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编程TCP/UDP,反射


    网络编程

    端口:
    物理端口:实体的端口
    逻辑端口:用于标识进程的逻辑地址,不同进程的标识;有效端口:065535,其中01024系统使用或保留端口。

    java 中ip对象:InetAddress.
    import java.net.*;
    class  IP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通过名称(ip字符串or主机名)来获取一个ip对象。
    InetAddress ip = InetAddress.getByName("www.baidu.com");//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addr:"+ip.getHostAddress());
    System.out.println("name:"+ip.getHostName());
    }
    }
    
    Socket:套接字,通信的端点。

      就是为网络服务提供的一种机制,通信的两端都有Socket,网络通信其实就是Socket间的通信,数据在两个Socket间通过IO传输。

    UDP传输:

    • 1,只要是网络传输,必须有socket 。
    • 2,数据一定要封装到数据包中,数据包中包括目的地址、端口、数据等信息。

    直接操作udp不可能,对于java语言应该将udp封装成对象,易于我们的使用,这个对象就是DatagramSocket. 封装了udp传输协议的socket对象。

    因为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较多,为了操作这些信息方便,也一样会将其封装成对象。这个数据包对象就是:DatagramPacket.通过这个对象中的方法,就可以获取到数据包中的各种信息。

    DatagramSocket具备发送和接受功能,在进行udp传输时,需要明确一个是发送端,一个是接收端。

    udp的发送端:
    1,建立udp的socket服务,创建对象时如果没有明确端口,系统会自动分配一个未被使用的端口。
    2,明确要发送的具体数据。
    3,将数据封装成了数据包。
    4,用socket服务的send方法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5,关闭资源。


    import java.net.*;
    class  UdpSen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Exception {
    //1,建立udp的socket服务。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8888);//指定发送端口,不指定系统会随机分配。
    //2,明确要发送的具体数据。
    String text = "udp传输演示 哥们来了";
    byte[] buf = text.getBytes();
    //3,将数据封装成了数据包。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uf,
    buf.length,InetAddress.getByName("10.1.31.127"),10000);
    //4,用socket服务的send方法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ds.send(dp);
    //5,关闭资源。
    ds.close();
    }
    }
    

    udp的接收端:
    1,创建udp的socket服务,必须要明确一个端口,作用在于,只有发送到这个端口的数据才是这个接收端可以处理的数据。
    2,定义数据包,用于存储接收到数据。
    3,通过socket服务的接收方法将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包中。
    4,通过数据包的方法获取数据包中的具体数据内容,比如ip、端口、数据等等。
    5,关闭资源。

    class UdpRec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1,创建udp的socket服务。
    DatagramSocket ds = new DatagramSocket(10000);
    //2,定义数据包,用于存储接收到数据。先定义字节数组,数据包会把数据存储到字节数组中。
    byte[] buf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uf,buf.length);
    //3,通过socket服务的接收方法将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包中。
    ds.receive(dp);//该方法是阻塞式方法。
    //4,通过数据包的方法获取数据包中的具体数据内容,比如ip,端口,数据等等。
    String ip = dp.getAddress().getHostAddress();
    int port = dp.getPort();
    String text = new String(dp.getData(),0,dp.getLength());//将字节数组中的有效部分转成字符串。
    System.out.println(ip+":"+port+"--"+text);
    //5,关闭资源。
    ds.close();
    }
    }
    
    TCP传输

    tcp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客户端,一个是服务端。

    • 客户端:对应的对象,Socket
    • 服务端:对应的对象,ServerSocket

    TCP客户端:

    1. 建立tcp的socket服务,最好明确具体的地址和端口。这个对象在创建时,就已经可以对指定ip和端口进行连接(三次握手)。
    2. 如果连接成功,就意味着通道建立了,socket流就已经产生了。只要获取到socket流中的读取流和写入流即可,只要通过getInputStream和getOutputStream就可以获取两个流对象。
    3. 关闭资源。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io.*;
    //需求:客户端给服务器端发送一个数据。
    class  Tcp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ocket s = new Socket("10.1.31.69",10002);
    OutputStream out = s.getOutputStream();//获取了socket流中的输出流对象。
    out.write("tcp演示,哥们又来了!".getBytes());
    s.close();
    }
    }
    

    TCP服务端:

    1. 创建服务端socket服务,并监听一个端口。
    2. 服务端为了给客户端提供服务,获取客户端的内容,可以通过accept方法获取连接过来的客户端对象。
    3. 可以通过获取到的socket对象中的socket流和具体的客户端进行通讯。
    4. 如果通讯结束,关闭资源。注意:要先关客户端,再关服务端。
    class  Tcp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erverSocket ss = new ServerSocket(10002);//建立服务端的socket服务
    Socket s = ss.accept();//获取客户端对象
    String ip = s.getInetAddress().getHostAddress();
    System.out.println(ip+".....connected");
    //可以通过获取到的socket对象中的socket流和具体的客户端进行通讯。
    InputStream in = s.getInputStream();//读取客户端的数据,使用客户端对象的socket读取流
    byte[] buf = new byte[1024];
    int len = in.read(buf);
    String text = new String(buf,0,len);
    System.out.println(text);
    //如果通讯结束,关闭资源。注意:要先关客户端,在关服务端。
    s.close();
    ss.close();
    }
    }
    
    反射技术

       其实就是动态加载一个指定的类,并获取该类中的所有的内容。而且将字节码文件封装成对象,并将字节码文件中的内容都封装成对象,这样便于操作这些成员。简单说:反射技术可以对一个类进行解剖。

    反射的好处:大大的增强了程序的扩展性。

    反射的基本步骤:
    1、获得Class对象,就是获取到指定的名称的字节码文件对象。
    2、实例化对象,获得类的属性、方法或构造函数。
    3、访问属性、调用方法、调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获取这个Class对象,有三种方式:
    1:通过每个对象都具备的方法getClass来获取。弊端:必须要创建该类对象,才可以调用getClass方法。
    2:每一个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都有一个静态的属性class。弊端:必须要先明确该类。
    前两种方式不利于程序的扩展,因为都需要在程序使用具体的类来完成。
    3:使用的Class类中的方法,静态的forName方法。
    指定什么类名,就获取什么类字节码文件对象,这种方式的扩展性最强,只要将类名的字符串传入即可。
    // 1. 根据给定的类名来获得 用于类加载
    String classname = "cn.itcast.reflect.Person";// 来自配置文件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lassname);// 此对象代表Person.class
    // 2. 如果拿到了对象,不知道是什么类型 用于获得对象的类型
    Object obj = new Person();
    Class clazz1 = obj.getClass();// 获得对象具体的类型
    // 3. 如果是明确地获得某个类的Class对象 主要用于传参
    Class clazz2 = Person.class;

    反射的用法:
    1)、需要获得java类的各个组成部分,首先需要获得类的Class对象,获得Class对象的三种方式:
    Class.forName(classname)用于做类加载
    obj.getClass()用于获得对象的类型
    类名.class 用于获得指定的类型,传参用

    2)、反射类的成员方法:
    Class clazz = Person.class;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methodName, new Class[]{paramClazz1, paramClazz2});
    method.invoke();

    3)、反射类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con = clazz.getConstructor(new Class[]{paramClazz1, paramClazz2,...})
    con.newInstance(params...)

    4)、反射类的属性:
    Field field = clazz.getField(fieldName);
    field.setAccessible(true);
    field.setObject(value);

    获取了字节码文件对象后,最终都需要创建指定类的对象:
    创建对象的两种方式(其实就是对象在进行实例化时的初始化方式):
    1,调用空参数的构造函数:使用了Class类中的newInstance()方法。
    2,调用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先要获取指定参数列表的构造函数对象,然后通过该构造函数的对象的newInstance(实际参数) 进行对象的初始化。

    综上所述,第二种方式,必须要先明确具体的构造函数的参数类型,不便于扩展。所以一般情况下,被反射的类,内部通常都会提供一个公有的空参数的构造函数。


    // 如何生成获取到字节码文件对象的实例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itcast.bean.Person");//类加载
    // 直接获得指定的类型
    clazz = Person.class;
    // 根据对象获得类型
    Object obj = new Person("zhangsan", 19);
    clazz = obj.getClass();
     
    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该实例化对象的方法调用就是指定类中的空参数构造函数,给创建对象进行初始化。当指定类中没有空参数构造函数时,该如何创建该类对象呢?请看method_2();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_2()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itcast.bean.Person");
    //既然类中没有空参数的构造函数,那么只有获取指定参数的构造函数,用该函数来进行实例化。
    //获取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器。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int.class);
    //想要对对象进行初始化,使用构造器的方法newInstance();
    Object obj = constructor.newInstance("zhagnsan",30);
    //获取所有构造器。
    Constructor[] constructors = clazz.getConstructors();//只包含公共的
    constructors = 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s();//包含私有的
    for(Constructor con : constructors) {
    System.out.println(con);
    }
    }
    

    -反射指定类中的方法:
    //获取类中所有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_1()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itcast.bean.Person");
    Method[] methods = clazz.getMethods();//获取的是该类中的公有方法和父类中的公有方法。
    methods = clazz.getDeclaredMethods();//获取本类中的方法,包含私有方法。
    for(Method method : methods) {
    System.out.println(method);
    }
    }
    //获取指定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_2()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itcast.bean.Person");
    //获取指定名称的方法。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show", int.class,String.class);
    //想要运行指定方法,当然是方法对象最清楚,为了让方法运行,调用方法对象的invoke方法即可,但是方法运行必须要明确所属的对象和具体的实际参数。
    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
    method.invoke(obj, 39,"hehehe");//执行一个方法
    }
    //想要运行私有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_3()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itcast.bean.Person");
    //想要获取私有方法。必须用getDeclearMethod();
    Method method = clazz.getDeclaredMethod("method", null);
    // 私有方法不能直接访问,因为权限不够。非要访问,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
    method.setAccessible(true);//一般很少用,因为私有就是隐藏起来,所以尽量不要访问。
    }
    //反射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_4()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itcast.bean.Person");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function",null);
    method.invoke(null,null);
    }
    

    正则表达式
    其实是用来操作字符串的一些规则。

    • 好处:正则的出现,对字符串的复杂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 特点:将对字符串操作的代码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只要使用了指定符号,就可以调用底层的代码对字符串进行操作。符号的出现,简化了代码的书写。
    • 弊端:符号的出现虽然简化了书写,但是却降低了阅读性。
      其实更多是用正则解决字符串操作的问题。

    组:用小括号标示,每定义一个小括号,就是一个组,而且有自动编号,从1开始。
    只要使用组,对应的数字就是使用该组的内容。别忘了,数组要加。
    (aaa(wwww(ccc))(eee))技巧,从左括号开始数即可。有几个左括号就是几组。

    常见操作:
    1,匹配:其实用的就是String类中的matches方法。
    String reg = "[1-9][0-9]{4,14}";
    boolean b = qq.matches(reg);//将正则和字符串关联对字符串进行匹配。
    2,切割:其实用的就是String类中的split方法。
    3,替换:其实用的就是String类中的replaceAll();
    4,获取:
    1),先要将正则表达式编译成正则对象。使用的是Pattern中静态方法 compile(regex);
    2),通过Pattern对象获取Matcher对象。
    Pattern用于描述正则表达式,可以对正则表达式进行解析。
    而将规则操作字符串,需要从新封装到匹配器对象Matcher中。
    然后使用Matcher对象的方法来操作字符串。
    如何获取匹配器对象呢?
    通过Pattern对象中的matcher方法。该方法可以正则规则和字符串想关联。并返回匹配器对象。
    3),使用Matcher对象中的方法即可对字符串进行各种正则操作。

  • 相关阅读:
    epoll使用(转)
    8、多线程小结(1)(转)
    9、多线程小结(2)(转)
    长连接和短连接(转)
    5、线程终止方式:(转)
    linux中read,write和recv,send的区别(转)
    数据访问函数库的使用方法(二)—— 获取记录集和使用事务的方法
    我想到的几句话。
    关于博克园T恤的一点想法。
    我自己写的一个分页控件(源码和演示代码)PostBack分页版 for vs2003、SQL Serv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wlxtf/p/796568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