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多数普通程序员是青春饭”这一现象,未来会有改善吗


    转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87005

    回答一:

    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青春饭的标准,无非是岁月带来的经验和技能上的提升能否弥补甚至超越生理机能的下降。

    生理机能的下降是我们无法阻止的,无论是精力记忆力还是体力,人在过了某一个年龄之后一定都会走下坡路。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年龄比较大的任何职业的人天生就是有劣势的,而弥补这个劣势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在经验和技能上充实自己。

    举个例子,几乎所有的比较激烈的运动都是所谓“青春饭”。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拳击乒乓羽毛,你能想到的需要一定的身体能力的运动,几乎都看不到40岁以上的人去做,因为这些运动对身体机能的要求太高,以至于经验和技能在你身体跟不上之后都是空话了。

    反观另一些职业,比如教授、医生、老师,都是年资越老越值钱。因为这些行业里,你随着时间产生的经验和技能提升对工作的影响很明显,而体能上的下降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远不及岁月带来的提升。

    如果让我做一个比喻,我觉得程序员有点像演员。

    演员这个行业,很多人说是青春饭,因为在入行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靠着一张脸进来的。长得好看在这个行业起步的时候就是硬道理。然而总会有一天你的容颜会老去,变得不那么吸引人,有更年轻更有吸引力的小鲜肉进入这个行业。这时候那些只靠脸的演员就会逐渐消失在这个行业,而依靠青春带来的时间想办法走演技派路数的所谓“戏骨”们,就可以抛掉外面这身皮囊,演到自己不想演为止。

    程序员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把这个行业当做“体力导向型”行业,你的优势在于“能加班”、“敢拼命”,那你在走到30、40岁关卡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拼不过新毕业的比你更拼更能拼的小鲜肉们。如果你把这个行业当做“技术导向型”行业,随着时间积累经验和技术,在工作中获取小鲜肉们在校园里不可能学到的东西,那等你身体机能下降的时候会发现,你是不可被那些小鲜肉代替的。

    当然,这不仅仅取决于你对行业的态度,更取决于行业对你的态度。如果你的职位本来就是那种“体力导向型”的,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培训两个月谁都会做,成果和工时呈严格正比的事情,那无论你怎么积累都没用,因为这个位置只需要做那么多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差不多好,拼得只是谁工作时间长。

    而大部分程序员认为程序员是青春饭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处在这种岗位上。

    其它相关回答:

    回答二:

    既然问题关乎「技术」,那么就要回答好几个问题:

    1. 谁会用你的技术,你的技术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2. 谁投资你的技术,你的技术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3. 谁和你并肩完成你的技术,你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4. 与你合作的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喜好和厌恶,也有兴奋和沮丧,也会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如何考虑这些,达到双赢?

    大多数嘴上说希望走技术路线的人,其实只是懒得考虑这些「技术」问题。

    回答三:

    作者:三观成型没法改

    看见大家都在抖机灵,忍不住过来答一发。
    不要以为题主的问题在开玩笑,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1:大多数情况下,30岁以后的程序员收入涨幅会降低。
    2:持股,分红,管理层,创业,副业的程序员不受影响。
    3:大多数公司的社招会对程序员的年龄有歧视。


    我们来分别分析下:


    1:
    以北上广为例,由于IT行业的大火,每年有大批新人程序员入行,仅以北京看,14年度程序员缺口3万,15年风头起来瞬间扩大到10万,仅从这个数据来看好像IT行业还是大有可为,可是另一个数据上,14年的程序员离职率约为6.9,到了15年瞬间就扩大到了15以上,一方面是都缺人招不到,一方面是一堆人招不到合意工作。而原因就如马云所说”要么钱没给到位,要么受了委屈“


    钱没给到位:
    北京14年22岁程序员平均年薪6.9万,现在最新数据是8.7,而it行业的平均薪资增福是11.3.最保守的情况下,30岁左右程序员的平均薪资也超过15万,而实际情况是,在程序员最黄金的24-28岁区间,绝大多数程序员的薪资增福都是超过20%的,所以30岁左右程序员的年薪25万我认为是一个可以用来参考的标准。


    所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来,这样的年资与员工的经验成正比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看到IT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全国范围内,技术先导性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A类级以上,A类一下都是产品或业务先导(也就是俗称的,我有一个点子,要一堆程序员),造成绝大多数程序员,以年为单位横向比较来看,都是在进行重复性工作。而30岁以上的程序员,可能在代码质量上优于低年资程序员,但从工作效率上看提升的并不如薪资涨幅那么明显,因为业务和产品先导的技术体系,总的工作量是有限可估算的。


    电商和app为例子,公司的业务除非保持40%的增长,那么产品迭代下得总工作量是降低的,因为代码可复用,而业务无变化,最终变成维护性开发。
    这就存在矛盾了!!!!!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对物价和薪资涨幅比低收入群体更敏感(因为更高的物质要求),一方面公司在财务规划方面面临一个高年资高薪资程序员不如黄金年龄程序员划算的性价比问题,另一方面,公司的人员年龄结构上形成倒金字塔,很难适应增长性的人事管理需求(毕竟不是每一个中高管,都愿意管理一堆难搞的中年人,小鲜肉更好欺负)


    受委屈:
    非A类的公司,应该都算是正在成长的公司,成长性的公司必然伴随较多的管理改革和变动,以及中高层管理的流动。这就容易产生管理矛盾,比如对于公司来说,招一个普林斯顿24岁的MT过来做中层管理肯定是赚了的,但是处于基层岗位的员工就很难理解,尤其是年龄增长高年资必然伴随的高资历,资历与行为待遇不一致,就会受委屈。
    以我本人为例,13年前的离职行为大多数是由于管理层更替,前后管理方式的改变形成了心里落差。
    对公司来说,提高管理水平是生死命脉,而对基层员工,尤其是行业大火的程序员来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又是一个矛盾。


    2:
    最稳定和最佳的情况是,不考虑职务和层级关系下,基层程序员持有公司期权,分红是最稳定的,一方面即使薪资无增长,只要公司蒸蒸日上,就不存在“钱没给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心里上的主人翁意识或者说人的趋利性,可以容忍一定范围内损公肥私的管理改革。但是很抱歉,大多数IT类型公司的期权都是口头上的,即使创业性公司熬到B轮以后,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行权,或者基层的程序员能不能愿不愿熬到公司发展起来也是问题。
    再有就是管理和创业,脱离程序员本职,或者额外增加一个管理性的工作,那么薪资结构上的增长机会合理,更多的话语权也能避免更多的内部矛盾(最起码可以有更高一层的沟通),但我认为这种类型不属于题主所说的程序员的范畴了。


    3:
    高年资程序员跟高薪资,基本上是可以划等号的。你要求低,公司不放心,你要求高公司也不放心,因为机会成本高。
    招一个35K的高级程序员,试用期3个月没过公司100%是要亏10万的。而招一个15k的高年资,则很有可能碰到水货(最起码公司有可能这么想)。
    所以除非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大多数公司的招聘简章都是针对于28岁以下程序员的。

    结论就是,目前的行业环境
    1:大规模的涌入使得技术职位体力化,造成高年资程序员的辨识度不明显。
    2:同质化类型的公司太多,使得研发工作维护化,造成高年资程序员竞争力降低,性价比低。
    3:薪资增长受到大环境和公司发展的影响,而长期高薪资增长的大龄程序员肯定会有心理落差,影响工作能力。(混日子的真的很多)


    出路在于
    1:避免进入同质化业务类型的公司
    2:避免从事低技术或者维护性工作
    3:将对薪资的心理预期转到期权,股份,分红和管理工作上去
    4:确保自己竞争力。

    所以回答答主:
    随大流的程序员30岁以后就面临残酷竞争,技术型程序员的技术寿命是远超于预期的。
  • 相关阅读:
    About DEBUG_NEW
    [bbk5161] 第107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5
    [bbk4975] 第103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1
    [bbk5156] 第106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4
    [bbk4998] 第104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2
    [bbk4965] 第102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0
    [bbk5119] 第105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3
    如何查看表占用空间情况?
    如何手工回收段空间?
    [bbk5162] 第108集 第13章 表空间管理 06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ujuan/p/900463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