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几乎每天做梦都能梦到编程的我来说,梦断代码真的是太适合我了!虽然此处的梦断代码的梦并不一样。梦段代码的英文是DREAMING IN CODE,我想,应该是在代码的世界里做梦,用代码实现无限可能的意思吧。
看到梦断代码的书那么厚,而且是英译版,一点都没有看的兴趣。今天下午去编程,实在是编不下去了,才拿出书来看。我不会编程,看点中文还是看的懂得。初看的感受还是挺好的,与其他专相关的书不同,它已记叙文的方式来写软件的开发过程,很有意思,而且特别的贴近生活,不像那些高度概括和深度挖掘的文章,晦涩难懂。
还是跟读构建之法一样吧,一点点写自己的感受吧,毕竟不是那种特别连贯的文章,中间还有各种的解释和背景。
还是跟别的书不一样,梦断代码除了序言之类的,它的正文是从第零章开始,很有意思的安排啊。作者笑说这是锻炼了计算机思维。不过这个提醒了我一个事,有时候,自己的想法并不能得到计算机的认同,缜密的逻辑才能让笨笨的计算机知道没有二义性的语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好好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数字时代的新时间机制下,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技术产生、公司创立、创造财富——而且速度惊人。这意味着你没时间做到尽善尽美——无须担心,因为别人也一样。”看完这句话,我瞬间联想到了自己!我,一个菜鸟,每次都想着尽善尽美是不是一件太严苛的一件事?甚至导致我做梦还在编程,然后出现当当当的报错。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是不是也应该因人制宜,自己的水平尚未达到那种程度,代码繁复一点,有bug这个不是一件再正常的一件事了么。有时候,强迫症的习惯还是需要避免一下的。讲到这个,我还想到了一件事,便是权衡的问题。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一周有着十几门课,当然这个学期是十一门,除了这个上课的时间,我还需要写作业,洗澡洗衣服,兼职和休闲等等的活动,这样一算,好像平均到每一门课的时间并不多。那么我花在软件工程概论这一门课上的时间好像有点过多了,而且有些急于求成了。以后还是需要好好的分配一下时间。
在编程过程中,理想就是我写了代码,计算机就能运行,而现实就是当当当的给我报错!好像自从学了计算机这个专业哈,就越来越能体会到书本中的原本并不生动一些句子。就那编程的事来说,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我还是需要认清这个事实,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这样一来,期望值和结果相差不远,那么我原来感受到的挫败感就能降低一点,而我也就能够很持久的写程序了,而不是,一时的兴起,一时的逃避。就比如上个礼拜,我发奋要好好学习了,就花了好多的时间在那个四则运算的程序上,而这个礼拜,不仅因为web还有数据库其他课程,而且因为自己的烦和逃避,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第零章的最后,作者给了这么一句话——梦之所寄,行之所为——地狱大门就此打开。一开始,并不理解,直到我看了,第一章的标题“死定了”,才豁然开朗!这句话,我们也经常讲,每当快要交作业的时候,大家都会来这么一句“某某老师要找我谈话了,这次死定了!”
作者在第一章这么说编程:这跟寻宝差不多,你要找个入手点。在开工之前,要找到线索,而且你不知道花多长时间才能找到。我看到这个是深有同感啊!每次编程都是这样!总以为自己可以完成,但一次又一次的报错给我了一个又一个警钟!你去寻宝,并不代表你能找到啊!而且,哪有什么真正的准时交差的工作啊?每个领域都存在延误现象。司法诉讼程序蜗行般的进度尽人皆知,建筑承包商要是按期完工,就会招来疑惑的目光。我们编程做那个时间记录,给了截至日期,也是可以灵活应变的啊!我们好好的认真的做了,就是最好的交代了。跟何况,实际开发中,编码只占数项目经理的时间的六分之一,有一半的时间用于测试和修正缺陷。我们编程中遇到当当的遇到点错误也不算什么!以后得好好的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再给自己贴标签了。
“好的软件开发始于打造开发者本人,只要是做某种取悦自己和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程序员就会动力十足,努力做到最好。好的程序员懂得写什么。卓越的程序员懂的改写(并复用)什么。”这段话便是强调了我们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每天沉溺在作业作业中。作业是要做的,创造性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