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的刘伶俐老师,被诊断为患有癌症后,因为治疗被学校以“连续旷工违反劳动协议的相关约定”开除,并停止为其缴纳医保费用。新闻引爆之后,各方纷纷指责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没有“人文关怀”,背叛大学精神,等等。
可是,学校搞人文关怀是要有代价的。
人文关怀是需要付钱的
站在学校的立场,学校的做法是符合理性的。因为要表现人文关怀,继续聘用刘老师需要付钱,包括基本工资和社保,尽管钱不多。
有人说,学校为了区区几万块钱,毁了学校的声誉,寒了教师队伍的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划得来吗?
几万块钱也是钱,而后三者对于学校有什么重要?毕竟办三本是为了挣钱。
学校声誉扫地,会不会招不到学生?
没学生报考,不就没钱赚了?
不会的。三本学校的招生也是由国家计划的,只要有计划,就会有学生。
即便出了很极端的结果,调剂都调不来学生,也不要紧,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成立十多年了,早回本赚钱了,撤摊子散伙就是了。另外,还可以改头换面继续办个三本。
学生这头没问题,老师呢?不怕教师队伍寒心?
教师队伍寒心,会不会散了摊子?
学校没有了教师,不就立马完了吗?
教师不会散摊子的。
没能力跳槽的老师不会走。有能力跳槽的老师,走了也不怕,教师很容易补充。
高校教师大致分为两类
没跳槽能力的和有跳槽能力的。以大学教师工资水平之低,可以想象,教师队伍肯定以前者为主。
没跳槽能力的有两种,一种是学了就业市场上冷门专业,比如理论物理、马克思等等之类,另一种是专业没学好的人。像理论物理、马克思、哲学之类专业,毕业了不去当大学老师还能干嘛?专业能力没有的人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只好去大学当老师。大学工资水平低,不指望招到专业能力强的人。大学课堂好糊弄,不需要专业能力强的人。
大学里当然有就业市场很有竞争力、专业很强的人,这样的人因为理想或其他原因做了大学老师。这样的老师属于有跳槽能力人。这样的老师如果跳了,对于学生来说,当然很可惜,不过对于学校没大碍,再招人就是了。每年毕业那么多研究生,招人根本不用愁。
学校为什么不在乎能力强的老师走人?因为教得好学校不会多赚钱,教得差学校也不会少赚钱。
高校不在乎学生,不在乎教师,这哪来的底气?底气来自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垄断。
你也办个学院咬我呀
要办个民办高校,需要跨越很多管制门槛。
创校被管制,招生被管制,专业设置被管制,甚至能管到内部管理。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跨越这些管制的。连朱清时、李开复这样的人都被折磨的没脾气。
进入门槛不易。门槛不仅仅是民办高校设置管理规定明码标的门槛,还有权力寻租的门槛。李开复不能进入这个门槛,而兰州交大博文学院院长陈玲这种骗子却可以进入门槛。进入门槛之后就可以肆无忌惮了,不服,你也办个学院啊?
你真办出个学院还是干不掉它,引入你的学院只能和兰州交大博文学院长一个模样。不能自主招自己属意的学生,不能自主设置专业,不能有自己特色教学方式。你跟它一样你怎么干掉它?
如何破?
高校不关心学生成长,高校教师劣币驱逐良币。怎么打破这种糟糕的状况?
对症下药,打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垄断。破除高等教育的进入门槛,回归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自主权,使高等教育充满竞争。自会涌现出有水平的办学者,关爱学生,关爱教师,干掉陈玲这种办学者。
有竞争就行?
从其他行业来看,还真就这么灵。以前的国有商店服务员,看顾客都像孙子。现在不管多高档的商场,服务员自己先孙子。不是服务员提高了觉悟,是市场竞争提升了服务员素质。
高等教育打破教育部的垄断,引入竞争,不管是几本的高校,都会为带给学生价值各显神通,漫说对教师人文关怀,对教师家属都会关怀上。
你还不信?
高校教师不是都工资低待遇差,科研好的教师工资待遇好着呢。为引入科研大牛,高校三顾茅庐,积极运作,封官许愿,都能干得出来。搞科研的与搞教学的,差别咋这么大?无他,唯竞争而。高校之间科研有竞争,教学无竞争,科研能给学校带来资源,教学带不来多少好处。
高校什么时候能为学生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