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七层协议(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网络七层 |
数据格式 |
功能与连接方式 |
包含协议 |
典型设备 |
应用层 Application |
数据Data |
网络服务与使用者应用程序间的一个接口 |
HTTP、SMTP、SNMP、FTP、Telnet、SIP、SSH、NFS、RTSP、XMPP、Whois、ENRP |
终端设备(PC、手机、平板等) |
表示层 Presentation |
数据Data |
数据表示、数据安全、数据压缩 |
XDR、ASN.1、SMB、AFP、NCP |
终端设备(PC、手机、平板等) |
会话层 Session |
数据Data |
会话层连接到传输层的映射;会话连接的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会话连接恢复与释放;会话连接管理、差错控制 |
ASAP、TLS、SSH、ISO 8327 / CCITT X.225、RPC、NetBIOS、ASP、Winsock、BSD sockets |
终端设备(PC、手机、平板等) |
传输层 Transport |
数据组织成数据段Segment |
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端口号) |
TCP、UDP、RTP、SCTP、SPX、ATP、IL |
终端设备(PC、手机、平板等) |
网络层 Network |
分割和重新组合数据包Packet |
基于网络层地址(IP地址)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 |
IP、ICMP、IGMP、IPX、BGP、OSPF、RIP、IGRP、EIGRP、ARP、RARP、 X.25 |
网关、路由器 |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
将比特信息封装成数据帧Frame |
在物理层上建立、撤销、标识逻辑链接和链路复用以及差错校验等功能。通过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 |
以太网、令牌环、HDLC、帧中继、ISDN、ATM、IEEE 802.11、FDDI、PPP |
网桥、交换机 |
物理层Physical |
传输比特(bit)流 |
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 |
例如线路、无线电、光纤、信鸽 |
光纤、同轴电缆、 双绞线、网卡、中继器、集线器 |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 ,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TP是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HTML 文件, 图片文件, 查询结果等)。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工作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为上。浏览器作为HTTP客户端通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所有请求。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万维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通过域名,最终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机名解析)。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交换数据的一种协议规范,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的协议,它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的和固化的信息。
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类型
是设定某种扩展名的文件用一种应用程序来打开的方式类型,当该扩展名文件被访问的时候,浏览器会自动使用指定应用程序来打开。多用于指定一些客户端自定义的文件名,以及一些媒体文件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