 0x31 0x32 0x33 0x34,显示出来以后就是1234。将数据部分内容每2个字符看做一个HEX数据,例如:
:020000040000FA , 我把它看做 0x02 0x00 0x00 0x04 0x00 0x00 0xFA
第一个 0x02 为数据长度。
紧跟着后面的0x00 0x00 为地址。
再后面的0x04为数据类型,类型共分一下几类:
'00' Data Record
'01' End of File Record
'02' Extended Segment Address Record
'03' Start Segment Address Record
'04' Extended Linear Address Record
'05' Start Linear Address Record
然后,接着0x04后面的两个 0x00 0x00就是数据。最后一个0xFA是校验码。
HEX文件的每一行都是这样的格式:
<0x3a> |
[数据长度1Byte] |
[数据地址2Byte] |
[数据类型1Byte] |
[数据nByte] |
[校验1Byte] |
<0x0d> |
<0x0a> |
在例如:
:1000000018F09FE518F09FE518F09FE518F09FE5C0
安装上面的数据行格式分析如下:
<0x3a> |
|
[数据长度1Byte] |
10 |
[数据地址2Byte] |
00 00 |
[数据类型1Byte] |
00 |
[数据nByte] |
18F09FE518F09FE518F09FE518F09FE5 |
[校验1Byte] |
C0 |
<0x0d> |
|
<0x0a> |
|
每行中的数据并不是一定有的,第二个直接的数据长度为0,那么这行就没有数据。
由于每行标识数据地址的只有2Byte,所以最大只能到64K,为了可以保存更大数据地址数据,就有了Extended LinearAddress Record。如果这行的数据类型是0x04,那么,这行的数据就是随后数据的基地址。例如:
:020000040004F6
:1000000018F09FE518F09FE518F09FE518F09FE5C0
:1000100018F09FE5805F20B9F0FF1FE518F09FE51D
第一行,是Extended LinearAddress Record,里面的基地址是0x0004,第二行是Data Record,里面的地址值是0x0000。那么数据18F09FE518F09FE518F09FE518F09FE5要写入FLASH中的地址为(0x0004 << 16) | 0x0000,也就是写入FLASH的0x40000这个地址。同样,第三行的数据的写入地址为0x40010。当一个HEX文件的数据超过64k的时候,文件中就会出现多个Extended Linear Address Record。
End of File Record 行是每一个HEX文件的最后一行。例如:
:00000001FF
这样的一行数据内容是固定的,数据长度为0,地址为0。
校验值: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值为此行数据的校验和。例如:
:1000000018F09FE518F09FE518F09FE518F09FE5C0 这行中的 0xC0
:1000100018F09FE5805F20B9F0FF1FE518F09FE51D 这行中的 0x1D
校验和的算法为:计算从0x3A 以后(不包括0x3A)的所有各字节的和模256的余。即各字节二进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的溢出值,然后用0x100减去这个算数累加和,得出得值就是此行得校验和。
后面再贴一段“自己”的关于校验和的代码:
void CBP100Dlg::OnBnClickedBtnOffsetBp100()
{
//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
char test[] = "1000000018F09FE518F09FE518F09FE518F09FE5"; //这里的数据来自上面的文章中给出的一个例子 去掉了最后的校验和
char nbytes,type,val,cksum;
char data[100];
unsigned int addr;
char *s = test; //s指向test
if(sscanf(s,"%02x%04x%02x",&nbytes,&addr,&type) != 3) //接下来的8个字节为数据大小、地址与数据类型
{
return ;
}
cksum = nbytes + addr + (addr>>8) + type;
char line_cksum = 0;
char i=0;
s=s+8; //指针向后推8
for(i=0;i<nbytes;i++)
{
val = 0;
if(sscanf(s,"%02x",&val) != 1)
{
return ;
}
s+=2; //字符向后推2位
cksum+=val;
data[i] = val;
}
line_cksum = 0x100 - cksum; //这段代码验证了上面给出的校验和
TRACE("cksum = %d",cks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