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查看当前的路径
# pwd
我这里是/root
然后到redis的官网上找到最新的redis的tar包,就可以开始一下的操作了。
#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2.8.13.tar.gz # tar zxf redis-2.8.13.tar.gz # cd redis-2.8.13 # make # cd src # ll
查看一下src目录中有没有新生成的文件:
在这个目录里会生成6个可执行文件。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redis-2.8.13目录里的一部分东西一点一点的放到redis相应的安装目录下了。
我这里是/usr/local/下,创建redis目录
# mkdir /usr/local/redis # mkdir /usr/local/redis/bin /usr/local/redis/conf /usr/local/redis/run # ll /usr/local/redis/
创建以上三个目录,分别用来存放可执行文件、配置文件、redis的进程文件
然后将src目录下的六个可执行文件复制到/usr/local redis/bin/目录下
# cp redis-cli redis-check-dump redis-server redis-check-aof redis-benchmark redis-sentinel /usr/local/redis/bin
将src的同级目录下的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复制到/usr/local/redis/conf下
# cp ../redis.conf /usr/local/redis/conf
然后切换到/usr/local/redis/conf目录下开始配置redis
# cd /usr/local/redis/conf # vim redis.conf
默认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修改几处就可以让redis跑起来。
1、修改daemonize将daemonize 改为“yes”,默认情况下为“no”,这样我们的redis就可以在后台已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了。2、修改pidfile将路径改为“/usr/local/redis/run/redis.pid”,默认路径为“/var/run/redis.pid”,这个可改可不改,其实无所谓,完全是个人习惯问题。这个文件里其实只有一个进程号,是redis开启守护进程运行方式以后需要使用。我们通常是需要redis以守护进程的方式在后台运行的。3、添加日志logfile将日志路径及文件名设为logfile /data/logs/redis/redis.log,默认为空。这里需要保证所有的目录必须存在,否则在使用当前配置启动redis是会失败。4、修改redis的工作路径dirdir /data/redis/6379 ,默认设置为当前路径“./”。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目录下存放的是什么东西dump.rdb是默认的本地存储的数据库名称。所以,这个选项我们是应该修改的,因为默认情况先,当有多个端口同时启用的时候(假设为6379、6380、6381),我们一定不希望其他端口的数据库把我们的的数据库给覆盖掉,所以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将这个选项设置得尽量详细些。同3中的注意事项一样,这里也应该注意“/data/redis/6379”目录是真事存在的。
修改完以后保存之。
然后启动redis:
# /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usr/loca/redis/conf/redis.conf
检查redis是否已启动:
# telnet 127.0.0.1 6379
OK!
测试redis
在服务启动后,我们就可以通过redis的客户端连接了。执行如下命令:
./src/redis-cli
就可以进入redis客户端了。键入info回车就可以看到redis服务端的信息了。
接着可以尝试一些key-value存储。
set hello “hello redis!”
get hello
至此我们的redis就安装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