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学 python
编程并付诸实战,迄今三个月。 pandas
可能是我最高频使用的库,基于它的易学、实用,我也非常建议朋友们去尝试它。——尤其当你本身不是程序员,但多少跟表格或数据打点交道时,pandas
比 excel
的 VBA
简单优雅多了。
pandas
善于处理表格类数据
,而我日常接触的数据天然带有时间日期属性,比如用户行为日志、爬虫爬取到的内容文本等。于是,使用 pandas
也就意味着相当频繁地与时间日期数据打交道。这篇笔记将从我的实战经验出发,整理我常用的时间日期类数据处理、类型转换的方法。
与此相关的三个库如下。
import time
import datetime
import pandas as pd
其中,time
和datetime
都是 python
自带的,pandas
则是一个第三方库。换言之,前两者无需额外安装,第三方库则需要通过pip install pandas
命令行自行安装。如何检查自己是否安装了某个库,如何安装它,又如何查看和更新版本,对新手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也是基础技能,值得另外整理一篇笔记,就不在这里占篇幅了。当然,如果你不想自己本地折腾,也可电脑浏览器访问https://xue.cn 这样的网站,网页上直接写代码并运行它们。
一、time模块
对time
模块,我最常用到的功能就三个:
- 指定程序休眠;
- 获取当前时间戳;
- 时间戳与本地时间的互相转换
time.sleep(s)
指定程序休眠 s 秒
指定程序休眠时间,通常是在长时间运行的循环任务中进行。比如爬虫任务,控制读取网页的时间间隔;自循环任务的时间间隔,调用浏览器打开网页的时间间隔等等。
先用两个打印语句,辅助观察和理解time.sleep()
的效果: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
time.sleep(5)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
至于长时间运行的循环任务,我通常是把核心业务逻辑封装好,利用jupyter lab
自带的多进程特定,建一个 notebook
放入下面这个函数去持续运行。
def repeat_myself(how_many_times = 10):
print('--------',how_many_times,'----------')
# 被封装的核心代码
your_main_def()
# 自循环减 1 ;如果剩余次数是0,则终止自循环
how_many_times += -1
if how_many_times == 0: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stop it.')
return
# 每次调用设定一个时间间隔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have a rest')
how_long = random.randint(30,120)
time.sleep(how_long)
return repeat_myself(how_many_times)
repeat_myself(12)
time.time()
获取当前时间戳
最初我认为无需急于掌握时间戳这个技能点,但实战中,1) 我的爬虫有时爬取到时间戳类型的数据,为了易读,要把它转换为正常人能看懂的方式;2) 使用 mysql
时我关心存储所占用的空间以及读写效率,并获知一个时间数据存成 char
不如时间戳更节省空间。好吧,实战需要,那么赶紧掌握起这个小技能吧。
先了解下如何生成时间戳。通过time.time()
得到的时间戳,是一个有着10位整数位 + 6位小数位的浮点数,可根据需要简单运算转换为需要的 10、13、16 位整数时间戳。
# 获取当前时间戳
# 值是 1569642653.1041737 ,float
a = time.time()
# 1569642653,得到 10位时间戳,int
b = int(a)
# 1569642653104,得到 13位时间戳,int
c = int(a * 1000)
# 1569642653104173,得到 16位时间戳,int
d = int(a * 1000000)
接下来,了解一下时间戳和人类易读的时间之间的转换。
时间戳与人类易读的时间互相转换
如上面所示,时间戳是一个float
或int
类型的数值,至少有 10 位整数。把时间戳转换为人类易读的时间,用到的是localtime()
,与其相反的是mktime()
能把人类易读的时间转换为时间戳。
# 时间戳转换为人类易读的时间
# 结果是: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9, tm_mon=9, tm_mday=28, tm_hour=12, tm_min=12, tm_sec=1, tm_wday=5, tm_yday=271, tm_isdst=0)
# 数据类型是 time.struct_time
e = time.localtime(a)
f = time.localtime(b)
g = time.localtime(c//1000)
h = time.localtime(d//1000000)
# 人类易读的时间转换为时间戳
# 结果是:1569643921.0,float
i = time.mktime(e)
j = time.mktime(f)
k = time.mktime(g)
l = time.mktime(h)
经type()
检查,localtime()
得到的结果,是 time.struct_time
类型,直观可见这个类型对人类依然不是最友好的。最友好的表达将用到 strftime
和 strptime
这两个方法,处理 time.struct_time
与string
字符串 两个类型的互换。
# 把 struct_time 转换为指定格式的字符串
# '2019-09-28 12:12:01 Saturday'
good = time.strftime("%Y-%m-%d %H:%M:%S %A", e)
# 把字符串转换为 struct_time
# 结果是: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9, tm_mon=9, tm_mday=28, tm_hour=12, tm_min=12, tm_sec=1, tm_wday=5, tm_yday=271, tm_isdst=-1)
nice = time.strptime(good,"%Y-%m-%d %H:%M:%S %A")
在我的笔记中,仅整理总结自己常用的方法,至于我自己从未用到或很少用到的方法,并不罗列其中。如有小伙伴希望系统完整地了解,可直接搜:time site:python.org
或点击访问官方文档 能查看完整说明。
二、datetime 模块
datetime获取到的时间数据是非常易读的,在和人交互时,比 time 更好用一些。我通常把 datetime
用于以下 2 个场景。
场景A:log时间戳,打印信息监控代码运行情况
新手写代码,变相就是写bug,以我自己来说,使用不熟模块或写新业务时,写代码和调试修复错误,占用时间常常各半。采用 jupter lab
的 notebook,让写代码和调试方便许多,但依然需要 print()
打印信息方便监控代码运行情况。比如下方这个代码片段:
# 显示效果:2019-09-28 12:44:36.574576 df_rlt ...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df_rlt ...')
for one in df_rlt.values: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one,'for circle ...')
try:
sql_insert = 'INSERT INTO questions(q_id,q_title,q_description,q_keywords,q_people,q_pageview,time) VALUES( "'
+ str(quesition_id) + '", "' + str(one[0])+ '", "' + str(one[1]) + '", "' + str(one[2]) + '", "'
+ str(one[3]) + '", "' + str(one[4]) + '", "' + str(datetime.datetime.now()) + '");'
sql_update = 'update topic_monitor SET is_title="1" where question_id = "' + str(quesition_id) + '";'
cursor.execute(sql_insert)
cursor.execute(sql_update)
conn.commit()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sql_insert ...')
except: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sql_insert error...')
continue
场景B:文件名时间戳,文件名中增加当前日期
文件名中增加当前日期作为参数,既避免文件相互覆盖(比如数据每天更新,每天导出一次),也方便直观地查看文件版本。当然啦,如果处理的是超级频繁导出的文件,精确到天并不满足需求,可自行精确到时分秒,或直接用int(time.time())
时间戳作为文件名中的参数。
# 效果:'d:/out_put/xuecn_comments_statistics_2019-09-28.xlsx'
comms_file = output_path + 'xuecn_comments_statistics_' + str(datetime.datetime.now())[:10] + '.xlsx'
直接搜:datetime site:python.org
或者点击访问 python 官方文档查看超多方法说明。
与官方文档对比,我已经用到的知识点真是九牛一毛。不过也没关系,从需要和兴趣出发就好,没必要硬着头皮把自己打造成移动字典,很多方法呢都是用多了自然记住了,无需反复死记硬背。
三、pandas 中的时间处理
我写这篇笔记,本就是奔着精进 pandas
来的,前面花了很大篇幅先整理了time
和datetime
这些基础功,现在进入重头戏,即 pandas
中与时间相关的时间处理。
前面两个部分举例,处理的均是单个值,而在处理 pandas
的 dataframe
数据类型时,事情会复杂一点,但不会复杂太多。我在实战中遇到的情况,总结起来无非两类:
- 数据类型的互换
- 索引与列的互换
需要留意的是,数据类型应该靠程序判断,而非我们人肉判断。python pandas
判断数据类型,常用type()
和 df.info()
这两个方法。
首先,我们构造一个简单的数据示例 df
构造这个实例,只是为了方便后面的展开。构造一个 dataframe
的方法有非常多。这里就不展开了。
import random
df = pd.DataFrame({
'some_data' : [random.randint(100,999) for i in range(1,10)],
'a_col' : '2019-07-12',
'b_col' : datetime.datetime.now().date(),
'c_col' : time.time()},
index=range(1,10))
然后,我们逐项查看它的数据类型
刚学着用pandas
经常会因为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对象是某个数据类型,从而代码运行报错。后来学乖,特别留心数据类型。
某个数据是什么类型,如何查看,某个方法对数据类型有什么要求,如何转换数据类型,这些都是实战中特别关心的。
# pandas.core.frame.DataFrame
type(df)
# pandas.core.series.Series
type(df['some_data'])
# numpy.ndarray
type(df['some_data'].values)
# numpy.int64
type(df['some_data'].values[0])
# str
type(df['a_col'].values[0])
# datetime.date
type(df['b_col'].values[0])
# numpy.float64
type(df['c_col'].values[0])
df.info()
"""
<class 'pandas.core.frame.DataFrame'>
RangeIndex: 9 entries, 1 to 9
Data columns (total 4 columns):
some_data 9 non-null int64
a_col 9 non-null object
b_col 9 non-null object
c_col 9 non-null float64
dtypes: float64(1), int64(1), object(2)
memory usage: 420.0+ bytes
"""
为什么要转换数据类型,有什么用途
为什么要把时间日期之类的数据转换为 pandas
自带的 datetime64
类型呢?这当然不是强迫症整洁癖,而且即便不做转换也不会带来任何报错。
最重要的原因是,数据分析将会高频用到基于时间的统计,比如:每天有多少用户注册、登录、付费、留言……产品运营通常按日统计,把dt.date
改成dt.week
、dt.month
、dt.hour
就能输出周统计、月统计、分时统计……当然官方文档介绍的方法还有更多,我提到的仅是自己高频使用的方法。
df.groupby(df['c_col'].dt.date).some_data.agg('sum')
次要的原因是,输出数据到 excel 表格中发给其它同事时,咱们还是得考虑文件的易读、简洁吖。比如,时间戳得转换为人能看懂的文本,比如仅显示日期,无需把后面时分秒之类的冗余数据也显示出来等等。
通过不同方式拿到的数据类型,通常相互之间并不一致,而我们想要使用某些方法提高生产力,必须遵循该方法所要求的数据类型。于是数据类型转换就成了刚需。
如何转换为 pandas 自带的 datetime 类型
在上方示例中,肉眼可见 a_col
、b_col
这两列都是日期,但 a_col
的值其实是string 字符串
类型,b_col
的值是datatime.date
类型。想要用pandas
的按时间属性分组的方法,前提是转换为 pandas
自己的 datetime
类型。
转换方法是一致的:
# 字符串类型转换为 datetime64[ns] 类型
df['a_col'] = pd.to_datetime(df['a_col'])
# datetime.date 类型转换为 datetime64[ns] 类型
df['b_col'] = pd.to_datetime(df['b_col'])
# 时间戳(float) 类型转换为 datetime64[ns] 类型
df['c_col'] = pd.to_datetime(df['c_col'].apply(lambda x:time.strftime('%Y-%m-%d %H:%M:%S',time.localtime(x))))
# 查看转换后的属性
df.info()
"""
<class 'pandas.core.frame.DataFrame'>
RangeIndex: 9 entries, 1 to 9
Data columns (total 4 columns):
some_data 9 non-null int64
a_col 9 non-null datetime64[ns]
b_col 9 non-null datetime64[ns]
c_col 9 non-null datetime64[ns]
dtypes: datetime64[ns](3), int64(1)
memory usage: 420.0 bytes
"""
其中,难点是 c_col
这列。其实不难,只是几个嵌套,显得有点复杂而已:
- y =
time.localtime(x)
,把 x 从时间戳(10个整数位+6个小数位的那串数字)类型转换为struct_time
- z =
time.strftime('%Y-%m-%d %H:%M:%S',y)
把上一步得到的struct_time
转换为 字符串 lambda x:z
匿名函数,输入一个值x,得到字符串zdf['c_col'].apply()
对整列每个值做上述匿名函数所定义的运算,完成后整列值都是字符串类型pd.to_datetime()
把整列字符串转换为 pandas 的 datetime 类型,再重新赋值给该列(相当于更新该列)
我其实非常希望有个过来人告诉我,这个知识点用的频繁吗,在什么时期是否应该掌握?于是我自己写的笔记,通常都会留意分享自己实战过来的这个判断。当然啦,每个人实战的方向不太一样,大家可作参考,无需完全照搬。具体说来:
- 第 1、2 步是第一部分
time
模块总结到基础技能。 - 第 3 步的匿名函数
lambda
是相当风骚的知识点,xue.cn 《自学是门手艺》
有一节专门讲到它,建议掌握。 - 第 4 步结合匿名函数
lambda
,是对dataframe
整列进行统一操作的重要技能点,多用几次就熟练了。 - 第 5 步 无需死记硬背。为啥我总说
pandas
易学好用呢?因为它的很多方法,都能直接见文生义,几乎没有记忆负担。
关于时间日期处理的pandas 官方文档篇幅也挺长的,没中文版,大家想要系统了解,直接点开查阅吧~
关于索引与列的互换
不管何种原因导致,通常使用 pandas
时会经常对索引与列进行互换。比如把某列时间数据设为索引,把时间索引设为一列……这些操作并没有额外的特别之处,都统一在pandas 如何进行索引与列的互换
这个技能点之下。限于篇幅,我这里就不展开啦。不过索引与列的转换是高频操作,值得另写一篇笔记。
有一点反复强调都不过为,即,我的笔记仅记录自己实战中频繁遇到的知识技能,并非该模块全貌。如需系统掌握或遇到笔记之外的疑问,请善用搜索技能哟:你的关键词们 site:python.org
。
如果我的整理带给你帮助,请点个赞鼓励我继续分享。如需勘误请留言,或挪步到我的 github 提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